福禍相依物聯網讓人歡喜讓人憂

weixin_33766168發表於2017-08-01

近日,Gartner釋出2015年“新興技術炒作週期”報告,物聯網技術在去年登頂“炒作週期”後,今年又成為過度炒作最明顯的5項技術之一。根據“炒作週期”曲線,在經歷炒作頂峰後由於發展中技術本身的侷限和未能達到公眾預期等,新興技術將逐漸走向“幻覺破滅期”,屆時媒體態度驟變,從原先的新技術支持者變成聲討者,有的概念甚至將逐漸被人淡忘。此前“web2.0之父”蒂姆·奧萊利曾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採用,物聯網技術將會成為未來數十年內最具破壞力的技術。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究竟物聯網技術在登頂“炒作週期”峰值後,未來走向何方。

福禍相依物聯網讓人歡喜讓人憂

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我們可能需要逐步放棄自己的隱私以及生活的控制權。

Gartner在報告中提到:“在層出不窮的智慧家居解決方案的推動下,物聯網進入炒作高峰。”將矛頭直指風頭正勁的智慧家居。市場調查機構IHSTechnology報告顯示,未來三年,智慧家居市場將呈現56%的年複合增長率,且至2018年市場上將有高達1.9億臺的產品出貨量,可以說這是一個擁有極大紅利的藍海。從國外到國內,企業進軍智慧家居領域已經成為風潮。Google在2014年年初將智慧家居企業NestLabs收入囊中,今年推出智慧家居端到端平臺Brillo系統;蘋果也推出了智慧家居平臺HomeKit。在國內,小米、海爾等也將重點向智慧家居轉移,企圖打造自己的智慧家居生態體系。企業紛紛在智慧家居領域搶佔入口,炒熱市場的同時也造成了混亂。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將威脅每個人的隱私和安全,在一些早接觸並採納技術的人和後接觸並使用技術的人之間製造數字鴻溝。智慧家居作為物聯網應用重要的一部分,其產生的問題,也不免讓人們對物聯網的未來產生質疑。

美國伊隆大學通訊學教授珍娜·安德森強調稱,福禍相依,物聯網給人類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如今可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居越來越常見,安德森說:“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我們可能需要逐步放棄自己的隱私以及生活的控制權。”此前,美國皮尤研究所就2025年物聯網的面貌和給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邀請1606位相關方面的專家和技術大佬等進行展望和想象,83%的被調查者表示,屆時物聯網將隨處可見並給公眾日常生活帶來有益影響,但我們也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對於為什麼智慧家居會被認為是推動物聯網進入炒作高峰的原因,Gartner研究總監盛陵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這個市場恰恰是物聯網應用最能夠被直接看到的,它尚處在“炒作發展期”,很多企業都知道該怎麼做好產品,但是市場還未標準化,生態環境還不能很好地構建起來,未來它也將持續受到關注。其次,相較於企業級市場以及公共事業領域,消費類產品在全球有共通性,另外,整個市場現在還找不到新的增長點,如智慧手機和平板的市場已經飽和。

物聯網價值或被低估B2B應用潛力大

要獲取物聯網的最大利益,需弄清真正價值的來源,併成功解決一系列系統問題。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則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在《物聯網:超越市場炒作之外的價值》報告中,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拋開物聯網的市場炒作,集中研究物聯網技術是如何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的。其最重要的結論是:炒作實際上可能低估了物聯網的全部潛力。然而要獲取物聯網的最大利益,需要弄清真正價值的來源,併成功地解決一系列系統問題,包括互操作性等。

研究認為,通過實際環境來觀察物聯網的應用,可以開拓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潛在利益和挑戰。除了僅僅分析垂直行業物聯網的使用情況,也需要考慮環境條件,如城市和工作地點。這樣可以看出各種物聯網系統是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尤其是當它們相互作用時。在媒體報導作用下,智慧家居物聯網技術應用無疑已經引起足夠的關注,這些應用雖然存在創造價值的巨大潛力,但物聯網企業對企業(B2B)的應用比消費者應用的經濟潛力更大。

盛陵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消費市場並非物聯網發展的重點,企業市場和公共事業反而更受關注。”

在美國,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更多的是大型IT公司,他們在持續推出企業級市場的解決方案,如IBM推出名為“WatsonHealth”的健康醫療專案,通過蒐集使用者的健康資料推進不同領域疾病的治療方案研究;思科也宣佈推出IoTSystem,鎖定製造、公用事業、石油與天然氣、運輸、採礦與公共領域等產業,提供部署物聯網應用所需的完整軟、硬體技術。我國也非常重視物聯網技術在公共事業領域的應用,如上海寶山1.2萬個井蓋將用北斗技術定位,只要發生分米級異常移動,井蓋感測模組將拉動“警報”,杜絕因井蓋被盜或異常移動導致的井蓋“吃人”事件。“十三五”規劃也將智慧城市建設推向高峰,此外,在南京青奧會以及北京田徑世錦賽上都可以看到物聯網應用的機會。

關鍵技術仍需突破物聯網的未來值得期待

物聯網技術的重點在於它能在資料處理、人工智慧等方面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在B2B以及公共事業領域,盛陵海表示,現在阻礙物聯網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網路建設問題;其次是初期成本投入的問題,在美國主要是企業投資,以減少企業過高的人力成本,在我國,出於對公共事業的重視,往往由政府投資;最後是資料能否有效處理,實現價值的問題,這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資料雖然是一大阻礙因素,但卻是物聯網產業的核心價值點。馬雲此前宣稱:“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那麼DT時代,資料從何而來?未來,還是從物聯網獲得。基於此,盛陵海說:“物聯網技術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能在資料處理、人工智慧等方面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他強調,在現有環境下,物聯網是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增強政府對電子產品管理以及為公共領域提供相應服務的管道。

事實上,生活中已經有很多聯網的應用,如地鐵的進出入刷卡系統就是物聯網在公共領域的具體應用。每天有很多人刷卡進出站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在不同時間段人流情況,接下來我們可以藉由這些資料進行高峰分析,進而疏導人流。

去年處在熱炒期的大資料和雲端計算今年已不在炒作曲線圖上,代表它們已不再是“新興”技術,而成為了“主流”技術。物聯網的實現也有賴於移動、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技術,隨著這些技術的日趨成熟,物聯網的發展也將逐步達到生產平穩期,成為主流的革命性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此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感測器的增多、可穿戴終端技術發展以及深入生活的各類應用出現,未來萬物互聯將會是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重要趨勢,相信這種趨勢將會很快到來。”這些讓我們對近年扶搖直上的物聯網充滿信心。

最後,盛陵海表示,物聯網技術最終的成熟還需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市場應用方式的不同,每個國家也會有變化,就消費市場而言,可穿戴裝置需要2~5年的時間,智慧家居則要5~10年的時間。將來,我們也期望物聯網會逐漸走向成熟期,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或許不像現在媒體期望的那樣具有顛覆性,但卻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作者:何妍 

來源:51CT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