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tarBio CEO 範捷博士 2004 年獲得加州伯克利大學生物統計學碩士,2010 年博士畢業於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醫學院,師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Nikola Pavletich 教授(注: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也曾在同一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範捷博士於 2010-2015 年在洛克菲勒大學任博士後研究員,博士後合作導師 Gunter Blobel 是 1999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創立了訊號肽學說,目前任拉斯克獎(Lasker Award)評審委員會委員,拉斯克獎也被認為美國的諾貝爾獎,有 86 位拉斯克獎得主也獲得過諾貝爾獎。
洛克菲勒大學是個研究型大學、現代細胞生物學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過 20 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生命科學研究頂級學術殿堂。洛克菲勒大學大師聚集的學術環境給範捷博士的科研之路提供了絕佳發展空間,耳濡目染中,範捷博士有幸和多位學術大師合作討論,形成由科學大局觀來指導選擇重大科學命題和建立跨學科頂級人才團隊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製藥是高風險的行業,特別對於早期投資,尚未進入臨床的專案,IDG 合夥人周全領投 AccutarBio, 可以看到中國的頂級投資人開始下注世界級突破性新藥創制理念。
AccutarBio 目前已在上海、紐約佈局了 AI 計算實驗室、生化實驗室。在一場全球頂級製藥公司的現場測試中,AccutarBio 提出的 3D Molecular 運算元和深度化學結構網路 (Accutar ChemiNet)的計算預測比該製藥公司採用的現有內部方法在預測準確率上獲得了顯著的提高。可以預期,相關演算法的採用將為該藥廠大幅提升製藥效率和成功率。
AccutarBio 計劃將 Accutar ChemiNet 進一步推廣,因為「這是第一次見證了 AI 指導下進行藥物開發的新模式,將對傳統的基於實驗篩選和基於經驗的藥物開發過程帶來革命性變革。」值得一提的是,AccutarBio 和美國頂級藥廠的合作代表著中國 AI 製藥團隊直接進入到頂級的創新制藥環節,結束了我國過去主要通過複製、學習他國製藥研發技術進行新藥研發的歷史。
AccutarBio 不僅在探索製藥領域的新技術,同時也積極參與最前沿科學研究工作。目前,AccutarBio 和來自哈佛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史丹佛大學等學府的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研究員(HHMI)等多位全球著名學者保持緊密合作。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副系主任李海濤教授表示:「Acctuar 給了我們驚人的結果,在藥物和靶點結構預測領域超過世界知名軟體的分析結果,對我們的研究工作帶來巨大推動。」
作為 AccutarBio 戰略投資者,依圖科技表示,「跨學科進展資訊不對稱給技術發展帶來很大壁壘。希望我們在 AI 領域的全球領先的認知和成果能夠幫助 AccutarBio 在生物學領域帶來諾貝爾級的成就。並且通過深入合作,我們相信人工智慧將極大改變生物研究、生物製藥現狀,而與依圖醫療在臨床應用領域的人工智慧研究合作將能為臨床應用帶來更多深入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