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

Jack zhai

<續>

一、案要有自己的特點,模板不是方案

  編寫技術建議書是售前工程師的基本工作,經常徹夜加班就是寫這個建議書,好象公司越大,建議書也往往越厚,我見過有的達上千頁,但這樣“豐富”的技術建議書,客戶能看多少,就不一定了。
  一般公司寫技術建議書都有一定的模板,可以很方便地套用,否則,工程師要幾天內就寫出上百頁的文章也不是容易的事。模板大多是下面的套路,有些象八股文:
  1、客戶現狀描述。2、客戶需求描述(方案要解決的問題)。3、方案設計依據(理論、法規、標準、模型等)。4、方案總體設計。5、方案詳細設計。6、方案涉及軟硬體清單。7、方案建設對業務的分析(可選)。7、涉及到的產品技術引數、技術說明。8、公司簡介。
  其中客戶最關心的是第四、六部分,所以很多工程師圖省事,其他的部分大多是拷貝。其實,第一、二、七部分是看你對客戶業務的理解,才真是你做的方案是否適合客戶需求的關鍵部分,也是客戶若真讀你的方案,是否能吸引他的地方。
  我曾經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的一個老客戶,再次採購網路安全的產品,需要我們提交個方案申請預算,在溝通中,客戶說:“你們的方案不寫也行,基本的模式我都知道,就是那幾個安全模型,說來說去,我都會講了,最後再列一堆裝置清單,還是要落實到讓我們多買裝置嗎,哈哈!你們的幾個工程師寫的方案基本是一樣的。”
  “…”
  “我們領導也看了N遍了…”
  “我們公司的安全保障方案模板是這樣,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要不這次改改方式?”
  “…”
  並不是工程師懶,很多銷售人員讓售前工程師一天就交個方案,不這樣“雷同”也寫不完啊,時間一長,很多工程師也習慣了這種“垃圾”方案。

  由於這個客戶與我們合作的時間很長了,我們對他們的業務瞭解的比較多,所以這次我們在他們業務問題的分析上下了功夫,重點是對客戶業務目前面臨的安全威脅,與本方案防護的效果預期分析,當然這些需要自己寫,模板中很少有可以借鑑的。

  客戶看了出乎意料,說:“對我們業務中的問題分析,連我們自己也沒想得這麼清楚,看來這次安全規劃是太值得的了…”由於這個方案切合客戶的需求,很快就得到批覆,進入到招標階段,當然我們的方案適合度最好,專案很順利。

  其實這樣的事情售前工程師經常遇到,模板是作用是讓我們在寫方案時,避免遺漏,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大多數的IT技術方案都是為了解決客戶業務的問題,因為IT裝置是客戶業務的支撐體系,對客戶業務沒有“影響”的方案,對客戶來說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從推動客戶業務“提速”的角度出發,你的方案才是客戶需要的,才真正是幫助客戶把IT服務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成利潤中心,也就是ITIL中提倡的:服務是有價值的,服務也是一種IT產品。

二、給客戶的每份資料都要認真

  企業介紹自己的產品與方案一般都有很全的資料,產品彩頁、技術白皮書等等,在初次接觸使用者時就會給使用者這些資料,但這些資料一般都比較通用,有興趣的客戶就會進一步索要資料,產品引數、評測報告、某項技術說明、使用者案例、技術紅皮書、價格,以及售後服務、產品升級等等,然後,進一步才會技術交流、方案設計。
  然而、在售前給客戶的文件中,客戶閱讀的概率一般為30%,能仔細閱讀的不足5%。所以很多工程師覺得給客戶的資料只是個“擺設”,要效果好一定要當面交流,但他們忽略了一點:有時資料往往是客戶對你產品與服務的第一印象,印象不好,可能就沒有進一步的機會了。客戶看得少,並不等於不看,而恰恰是真正有購買意圖的客戶才會仔細地去看。
  有次通訊展會上,銷售帶一個新客戶來參觀,客戶對我們的網管系統很有興趣。但當時展會上沒有安排網管的現場演示,技術人員介紹了我們分級分域的管理技術,客戶很有興趣,問了很多具體操作方面的細節,希望隨後給他發一些電子檔的資料,並來公司參觀,最後說:
  “資料越細越好,我先好好學習學習。”客戶笑著走了。
  展會連續三天,確實很忙,技術人員就委託一個先來不久的工程師給客戶發資料,工程師手中沒有,也沒有多想,就從公司網站上下載,把網管的彩頁和白皮書給發了過去。由於網站上都是公開的資料,比較地初級,對客戶關心的分級分域技術說得不多。
  展會完了後,客戶就沒有音信,本來約客戶到公司參觀演示的事情也一直拖著,給客戶打電話,客戶一直說有會議。當問過工程師發的資料後,我們覺得不太對勁,因為與當時客戶“希望的資料”差距很大,客戶可能是有了新的想法,但現在再重發也不是很合適,作為沒有辦法的辦法,把我們剛好準備的一篇有關網管“分級分域”的技術文章給客戶發了過去。

  第三天,客戶來了電話要求來參觀。參觀中,客戶詳細看了分級分域管理的實現方式,還從操作人員的角度問了很多許可權、操作、報表的問題,最後當場安排隨後的正式技術交流,後來的事情進行得很順利。


  分級分域在當時是新興的一種分散式網管模式,在產品的資料中只說了一些概念,我們通過公司內部的郵件系統給工程師技術分析資料,那個工程師新來不久,不知道是否該給客戶,就給了一些通常的諮詢資料。後來與這位客戶聊天,提起這件事,我說出了我們當時的“疑惑”。

  “你那篇分級分域的文章來的很及時。”客戶很神祕地看著我,“當時我們看了四家的產品,你們介紹時也說了分級分域的功能,我們就想多學習一下,但你們發的資料都是你們網站可以得到的資料,對這方面說得不多,從功能上說,你們在這方面與其他廠家的說法沒有很大的差異,遠遠不能到達我們的需求,我們認為可能你們只是宣傳。當時AA公司的資料分析的很不錯,還很詳細地介紹了分級分域技術的發展,演示與交流的效果也很好,所以我們基本決定選他們的了,那些天忙就是在忙著與他們交流、參觀。”
  “後來在你的分析文章中提到,這種分級分域管理與企業自身的管理方式的匹配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若匹配不好,軟體自身的方式也不能調整,需要調整我們的人員配比方式,就有些麻煩了。我們諮詢了AA公司,還真有些問題,本來已經決定不用參觀你們公司,臨時修改了決定,後來才發現你們的產品在這方面做得更為人性化…”

  好險啊!我們給工程師的資料分幾種,有內部培訓的,有可以公開發行的,也有隻有客戶有興趣的時候才給的,而這次就是應該給這種資料的時候,給了初級的資料,讓客戶很“失望”,其他的廠家就很容易捷足先登。其實,更多的時候,客戶這種需要“詳細”資料的時候,工程師應該有針對性地修改資料,更為貼近客戶的應用,或重點回答客戶最關注的問題,一般來說都需要售前工程師自己編寫。

  要指出的是,客戶“有興趣”學習時,往往是客戶對某種技術有實際的需求,也是廠家進行“技術洗腦”的最好時機,先入為主是大多數人的習慣,有後來扳回機會的時候一般不多。所以客戶主動索要資料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每一份給出“資料”的質量,而這個把關就是售前工程師的“市場感覺”。

三、說出客戶名字的前提是不“忘記”他的名字


  培訓銷售時有一個必備的技能,就是記住你每個客戶的名字。工程師一般習慣跟銷售人員一起見客戶,所以總覺得交換名片、瞭解客戶的組織結構是銷售的工作,其實瞭解客戶的技術組織架構,對你的技術工作開展是有益的,能準確叫出客戶的名字,不僅讓客戶覺得你重視他,而且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你明確他的身份,他就會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否則會影響他的“聲譽”,所以他會很認真地回答你的問題,而不是跟“蒙面舞會”或“網上聊天”一樣,誰也不知道對方是誰,海闊天空、任意“創造”。

     我有個習慣,在去見客戶之前,先複習一下客戶的資料,尤其是客戶一個單位的 “名單”,因為我在記人的名字方面一向都不好。有次我做客戶回訪,是見客戶運維部門的人,瞭解一下我們裝置的近期情況,交流完出來的時候,在電梯裡碰到計劃部的一個工程師,我是在半年前的一次培訓課上認識他,當時計劃部就去了他一個,還很認真,我有印象,可巧我在“複習”時看到了他的名字。
  “張AA,張工,您好!”我也是處於禮貌打個招呼。
  他楞了一下,隨即認出了我。
  “哎呀,是你!你還記得我的名字。”他有些驚奇。
  “…”寒暄了幾句後,我問:“近來還忙吧!”
  “最近做一個規劃,有些問題很麻煩,我們單位的內部專網要與網際網路互通,業務要通,安全上又沒有好的辦法…”
  “是嗎,與非安全網路的業務互聯,剛好我們最近出了一些新方案。”
  電梯到了,他站在門口沒有走。
  “從前用防火牆、網閘、多重安全閘道器等都是在鏈路上加‘關卡’的方式,其實銀行系統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經驗,我們從銀行對資料安全與完整性保護的模型出發,提出了‘資料交換網’模型,實現了與非安全網路的互聯模式…”
  “你能來我辦公室詳細談談嗎?”他發出了邀請。

  “當然可以!”


  後來我才知道,他剛提了副處長,新業務互聯是他今年的重點規劃,由於專案涉及面較大,所以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要不碰上我這個“熟人”,他不會說出來,我們也就很難進來。我們交流得很順利,我又幫他解決了“難題”,後來的事就很快上“軌道”了。

  其實記住客戶的名字的“最好”辦法,就是忘了趕快問。有一次展會上,銷售介紹一位新客戶給我,由於當時接待的人太多,我很快忘記了那個客戶的名字,可巧那個客戶在展會上轉了一圈,又回來問我問題,我一時很尷尬,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幾小時前剛介紹,又不好直接問,他“親密”的樣子讓我更不好開口,當時就一邊先解答他的問題,一邊“使勁”地回憶。也許是我的“心不在焉”讓他覺得有些不對,交談中他的眼神變得有些疑惑,我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就“坦白”直說了:

  “不好意思,我忘記了您的名字?”
  “…”,他笑了,“姓力,力量的力…”
  “力主任,您是瀋陽…”我立時想起來,“真不好意思,今天人太多…”
  “沒關係,我估計你是想不起我的名字了,其實我也經常這樣,何況今天這麼亂。”
  “…”,看到他沒有不高興,我總算舒了一口氣,我知道這樣問有些不禮貌。
  “小夥子,你能問出來,其實很不錯,很誠實。一般人都是‘糊塗’下去,反正也是‘萍水相逢’,哈哈…”

  後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能記住客戶的名字是最好的,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直接問,當然“記住”客戶的名字,不完全靠過人的記憶力,還有許多輔助的方法。


四、學會給自己“打氣”


  售前工程師的工作很辛苦,有時卻很難獲得“成就感”,一但專案丟了,似乎你前期的努力全都付之東流了;但售前工程師的工作很鍛鍊人,不僅是在技術上,既要清楚自己產品的優缺點,還要熟知競爭對手產品技術的優缺點;而且還要學習象銷售人員一樣“為人處事”。這也就難怪,很多公司往往感到最缺乏的就是售前的工程師,尤其是優秀的售前人員。

  然而很多公司最不重視的也往往是售前工程師,因為沒有研發的技術人員,公司就造不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沒有銷售人員,公司沒有業績,老闆就難以支撐下去,售前工程師再重要也是銷售的輔助人員。很多售前工程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長遠”的出路,是公司的“成本”部門,產品好了,客戶自然喜歡,不需要優秀的售前,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產品不好,依靠銷售的公關能力,做客戶的關係,也不一定需要好的售前;所以,售前人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就轉向銷售,在很多公司裡,售前工程師往往是研發人員轉市場的跳板。

  售前工程師的出路是什麼呢?

  風險越大的,利潤往往越高。這是經濟學的理論,作為一名打工者,沒有壓力的工作會無聲地消磨完你青春的“稜角”,讓你變得平庸。選擇使自己成長最快的職業,尋求自己事業的更大成功。

  售前工程師的工作既辛苦,又難做,但恰恰是最鍛鍊一個人的意志與能力。從技術上來說,一名優秀的售前工程師有比研發人員的技術更為“廣博”,因為他接觸各種各樣的對手產品;從市場的角度講,售前工程師有比銷售更敏銳的產品嗅覺,因為他了解客戶的需求。若你知道什麼樣的技術流行、實用,什麼樣的產品會暢銷,客戶最需要什麼,你覺得什麼人會對你有興趣?你還覺得不會受重視嗎?所以,我個人一向認為,售前工程師作為技術與市場之間的最佳“紐帶”,未來可選擇的職位是公司裡最寬的。

  尤其對於那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人生一世也就幾十年,不做幾次衝鋒就收兵,顯然不是好的士兵,要衝鋒就是年輕的時候。對於年輕人來說,有是就是青春,所以在年輕人的字典裡就沒有失敗詞彙,既是你輸得“身無分文”,再從“零”開始,大不了也就同現在一樣嗎。

  沒有什麼大道理,作為一名打工者,從你跳進這條河的那一刻起,就只有一個目標,不停地向前遊,首先是為了你自己不被“淹死”,其次才是為了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好的企業就象一架大車,可以載著大家一起前行,給你家的感覺;你有幸加入到這列車上,你要為這列車出一把力,讓它跑的更快、更穩,但相當多的時候,你也要跟得上它的速度,別讓車把你落下。

  做一名售前工程師,你的生活會很多彩;成為一名優秀的售前工程師,你的閱歷會很豐富。


<寫在後面的話>

  大家很喜歡我的售前小故事,我由衷地感謝大家,沒有大家的熱情支援與鼓勵,我也不可能堅持寫下來。我想把售前小故事先告一個段落,大家想聽什麼,或希望瞭解哪些,請儘管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把我的經驗與教訓跟大家分享,經驗嗎就是拿來共享的,否則它就沒有什麼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