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電腦>專稿謝絕轉載

題記:去超市買東西,手拿一部整合嵌入式晶片的手機、藉助無線通訊功能,手機可以和商品上的RFID晶片進行資料通訊,由此藉助無線射頻技術,我們可以清晰的通過手機螢幕讀出商品的生產產地、生產日期、產品成分、商品價格、物流途徑等等所有我們需要了解的資訊,並且通過銀行轉賬系統進行商品的結算,這時手機就類似於商場結算的pos機。同時商場通過會員識別感測器,和會員身上整合嵌入式晶片的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可以清晰、完整的收集到會員購物時間、產品喜好、商品價位、意見反饋等等。如此智慧的方式,或許你覺得很神奇,難道真有現實版的《阿凡達》,藉助觸角就可以感知一切,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早已不是實驗室的模擬概念,這就是物聯網。

 

IBM預測“智慧的地球”策略將掀起“網際網路”浪潮之後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執行長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週期定律”。而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盪和變化。而巧的是,從1995年物聯網概念被比爾蓋茲先生在《未來之路》一書中首次提出,到今天恰好時隔15年, IPV6、三網合一、感測器、嵌入式作業系統、雲端計算等等技術的長足發展,為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物聯網技術也從概念階段發展到應用驗證階段。未來各種各樣的物品將嵌入一種智慧的感測器,人類在資訊獲取、資訊分析、通訊方式將獲得一個全新的溝通維度,資訊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到企業經營、科研開發、政府辦公、人類生活等領域。而對於已經率先採用此技術的零售行業,物聯網將對其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技術催生變革

國際電信聯盟(ITU)將射頻識別技術(RFID)、感測器技術、奈米技術、智慧嵌入技術列為物聯閘道器鍵技術。而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科研機構、政府的大力支援,另外國外的一些企業巨頭,也成為這場革命的中間力量。在感測器領域,克爾斯博公司是國際上率先進行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的先驅之一,為全球超過2000所高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提供無線感測器解決方案;Crossbow公司與軟體巨頭微軟、感測器裝置巨頭霍尼韋爾、硬體裝置製造商英特爾、網路裝置製造巨頭、著名高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進行了深度的合作,由此具智慧化、互連化、節能型的新型感測器裝置應用而生,例如基於微軟嵌入式作業系統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的新型pos機不僅可以應用於多種平臺和應用軟體,還可以藉助無線智慧感測器連線多種外設,還可使用IC卡、銀行卡授權終端,還可以連線Internet,資料結算系統可以更加靈活、全方位的進行應用。新型的pos機可以實現遠端控制,大型的零售企業還可以通過網路包括無線網路傳送資料實現全球監控。同時高效能電源轉換模式的新型pos機,可以大幅度的減少電能的使用,不僅節能環保,還可以給零售企業節省一大筆開支。

同時在國內,物聯網也成為未來資訊發展的熱點。20098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了中科院無錫微納感測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指出,“在感測網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 2009年,工業和資訊化部李毅中部長在科技日報上發表題為《我國工業和資訊化發展的現狀與展望》的署名文章,首次公開提及感測網路,並將其上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指出資訊科技的廣泛***和高度應用將催生出一批新增長點。目前在我國,大型的物流公司都已經能做到實時監測,這種方式可向企業隨時報告貨物停留位置、是否已經報關等常規資訊。而對於現在大家所關心的食品汙染、疫苗成活率等問題,智慧感測器可以實時的監控出周圍環境的溼度、溫度、貨物狀態等更為細節的資訊,並通過網際網路傳輸給資料中心,這種隨著供應鏈流動而動態採集的資料,完全實現了視覺化的供應鏈管理。

資訊分析是增值點

對於個人來說,物聯網或提供了更為快捷、更為便利的生活方式,資訊只需要隨時、隨地展示給所需要的人,為其所用。但是對於零售企業來說,單憑前端的嵌入式裝置為其獲取的資料是轉化不成企業所需的資訊的,只有通過智慧的業務分析,資訊才會通過整合的方式提供給企業家,而為之所用。

有資料顯示全球零售訂貨時間為610個月,這迫使供應商在庫存、消費趨勢和物流方法上下大賭注,在供應鏈上的商品庫存積壓價值為1.2萬億美元。同時,零售商每年因錯失交易遭受的損失高達930億美元,而原因則是沒有合適的庫存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過去相比,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苛刻和直接:在去商店採購產品前,有92%以上的美國成年人,先在網上調查並徵求其他人的意見,然後再決定購買哪款商品。為了吸引智慧地球上的消費者,零售商和製造商需要一個更加智慧的系統。對於零售業來說,對於商品的一些固態指標,可以直接儲存到標籤中,而對於實時而動的動態指標,例如庫存分析、客戶行為分析等資料,就需要經過感測器的實時探測,經過網路傳輸到伺服器、手提終端,大量的資料需要傳輸到集中式的物聯網雲端計算資料中心。對於公用的,可以讓大眾獲取的資料,我們採用公有云的方式為其提供,而對於企業一些商業資料,我們採用私有云的方式來解決,由此來自於不同渠道的資料資訊通過雲端計算中心得以彙集,再借助一些業務分析的軟體,從而提取出引爆利潤點的資訊策略。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正是物聯網技術的得益者,他們利用RFID技術從前端建立海量的資訊庫,而藉助他們完善的資訊化策略,他們採用商業智慧的方式捕獲、處理、建模、估算、彙總、排序、預測和分析企業運營狀況、客戶價值分析、物流分析獲得與客戶、服務、產品和市場策略相關的資訊,物聯網以一個完美的閉環,規避了上述因為資訊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造成商業機會的錯失,同時還能為企業提供新的利益增長點。

 

機遇和挑戰共存

物聯網從一個“概念”到“落地”經歷了十五年的時間,未來產業所帶來的價值將超萬億元,射頻識別技術在倉儲管理、電子自動化、產品防偽、RFID卡收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讓零售行業領先一步感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利潤增長點,據悉在使用RFID標籤的沃爾瑪商場裡面的貨品脫銷現象減少16%RFID技術在貨品補充上要比傳統條形碼技術快3倍,同時人工訂單已經減少大約10%。同時,我國也將物聯網列出重大專項研究領域,政府的廣泛關注、大企業的推波助瀾,無疑為物聯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縱觀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可謂喜憂參半。

首先是缺乏統一的標準,由於物聯網是藉助網際網路,利用感測器、計算機等移動終端把物物進行互聯的一個盤大的資訊通訊網路,所以未來的RFID標準、IPV6協議、三網融合的協議、介面設計需要統一的規範標準。其次,中國企業資訊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作為傳統行業的零售業無論是從資訊化軟體的選型,還是到物聯網這種新興技術的應用,可操控性和成本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因素,而對於目前居高不下的RFID標籤的成本和上下游所支援的軟、硬體的不成熟,導致成功案例並不是很多,中國企業是否有勇氣去嘗試也是一個未知數。再者,物聯網在實現物物互動的同時,一些個人的私人資料會更為開放,而這種對人權問題、隱私問題帶來的社會問題,如何規避也是物聯網發展當中應該考慮到的一個問題,畢竟技術的發展是應該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