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資料庫火了 開源填補資料庫空白

SequoiaDB巨杉資料庫發表於2018-05-02

原文地址:http://digi.163.com/17/1114/0…

分散式資料庫在今年突然成為熱點技術。這背後究竟有哪些環境變化導致了這種技術演進,分散式資料庫的優勢在哪兒?這種分散式資料庫在國內現狀又是如何?

資料庫演進方向

正如上世紀七十年代關係型資料庫誕生一樣,分散式資料庫的誕生也是建立在資料越來越多,資料重要性越來越強的背景之下。

資料庫演進歷程
資料庫是一個電子化的檔案櫃,是用來儲存電子檔案的處所。在雲端計算、大資料的環境背景下,如何幫助使用者更好地對檔案中的資料執行新增、擷取、更新、刪除等操作,如何在原有的資料庫形態外,提供當前適用於大資料網際網路的資料庫是IT企業面臨的問題。

分散式資料庫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前面提到的問題。而最初分散式資料庫的出現時間也是在雲端計算剛剛嶄露頭角的2005年左右。伴隨著新的IT生態的興起,資料庫也踏上了向分散式的演進之路。

分散式資料庫優勢解析
如果對分散式資料庫不夠了解,可以想一想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大戰中,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就採用了這種分散式資料庫。

從昨天公佈的資料來看,雙十一總成交額超1682億元,當天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OceanBase分散式資料庫完成了每秒建立25.6萬訂單,完成14.8萬筆支付。利用分散式資料庫實現了物理分離,邏輯統一的優勢。

除了物理分離和邏輯統一的特點外,分散式資料庫還具有站點自治的特點。這樣的基本特點讓分散式資料庫具有資料獨立性和位置透明性,區域性應用響應速度升級。

具體來看,我們都知道近幾年雙十一的GMV資料不斷增加,交易後臺的IT基礎設施也不斷增加,單個資料庫伺服器最終不會滿足使用需求。分散式資料庫就很好的滿足了電商平臺所需的彈性需求,能夠實現豎屏擴充套件,通過增加多個伺服器來進一步分佈資料,分擔資料處理任務。

毫無疑問,分散式資料庫系統(包含分散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分散式資料庫)實在集中式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現在很火,但是依然面臨一些問題。

國產開源分散式資料庫還欠火候
正如前面提到過的OceanBase就是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的國產分散式資料庫,國內同樣做分散式資料庫研發的還有百度、華為等企業。但是由於國內資料庫研發起步較晚,所以依然缺少雄厚的技術積澱,還欠些火候。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類似TiDB這樣的國內開源分散式SQL資料庫已經出現,這種更正統的Spanner和F1實現(前面兩者為谷歌分散式資料庫),支援同時支援傳統的RDBMS和NoSQL,但目前還處在開源的研究階段。

在網際網路大潮的背景下,中國的分散式資料庫出現,這也填補了國內資料庫的空白。現在,分散式資料庫火了,未來這也將發展方向,資料庫也將實現“雲化”的資料庫形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