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件(原書第3版)》(精裝本)Peopleware: 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s

hzbook2008發表於2014-08-20


《人件(原書第3版)》(精裝本)Peopleware: 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s
工公認對軟體行業影響最大、最具價值的著作之一,歷時15年全面更新!

與《人月神話》共同被譽為軟體管理圖書領域最為璀璨的“雙子星”,近30年全球暢銷不衰!

ThoughtWorks中國區優秀諮詢和開發團隊精心翻譯。


內容簡介

       在軟體管理領域,很少有著作能夠與本書媲美。作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本書深刻地洞察到軟體開發的最大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人。人的因素並不容易解決,一旦解決了,你將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本書是軟體管理領域的傳奇經典,被譽為“對美國軟體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全書從管理人力資源、建立健康的辦公環境、僱用並留用正確的人、高效團隊形成、改造企業文化和快樂工作等多個角度闡釋瞭如何思考和管理軟體開發的最大問題——人(而不是技術),以得到高效的專案和團隊。

        作者在第3版中新增了6章內容,並對先前的內容做了調整,使其更能應對當今軟體的開發環境和挑戰。例如,第3版討論了一些領導力上的病理症狀,這些是先前版本中沒有作為病理來歸納的;書中還講述了會議文化的演進,以及如何管理新舊成員水火不容的混合團隊,討論了為何一些日常使用的工具會成為團隊前進的阻力而非動力。任何需要管理軟體專案或軟體組織的人員都能從本書中尋找到有價值的建議。

新增內容:

?第15章 談談領導力,討論了一些領導力上的病理症狀

?第17章 與人合作,如何管理新舊成員水火不容的混合團隊

?第18章 童年的終結,如何引導新員工合理使用公司的科技/環境

?第30章 與風險共舞,管理風險

?第31章 會議、獨白和交流,講述了會議文化的演進

?第33章(邪惡)郵件,建立一個少垃圾郵件、自我協調的組織

作者介紹:

Tom DeMarco

       Atlantic Systems Guild公司首席諮詢師,結構化分析和設計的創始人之一。他共出版了9本書,如《最後期限》、《與熊共舞:軟體專案風險管理》和《專案百態:深入理解軟體專案行為模式》等。目前,他在緬因大學教授倫理學。

Timothy Lister

       Atlantic Systems Guild公司首席諮詢師,除本書外,還參與撰寫了《與熊共舞:軟體專案風險管理》和《專案百態:深入理解軟體專案行為模式》。他是IEEE、ACM和Cutter IT Trends的會員,並且是Cutter的研究員。

譯者介紹:

肖然

       ThoughtWorks中國區諮詢負責人。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先後為國內外10多家大中型IT企業提供了敏捷開發相關的流程、實踐及技術架構的諮詢及輔導。由於敏捷開發對內建質量保障體系的強調及對全員參與測試的要求,在為各個研發組織設計、落地組織及技術架構的過程中,肖然積累了很多在不同業務背景及研發團隊中實施敏捷質量保障體系的經驗。作為思特沃克中國區管理團隊一員,肖然也在實踐並探索如何建立更加有效及創新的IT組織。

張逸

       軟體開發生涯經歷了從程式設計師、專案經理、測試經理、開發部長、技術總監到架構師的一個迴圈,現在幸福地回到程式設計師的起點。現為ThoughtWorks諮詢師、程式設計師。管理上,正大力推進敏捷與精益在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實踐與轉型;技術上,熱衷於在傳統設計領域中引入函式式設計思想。著譯包括《軟體設計精要與模式》、《WCF程式設計》、《Java設計模式》和《恰如其分的軟體架構》。

       軟體架構師、敏捷教練、微軟最有價值專家、InfoQ.NET豐土區常務編輯、MSUP資深講師,曾先後為可口可樂、摩托羅拉、HP、東方、尼桑、摩洛哥電信、盛大、第九城市、CA、攜程等企業提供設計、開發、諮詢與培訓服務。

滕雲

       一個半路出家的程式設計師;一個軍事武器狂熱分子;一個並不合格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一個拙劣的填詞。目前主要從事金融和保險領域的企業級軟體開發,主要感興趣的技術領域包括Java EE、Linux、領域驅動設計和持續交付等。他的譯著有《實現領域驅動設計》。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第一部分管理人力資源
        此時此刻,一個專案正在走向失敗
        遊戲的名稱
        高科技的幻覺
        乾酪漢堡,做一個,賣一個
        錯誤在所難免
        管理:傻瓜定義
        人力商店
        穩定的專案瀕臨死亡
我們只是做事,沒時間考慮工作自身
        維也納在等你
        西班牙理論
        來自家裡的一句話
        不存在加班的謊言
        工作狂
        工作效率:贏得戰鬥,輸掉戰爭
        反思
        質量——如果時間允許
        飛離卓越的航班
        質量是免費的,但是……
否決的力量
        再談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和牛頓定律
        如果經歷了我們的見聞,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資料
        帕金森主題的變異
        苦杏素
        在睡夢中減肥
        七宗罪
        這就是管理
        第二部分辦公環境
        傢俱警察
        警察思路
        統一的塑料地下室
“朝九晚五在這裡啥也完成不了。”
棄權政策
        編碼戰爭遊戲:觀察生產效率的因素
        個體差異
        生產效率的非相關因素
        你可能不想讓你的老闆知道
        工作環境的影響
        我們證明了什麼
        在空間上省錢
        席捲大地的瘟疫
        讓我們暫停抨擊,來談幾點事實
        工作環境質量和產品質量
        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
        躲起來
        間奏曲:生產效率度量和不明飛行物
        吉爾布定律
        但是,不知你可否接受
        閉上你的眼睛去度量
        大腦時間與身體時間
        流
        沒有流的無休止狀態
        根據流來計算時間
E引數
        一座絲巾花園
        對工作的思考
        電話
        進入另一個世界
        魔界奇譚
        修改過的電話道德
        不相容的多工處理
        門的迴歸
        表演還未結束,直到胖媽開始演唱
        閃亮的問題
        創意空間
        活力空間
        打破企業常規
        採取保護步驟
        亞歷山大的有機控制理論
        模式
        第一個模式:從工具箱裡定製工作空間
        第二個模式:窗戶
        第三個模式:室內和室外空間
        第四個模式:公共空間
        模式之模式
        迴歸現實
        第三部分正確的人
        霍恩布洛爾因素
        天生與後天練就
        整齊的塑料人
        著裝標準
        詞彙代號:專業
        企業熵
        談談領導力
        作為工作壓榨機制的領導力
        作為服務的領導力
        領導力和創新
        領導力:言與行
        僱一名雜耍演員
        作品集
        技能測試
        組織一場試演
        與他人良好合作
        首先,機遇
        食物魔法
        是的,但是……
童年的終結
        科技——和它的反面
        持續不斷的區域性注意力
        明確合同
        昔日的殺手級應用
        在這兒很開心
        離職率:明顯的花費
        離職的隱性成本
        人們為何要離開
        一種特殊的病理學:公司搬遷
        永恆之地的觀念
        人力資本
        對人來說呢?
        誰在意這些?
        衡量人力資本投資
        新人上手需要多長時間?
        玩華爾街的遊戲
        第四部分高效團隊養成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有凝聚力團隊的概念
        歇斯底里式的樂觀管理
        納瓦隆大炮
        有凝聚力團隊的標誌
        團隊和團伙
        黑衣團隊
        傳奇團隊的人員組成
        可憐的地球生物,誰能拯救你們呢?
        小結
        團隊自毀
        防禦式管理
        官僚主義
        物理分隔
        時間碎片
        犧牲產品質量
        偽造截止日期
        團伙控制
        重遊傷心地
        再談團隊自毀
        可惡的標語和紀念牌
        加班:一種意外的副作用
        競爭
        考慮一個類比
        這有關係嗎?輔導的重要性
        再談團隊自毀
        混合的隱喻
        一頓意麵晚餐
        團隊效應開始起作用
        這裡發生了什麼?
        敞開和服
        感覺好,請“病”假
        走出去
        存在規則,但我們要打破規則
        帶嘴脣的雞
        這裡誰說了算?
        團隊形成的化學反應
        對質量的執著追求
        結婚時,我告訴她我愛她
        精英團隊
        不要拆散洋基隊
        團隊行為的網路模型
        中餐菜譜的選擇
        做個總結
        第五部分沃土
        自我愈復系統
        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系統
        方法學的隱蔽含義
        瘋狂的方法學
        惡意合規問題
        雞和雞蛋
        再論高科技假象
        與風險共舞
        不要逃避風險
        我們幾乎從不管理的一種風險
        為什麼不達標的風險總是沒有得到管理
        會議、獨白和交流
        神經硬化
“科技手段增強”的會議
        站立會議
        基本的健康會議
        儀式
        太多參與者
        開放空間社交
        治癒會議上癮組織的處方
        終極管理罪惡得主是……
舉例說明
        專案狀態會議只關於狀態
        早期超編
        再說碎片化
        尊重你自己的投資
“邪惡”電郵
        憶往昔
        公司內垃圾郵件
“FYI”到底啥意思?
        是開放型組織,還是公社?
        撤銷被動的同意
        建立一個少垃圾郵件、自我協調的組織
        讓改變成為可能
        現在,聆聽另一位著名顧問的幾句話
        老闆,這想法很妙。我馬上著手進行
        一個更好的變化模型
        安全第一
        組織型學習
        經驗與學習
        一個重新設計的例子
        組織型學習的關鍵問題
        管理團隊
        空白地帶的危險
        構建社群
        偏離公司政治
        為什麼需要社群
        沒有魔法
        第六部分快樂地工作
        混亂與秩序
        進步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試點專案
        戰爭遊戲
        頭腦風暴
        培訓、旅行、會議、慶祝和撤退
        自由電子
        小作坊現象
        同事、大師、內部創業者
        沒有前車之鑑
        霍爾加?丹斯克
        然而,為什麼是我?
        沉睡巨人
        醒來吧,霍爾加

前言:
30多年前的一次越洋旅途中,在航班上的漫長夜晚,我們萌生了撰寫人件相關內容的想法。當時,我們正從洛杉磯趕往悉尼去教授軟體工程的系列課程。在飛機上,我們難以入眠,索性談論起自己經歷的以及從客戶那裡瞭解到的軟體系統的高複雜度。我們中的一人(不記得到底是誰了)從我們的討論中總結道:“也許……軟體系統的主要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社會性因素。”
  我們花了好一會兒才想明白這其中的緣由,這和我們先前對軟體的理解完全不同。我們和那些沉迷於高科技的人士一樣,堅信技術就是一切,無論出現什麼問題,總會有更好的技術為我們找到出路。但是,如果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天生就屬於社會學的範疇,再好的技術可能也提供不了什麼幫助。例如,對於一組必須工作在一起的人彼此不信任的情形,就沒有什麼軟體包或萬能工具能改變他們,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的想法一經產生,就驅使我們展開對一些案例的研究,進而我們倆都認識到,在大多數專案中,社會性的複雜度遠比技術上的挑戰要難處理得多。而且,不可避免地,我們還要面臨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即便我們意識到社會性因素比技術上的因素重要得多,也從來沒有用這樣的思維觀念管理過團隊。是的,我們也會不時地改善團隊的協作環境,或者緩解團隊的緊張情緒,但這些事情從來沒有成為我們工作的核心。
  如果我們早些知道人的因素要重於技術因素的話,我們的管理方式會有什麼不同呢?於是,我們開始梳理這些想法。正好,我們手頭上有空白膠片和油筆,可以將這些令人炫目的想法記錄到膠片中,傳神而又真實地展現給我們在悉尼的觀眾。哦,天吶!悉尼可是與美國和歐洲相隔了半個地球那麼遠,要是我們不回家,誰又會知道我們此時此刻的重大發現呢?
  接下來的一週,悉尼的觀眾立馬加入了對人件的討論行列,當然他們還有那麼一點兒懊惱(看來,不只是我們才有唯技術是用論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人們踴躍發言,分享了不少他們自己的案例,這讓我們感激萬分,而又備受鼓舞。
  較之本書在1987年出版的第1版,我們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和一線實驗證明了第1版中關於環境影響的猜測(見本版中的第二部分),同時驗證了我們關於團隊結構和溝通上的一些更為激進的建議(見本書其餘部分內容)。
  本書的前兩版使我們成了技術專案中人文問題研究的專家,而我們也在按著這個思路不斷前進。在本版新增的章節中,討論了一些領導力上的病理症狀,在先前版本中這些沒有作為病理來歸納;書中還講述了會議文化的演進,以及如何管理新舊成員水火不容的混合團隊;我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一些日常使用的工具會成為我們前進的阻力而非動力。
  對於本書的出版,非常感謝DorsetHouse出版社的WendyEakin和Addison-Wesley出版社的PeterGordon為我們編輯了手稿。此外,還要感謝我們在TheAtlanticSystemsGuild公司的同事——PeterHruschka、SteveMcMenamin和SuzanneRobertson,感謝他們30年來給我們提供想法,和我們一起進行頭腦風暴、開展辯論,為我們提供餐飲美食,以及給予我們的這份濃濃的友誼。
  TomDeMarco於緬因州卡姆登市
  TimothyLister於紐約
  2013年2月
  PEOPLEWARE
  ProductiveProjectsandTeams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6502878/viewspace-12544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