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之:可用性專家談網站設計成功的關鍵

hzbook2008發表於2009-01-16
專家簡介: 樊旺斌,“暫住”北京,“號稱”可用性工程師。對定期“掃站”樂此不疲:蒐集“使用者體驗”相關電子書或其他主題的系列資料,然後做深入系統的閱讀與研究,偶爾會與三五好友顯擺。Blog:http://oleboy.blog.sohu.com 記者: 您認為一個網站專案成功的鍵是什麼? 我沒有做過網站的產品經理,也沒有做過專案經理,只能從我的丁點經歷談點感受。 我覺得有3點比較重要: 1)做網站要有思想,要有靈魂吧,想必這個關“老闆”們的事。網站存在的目標和價值,我們在操作層面的人是無法左右的,許多的時候,我們只能將其“歸結”為“老闆‘拍腦袋’想到的。”也許等網站成功了,這就可以“馬後炮”地將其總結為老闆們的英明瞭。 2)我想應該是老闆們YY出來的“美好”產品的真正實現吧。也就是不但要想得好,還要做的好。把好的想法落到實處,別走樣。但是做到這一點好像不太容易。 3)溝通。這一點更像是第上一點的延續。因為好的想法在落實執行過程中,許多時候不是因為執行層面的能力不夠,而是創意在傳達過程中的失真。我覺得“小步快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失真”。也就是說要及時視覺化地表達思想,及時驗證想法的可行性,及時對已實現的產品功能進行評估修正。我近期在關注如何將“敏捷”的思想融入到“使用者體驗”的提升過程中。 記者:國內不盡其數的網站開發公司,他們都是以哪種溝通形式瞭解客戶的需求? 溝通,決不僅僅是你普通話說的好、嘴皮子比較溜就是會溝通。我對國內網站開發的專案見的並不多,只能談一點管中窺豹的點滴現象。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面對面的交談並輔以原型或其他視覺化的演示操作說明。我見到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盲目地依賴文件。一幫人絞盡腦汁地拍著腦袋“寫”文件,另一幫人愁眉苦臉地“猜讀”文件,看的雲裡霧裡的;另一種情況就是“零”文件化的操作à兩個人交談甚歡、唾沫四濺,然後各自回去悶頭去做,待下次見面時都很詫異,“我讓你做的不是這樣的,是……”“你上次跟我說的好好的,就是這樣……,怎麼現在你又變~!!@@%**(*)%……” 記者: 我們在設計師或者資訊架構人員的部落格上經常看到有關“如何有效地溝勒線框圖”或“畫流程圖所需要的形狀”的文章,但是從來沒有人全面地討論過是什麼使設計文件真正發揮作用,這是什麼原因? 這個可能跟國內網站設計領域的發展水平有關。但我也試圖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我現在嘗試解讀一下:據說人的左右腦所擅長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沒記錯的話,左腦是擅長文字,右腦擅長圖形處理。呵呵,我經常企圖引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現象或事實,可惜心理學功底不紮實,常被一個心理學的朋友“揭穿”。不過,這次引用,應該不會太離譜,呵呵。除了經驗積累和水平問題,我想,沒有人能很好地全面討論設計文件,是因為擅長設計的人,在文字表達方面沒有那麼細膩到位,當然,僅讓文字好的人空談設計也是不現實。所以,鑑於這兩點,很少能見到很全面地談設計文件的人。 記者:在構建網站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試用一下網站的某一區域性,而在沒有設計完之前,我們又無法來測試。遇到這樣的問題,您是如何解決的? 呵呵,這好像是在談“雞生蛋蛋生雞”。其實,什麼是設計呢?設計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以假設為導向,以事實為基礎,不斷地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的過程。任何設計,都是以假設開始的,然後針對這樣的假設前提,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再拿事實去驗證。設計的過程,就是不斷地以事實取代假設的過程。這樣,網站的設計就一步步實現完成了。所以,感覺到無法下手時,你就隨便來一手,慢慢練手,最後成為高手! 記者: 很多公司需要一個規模不大的公司網站,經過一個月的規劃整理後,滿情希望的包給了一家公司。二個月後,公司提交了一個Demo。可是當老總看到這個Demo的時候,大拍桌子,吼到:“這是什麼,給我重來!”,這個故事,是不是經常發生?您覺得發生這個幫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知道從何答起,暫不作答。) 記者:“文件”設計在網站中的重要性有哪些?不知您能否簡要的介紹一些重要的交付件? 許多時候,談到的“文件”好像都太沉重了。好像在紙上的東西,都會讓人覺得是一份“契約”,大家好像都能隱隱想到楊白勞賣喜兒按的手印,呵呵。其實,文件除了“契約”的功能外,還有兩方面的作用。 一,統一思想。也就是大家統一想法,達成一致的。因為人的想法在他表達出來後就會有一定的失真,當別人從他的嘴裡聽到後,又會有一部分資訊的失真,再從所聽的內容真正沉澱在聽者的腦海中,資訊就大大折扣了。所以,我們需要別人複述聽到的、理解後的內容,然後,透過這樣幾輪往復,就會達成一致。而文件,則可以很好地將這一雙向溝通的過程很好地視覺化出來。除了“契約”和“統一思想”外,“文件”還有一個作用:“記錄歷史的變遷”。 二,記錄歷史。文件可以記錄設計的歷史,記錄一個個設計背後的設計依據,避免日後不必要的冤枉路;記錄下來的設計歷史,還有利於專案中的後來者儘快瞭解專案的來龍去脈。 記者:在網站設計、可性性工程這塊,不知您能否推薦幾本曾經影響過您的圖書? 在網上定期“掃站”蒐羅電子書是我的一大癖好。收集到的“使用者體驗”方面的電子書有上百本了,這在一個相對不成熟的領域,還是很可觀的一個數目的。這些書並沒有全部精讀,仔細看過的有那麼三四十本,其他的都是大體瀏覽一下,瞭解各自的內容主題,等到日後涉及到相關內容,再做深入的研讀。我看這些書後,有兩點心得:1)看書就像看女人,乍一看都是美女,再細看,都能發現雀斑;2)讀書即讀人。當然,我不是說每個作者都是雀斑女,要不我這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先說第一條,看書就像看女人。其實,我想說的是,每個作者,都無法透過文字或者書籍的方式充分表達他的思想;再者,從自己讀書的角度來講,自己所關注的,並不一定是作者所要重點闡釋的,所以,不論是看那本書,都會覺得不過癮,但總能發現它們的亮點。第二條,讀書即讀人。以前,找資料是按關鍵字找,google it,百度之。但是,這樣找來的資料參差不齊。現在,我如果覺得某本書比較對我的口味,我就會查詢該作者所有的資料,包括非專業方面的,例如,對《面向使用的軟體設計》的作者Constantine,我發現他除了在計算機領域是個大牛外,在音樂、心理治療方面也都做的不錯,這樣,我就能對他書中所提到的觀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好了,向大家推薦基本我目前讀起來不錯的書。《使用者體驗的要素》常讀常新;Alan Cooper的《About Face》讀起來不錯,不過這老傢伙寫書的水平好像比互動設計的水平要差很多。Constantine的《面向使用的軟體設計》,提倡“以使用為中心”而非盲目地“以使用者為中心”,他以模型驅動的方式,將軟體是設計弄的環環相扣,我很是受用;Jeff Patton,他應該是繼承了Constantine的衣缽,將敏捷使用者體驗的理念發揚光大了,他正在寫一本書《Agile User Experience Design》,我讀了網上的草稿,很值得期待的一本書;《Designing Interface》,將設計模式的,windy所譯,將頁面元素打包後給你提供解決方案;《Don’t make me think》和《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應該屬於快餐書,味道不錯,但營養價值有限,適合解解饞;《贏在使用者》,有作者的很多經驗在裡面,可以體會一下手把手教你的感覺;《web資訊架構》,感覺是圖書館情報方面的人寫的,從資訊分類角度談網站的,讓我多了一個角度看網站。哦,對了,還有我翻譯的《設計溝通十器》,作者寫的好,我翻譯的也賣力,看一看吧,對作設計文件的水平有幫助,不少了,不一一點評了,大家上豆瓣看看大家的口味去吧。[@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6502878/viewspace-10161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