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第6節-使用(三):設計器(介面)

newknight發表於2014-01-13

Odi使用(三):設計器(介面)

  1. 上一節說到建立專案的框架,此節具體討論一下專案中的具體資料抽取步驟"介面"的使用。

     

  2. "介面"的名稱可在"概覽"中定義,勾選"臨時區域與目標區不同"的話,可自定義原始資料在進入目標資料儲存之前存在何處

 

  1. "介面"的"對映"標籤如下,如圖:左邊是資料來源,右邊是"臨時資料儲存"(即目標資料);

     

    根據提示從"設計器"->"模型"中開啟已建立好的模型(如zc_bilocal模型),滑鼠左鍵拖動作為資料來源的表格,拉入"對映"視窗中(如拖動S表入"對映")

 

繼續拖動此模型中T表,拉動進入臨時目標儲存。

ODI可進行相同列名的自動對映,自行設定資料來源和目標資料儲存之前的對應關係

 

 

  1. "對映"完成後,可進入"快速編輯",此頁面基本資訊如下

可見此頁面上有"源":資料來源的配置,如源為表格時,可自定義源表的別名

"查詢":是否需要資料來源屬於某個其它表格或資料來源的子集(如資料來源滿足其它子查詢的條件)

"聯接":指的是如果資料來源中存在多個物件的話,物件之間的聯接關係(左、右聯接?)

"過濾器":資料來源的記錄篩選條件

 

  1. 如上述設定完畢後可進入下一介面"流"

在"IKM選擇器"上選擇之前匯入的IKM知識模組,如此處的"IKM Oracle Incremental Update"

完成後可選擇儲存,則基本的"介面"(資料抽取步驟)已設定完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009036/viewspace-106997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