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IT原創編譯
2014年美國政府在IT專案上支出756億美元,這足以拯救世界,還能剩6億美元。考慮到在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係中資訊科技越來越重要,這些投資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順利進行,IT投資將改善政府機構的效率,讓政府和公眾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容易。但是政府的IT專案常常慘遭失敗。根據Standish Group的報告,從2003年到2012年,成本在1000萬及以上的聯邦IT專案中只有6.4%成功了。像healthcare.gov網站這樣的專案似乎很容易落實,但是這些專案經常超出預算、超過期限。美國政府並不是唯一一個不善管理IT專案的政府,英國和澳大利亞也有這樣的問題。什麼使政府IT專案常常延遲、失敗?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呢?
挑戰
專案規模:美國政府是個龐大的機構,大部分專案也很龐大。建機場、地鐵系統和地下高速公路特大型專案,耗資數百億美元。專案的規模越大管理的難度也越大,失敗的危險也越大。私營部門對此非常瞭解。對承包公告的市場反應和承包合同的規模成反比。上市公司會經歷股價下跌,因為市場知道這些專案有風險,容易失敗。這些必須的專案對政府和公眾都有好處,但是私營部門既沒有手段也沒有意願承接這些專案。政府別無選擇只能獨自承擔,儘管這些專案常常會失敗。2006年國防採辦績效評估顯示政府的“Conspiracy of Hope”低估了成本、風險和技術準備,使得專案在初步估計下不可行。
原有系統:大部分政府IT系統是十幾年前開發的,自那時就沒再更新過。就像老爺車,維護這些系統隨時間流逝變得更昂貴。70%的政府IT預算用於維護原有系統,有些還用通用商業語言執行的(COBOL),這個專案語言是在1959年開發的。因為新系統不能和原有系統互動,使得更有效而成本低廉的IT解決方案變得不可行。私營企業則可以定期更新IT系統,因為他們規模小、掌握著不那麼敏感的資訊。現代IT系統非常奢華,能讓私營企業在較短的時間裡以較低的成本管理新的IT專案。
多個利益相關方:由於政府的複雜性以及相互聯絡,即使是小專案也有多個利益相關方。以healthcare.gov為例,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網站,主要利益相關方是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為了確定保險補貼的資格,多個部門需要與healthcare.gov互動資訊,國稅局需要提供收入證明,社會安全域性和國土安全部驗證申請人的公民身份。分層結構使得協調多個政府機構變得非常困難。
缺少獎勵機制:私營部門的IT專案是由於市場競爭,個人喜好和策略考慮在私營部門決策中幾乎沒什麼作用,但是政府IT專案則不是如此。政策考慮在決定一個專案時影響更明顯。因為如果他們離開了這個部門,專案將變成其他人的問題。私營企業的生存也許依靠IT專案的成功實施,但是政府從不會因為某個專案失敗而破產。在私營企業設計和管理IT專案的人受到業界密切關注,因為成敗決定了未來職業生涯。另一方面,政府專案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則通常不起眼,也沒什麼獎勵機制。
解決方案:
將龐大的IT專案劃分成更小的:不像其他型別的專案,將IT專案劃分成小專案是可行的,也能降低規模帶來的風險。現代管理方法如敏捷軟體特別適用於IT專案。但是傳統專案管理方法遵循有序的流程執行專案,敏捷軟體則遵循漸進的方面。一個大的IT專案細分成小的模型,團隊可以一次只關注一個模型,產生成果的時間更短。
風險轉移:政府和IT提供商的關係是通過時間和材料合同體現的。政府根據IT提供商花費的時間和分包商完成的工作進行支付。在這些合同中,政府承擔所有風險,而供應商則從納稅人那裡獲得無線資源。這也是為什麼Cerner股價在7月29日增長了7.2%,是近兩年最高的漲幅,因為它得到了43億的合同為國防部建設健康檔案系統。這些專案總是超出預算並延期交付,因為政府會盡可能多地滿足供應商。正如前文所述,在時間和材料合同中,政府沒有選擇,因為私營企業不能承擔這些專案。但是,如果大專案劃分成小專案,政府就可以輕鬆簽署固定成本合同,而且是在專案完成後支付。在這些合同中,所有的風險都轉移到了另一方,激勵他們按時保質完成專案。
更透明:政府對透明性的努力值得讚賞,人們可以通過ITDashboard.gov監測政府IT專案的進展。這些工作應當持續並擴充套件到政府IT工作人員。那些按時保質成功管理IT專案的聯邦僱員應當被賞識。而且,從失敗專案中總結的教訓應當被記錄在案,並變成程式性政策,這樣才能避免再犯錯。關於專案成敗常規報告能給IT提供商創造以激勵改善專案效能。
吸引人才:聯邦政府從不像私營企業那樣獎勵工作人員,但是政府能提供獨一無二的機會來吸引人才。政府獨有的挑戰和資源能吸引有才華的開發人員、頂級高管和成功的企業家,像技術長、首席資料科學家以及總統創新人員專案都是明智的決定,幫助奧巴馬政府和科技行業建立牢固關係。這些工作應當擴充套件,私營企業人才應當部署到其他聯邦機構中。
——Daniel V. Flanagan
199IT.com原創編譯自:brookings.edu 非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