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49435_14279358248851n

  不同大洲觀眾對不同型別中國電影的偏好度具有顯著性差異。

127649435_14279358251651n

  不同大洲觀眾對中國電影中中國元素的偏好度具有顯著性差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AICCC)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實驗中心揭牌儀式暨2014年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資料釋出會在京舉行。

調研資料顯示,外國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頻率仍然較低。1592個有效樣本中,53.45%的外國觀眾只看過1到5部中國電影,26.32%的外國觀眾沒有看過中國電影。通過資料分析得出,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對構建“和諧中國”的國家形象具有促進作用,對構建“飛速發展”的國家形象則作用相對較弱。這與近些年在國外斬獲大獎的中國電影的內容有關,它們大多展現了中國古老、落後、未被開化的風土人情,“鄉村荒野”和“中小城市空間”是這些影片聚集的焦點。

調研資料發現,“免費電視訊道”和“免費網站”是外國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主要渠道。在大洋洲和非洲,“免費電視訊道”是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主要渠道。在亞洲(中國除外)和歐洲,“免費網站”是外國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主要渠道。雖然HBO、Cinemax等“付費電視訊道”是美國觀眾收看電影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通過“付費電視訊道”收看中國電影的外國觀眾仍然較少。同樣,外國觀眾選擇走進“電影院”觀看中國電影的均值也較低,五大洲觀眾通過“電影院”這一渠道觀看中國電影的差異也較大:大洋洲觀眾通過“電影院”觀看中國電影的人數最多,其次為非洲、亞洲(中國除外),而以美國為主的美洲觀眾和歐洲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中國電影的人數最少,遠遠低於其他大洲。

外國觀眾對觀影渠道的選擇受到電影推廣方式的直接影響。“戶外廣告”“社交媒體宣傳”和“網路傳播電影宣傳片”的推廣效果最好,但利用率較低。“社交網路”和“報刊雜誌”中意見領袖的作用較為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中國電影的態度和觀賞行為。

文化獵奇仍然是外國觀眾觀看中國電影的訴求所在。功夫片、神話片仍然是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品牌型別,對於動作片來講,中國的“神話傳說”和“人物角色”是外國觀眾偏好的元素。對於紀錄片來講,中國“人物角色”“歷史故事”“文化哲學”和“風土人情”是外國觀眾偏好的元素。對於劇情片,中國“歷史故事”是外國觀眾偏好的元素。外國觀眾對當代中國題材電影以及電影中當代中國人的生活風貌缺乏興趣。

地理差異、民俗差異、人種差異直接影響到不同大洲觀眾對中國電影中中國元素的偏好:與中國地理距離較遠、地貌和風俗差異較大的地區觀眾,對中國電影中“風土人情”的偏好度較高,例如大洋洲、非洲觀眾的偏好度相對較高,歐洲、亞洲觀眾的偏好度相對較低;亞洲觀眾對中國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偏好度最高;非洲、大洋洲的觀眾對中國電影中“中國哲學”興趣較高,而同源文化地區如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觀眾的興趣較低。

據介紹,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全球調研專案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連續進行了四屆,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8萬多字的調研報告和三本論著,在電影研究學者與電影從業者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為中國電影國際傳播理論研究提供了量化基礎和創新依據。2014年調研共回收1592份有效問卷,涉及五大洲66個國家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