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訊技術

青衫無名發表於2017-07-03

通訊技術不統一的難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物聯網行業,Wi-Fi、藍芽、ZigBee等通訊技術憑藉各自優勢,不斷試圖增強自身在物聯網領域的滲透率。

在近日於深圳舉行的無線通訊技術峰會上,ZigBee聯盟中國成員組主席宿為民就ZigBee3.0的最新進展進行了介紹,而司南物聯CEO張力則從國內領先的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商的視角,道破了物聯網通訊技術格局中的天機,其中的結論頗具參考價值。

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訊技術

  物聯網通訊技術難統一,利益與習慣是兩座大山

“剛剛宿總講了ZigBee3.0的最新進展,其中不少進步是喜人的。”張力認為,ZigBee3.0相對於此前的2.0版本有了重要的提升,在OSI的應用層等制定了完整的規範。選擇採用ZigBee3.0完整定義規範的廠商,其產品/系統可在ZigBee3.0網路中具備彼此識別的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物聯網產品跨品牌、跨品類的互聯互通,”這是一次歷史性的進步”。

然而,即便是ZigBee3.0具備瞭如此強大的功能,一統物聯網對它來說仍然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司南物聯是國內領先的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工業、農業、商業和能源電網、家居家電領域的眾多傳統企業進行過合作。在無數次的專案對接中,司南物聯發現,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用什麼技術實現互聯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實現的應用要足夠穩定,並且能夠與其既有產品/系統實現完美協同。

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訊技術

“RF315/433技術在安防領域已經應用了30多年,全安防行業都在用這種技術,包括一些銀行系統;同樣的,藍芽、WI-FI也有各自強勢的應用領域。”張力表示,許多通訊技術在各自的傳統應用領域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對應的整條產業鏈都在為這些技術提供實現與支援。新的通訊技術想要進入這些領域,不僅要說服產業鏈上下游全面改變,還要讓客戶接受新技術在相容性、穩定性等方面存在的隱患,難度是非常大的。對於特別看重這些問題的客戶,他們往往寧願選擇固守老舊的技術和系統,也不願冒險採用新技術。

通訊技術在進入新的應用領域時,不僅要面對產業鏈上下游基於自身固有利益和習慣形成的阻礙,不同通訊技術背後的利益團體往往也會抱有不正確或不合作的觀念。如此一來,不僅資訊傳遞和技術融合難於實現,單一通訊技術在推廣過程中也容易存在嚴重的短視和急功近利。”比如,Z-Wave晶片由一家上游企業把持,而讓自身產品受制於一家無法替代的供應商,對於謹慎的企業來說往往都是無法接受的。”

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訊技術

  現階段要做產品互聯互通,複合閘道器是突破口

那麼,既然在物聯網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各個無線通訊技術短期內都無法吃掉其他競爭對手,行業企業又該如何去打破通訊技術之間的屏障,實現物聯網裝置的跨品牌互聯互通呢?關於這一點,研討會結束後,張力向筆者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答案。

“我們最近在籌劃一個重量級的專案,其中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張力表示。”我們認為,現階段受網路頻寬和協議識別的複雜性限制,要實現產品打通,最合適的方式是從最終客戶的區域網閘道器上著手。”

司南物聯認為,要讓最終客戶所購買使用的、隸屬不同品牌和通訊技術的物聯網終端都能夠輕易實現互聯互通,現階段應提供複合閘道器作為折衷方案。這其中的”複合”有兩層含義,即通訊技術的複合與雲平臺的複合。”通訊技術的複合容易理解,就是同一個閘道器支援多種不同的通訊技術,如ZigBee、Wi-Fi、藍芽等等,從通訊基礎層面整合不同產品形成統一的系統。”張力介紹道。而云平臺的複合則是指,該閘道器同時接入多個雲平臺,通過接入使用者產品隸屬的雲平臺,來間接實現不同產品的互聯互通。

關於通訊技術的再討論:底層、直接聯網和規範的完整性

複合閘道器是短期內實現產品互聯互通的可行方式,但是長期而言,就算不會有物聯網通訊技術一統天下,我們能否分辨出哪些技術更具生命力呢?關於這一點,張力也給出了答案。

“在物聯網領域具有更強適應能力的通訊技術,一定在底層就是符合物聯網需求特性的。這和處理器的情況是一樣的。Intel在PC領域獨領風騷很多年,但是嵌入式領域早已是ARM的天下。這是兩者提供的處理器產品的先天差異決定的。ARM處理器基於RISC架構,指令和流水線長度遠小於CISC架構的Intel處理器,所以後者耗費巨大力氣改善但功耗仍舊很高。”

Z-Wave必死?看物聯網方案商解讀無線通訊技術

目前來看,谷歌的Thread、藍芽4.2和ZigBee3.0都是十分先進的通訊技術,它們都從資料鏈路層開始就對通訊過程進行了相對完整的規範,在OSI模型中已經深入到了比IP協議更深的層面,為其在後期成長為比IP協議更為完善和強大的通訊協議奠定了基礎;同時,它們在規範的完整性方面也相對完善,因此能夠良好的實現同技術下不同產品的互認互聯和互控;最後,它們支援IP通訊的能力都較為優秀,同時還仍然在不斷增強。由於物聯網仍然以傳統IP網路作為骨幹網,支援IP通訊的通訊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生命力顯然會更強。

在物聯網領域,每個人都深知通訊技術統一的重要意義,但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企業來推動,這個程式必定是緩慢的;其中的過程正如張力所說:”如果我們回頭看看IT行業的發展史,就會發現,技術的先進性從來就不是推動其被廣泛應用的唯一因素,只有當一項技術通過被廣泛應用而成為了事實標準,它才真正的主宰了那個行業。同樣的,當一項技術被長久的應用在一個領域後,想替代它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