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和智慧地球的智慧

ecioforum發表於2011-02-24
作者:葉開
技術創新到智慧論   
前段時間整理了一篇CRM境界的三段論的文字,後來感覺沒有說透,今天又來補充一下。那個三段論主要從CRM專案的幾個發展階段來強調技術創新以及引申的創新服務的重要性,而不是單純依賴CRM系統或者CRM流程,但是再從結果或者目標來看,我們可能要追求的是一個智慧。說起智慧,IBM去年開始掀起一輪智慧地球的概念推廣,而這裡面又涉及到物聯網的概念,因此頗有些引人注目,便權當閒聊。
智慧的核心是處理物聯網所產生或者採集的資料,而有人批評IBM的智慧地球的一個問題,是指它的智慧地球更多是為了賣出更多的IBM伺服器、平臺軟體、協同軟體和BI軟體,因為IBM的智慧地球方案不斷的介紹IBM的中介軟體平臺、協同平臺和BI系統的協同等產品,也不由得別人有此一想。
 
此智慧與彼智慧
圍繞著智慧,讓葉開比較困惑的是這個智慧是人的智慧還是資料的智慧?當資料展示出來的時候,需要人去控制,那麼人是不是要不斷的盯著螢幕或者設定無數的預警閥值進行提醒?如果這個智慧的人突然離職了或者病倒了,另外一個替代的人比較笨,這個系統再怎麼智慧,是不是也智慧不起來?
智慧體系的樞紐其實不是什麼系統,而是如何產生智慧?是人來產生智慧,那麼跟以往的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有了更多的感測器採集了更多的資料,有了更強大的服務和資料分析系統進行分析,但是決策的過程還是一樣,在人這裡,那麼這到底是更智慧了呢?還是更退步了呢?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想:人的智慧是怎麼產生的?
說起智慧,最初在港口搞的自動控制,整個一個裝卸大機全部都用接觸器的開關點作為IO點,集中到工控的CPU運算處理,用工業程式設計來輸出IO訊號,從而控制接觸器的開和關, 計算抓鬥運動的路徑,全身上下上千個接觸點,工作起來工控室接觸點訊號一片閃爍。大機的抓鬥開閉和船上岸上移動等等都是可以自動控制,但是在繁忙的作業中,總是會有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出來,不知道是來不及計算的問題,還是接觸點通過光纜傳遞資訊出現延遲,或者其他的未知原因,電控長的自動操作總是抵不上老司機的手工操作模式的平穩圓滑。所以,至今我耿耿於懷自動的智慧居然落後於手工的智慧。
 
智慧的核心是智慧Bot/Agent
現在再想來,葉開認為智慧的核心在於智慧代理(Agent)。或者說,核心是人工智慧(iBot)。我們不是缺乏資料處理規則,而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智慧Bot,能夠代理我們的智慧,或者擁有部分智慧,甚至是自學習的智慧,這是最關鍵的。也就是在物與人,資料與人,規則與人等之間搭建一個智慧代理,可以稱之為“Smarter Agent”,來智慧的處理資料,處理人定的規則,甚至自學習的產生規則,傳遞自創造的規則。
拋開如何創造這種智慧Bot不談,單說這種帶有人工智慧的Bot,是不是可能產生壞的規則?但或許這又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如果它也有了情感,談一次戀愛或者做一次壞事又如何?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的擁有智慧。
對於企業的智慧應用也是一樣,只是提煉行業的規則,建立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規則模型,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相同行業內的規則可能不同,同一個企業的規則也有不同時間和環境的適應性,我們只是僵化的使用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行業規則模型,就有可能產生很多不可預料的後果。如果我們能夠維護的是行業智慧Bot的生長和成長,而不是去設定規則,那麼這才是真正的抽象,因為已經不是簡單的抽象,而是在創造智慧的抽象。這個行業的智慧Bot,有沒有可能呢?如果可能,它將帶給企業什麼影響呢?
 
是誰的智慧?
資訊化和網際網路到了發展的未來,卻直接面臨人類和社會的問題,葉開突然在想:我們是否在用哲學的角度來思考企業的資訊化問題呢?
當整個世界充滿了感測物、接觸點以及各種規則和資料的時候,不知道是人在創造世界?還是在創造新的智慧?還是智慧在改變人類?或者是物在控制人類?我們人類還真的是世界的中心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5389417/viewspace-68783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