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基礎的精髓就是對資訊的靈活性

ecioforum發表於2011-06-01

本篇文章版權由ECFHP所有

作者:沈詩理

一個城市在規劃各種交通路線時(如地鐵、公交車道和飛機等線路),裡面就有一門學問,那就是各種線路的整合規劃。但這種融合追求的就是城市人流、車流和商業流等流程暢的更快,即高速的靈活性。

融合應用是一項新興的技術,適用用通訊、資訊科技、生物工程等行業。惠普就把這種 “融合基礎設施”作為了一種力推的策略,其核心就是通過統一管理,用虛擬化技術把企業的伺服器、儲存、網路、軟體以及供電、製冷等基礎設施池化,這樣就可以對資源進行分割、組合,動態地適應企業的業務,以服務方式提供IT基礎設施的願景才能實現真正落地。

作為業務流程的執行情況的主要反饋工具之一的資訊,如果資訊的靈活性不夠的話,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饋了該資訊產生的業務流程也是存在著一定問題的,其中最能體現這種關係的就是企業財務管理。目前會計資訊化下的財務軟體具有很多輔助功能,包括供應商、職工、客戶、專案、部門輔助功能,非常方便進行資料查詢。但是由於財務有著大量的資訊資料,所以它必須在建賬時就將供應商、職工、客戶等輔助核算物件的基礎資料錄進系統,在以後每發生一筆與這些輔助核算物件相關的業務,軟體會將其資料計入這些賬戶。財務分析中的資料蒐集過程非常龐大,但通過各個IT系統(財務管理、供應商管理和倉庫管理等軟體)融合,從而能提供一些軟體開發時就設定好的基礎報表,省去手工系統下許多查詢、抄錄工作,比如往來賬款的賬齡分析表、個人借款明細表、催款單餘額表、專案成本費用明細表、產品成本按部門明細表等等。要做到這些,最根本的就是資料庫技術在融合基礎規劃時必須以“資訊靈活性”為中心。

融合基礎設施僅僅是前提。融合基礎設施到底是花哨的名詞還是實用科技?在某種程度,它二者均佔:不是消除監控管理而是加強監控管理。融合基礎設施的硬體與管理工具將提供一種方式來終結我們所討厭的第二次白盒實踐。

目前企業利用虛擬化基礎設施或私有云將繼續監控那些顯示了現有能力大小的資料。我們稱之為資源供給,它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幾類:計算、記憶體、網路和儲存。其中還有一個叫做“經濟資源”,它是供給和需求被抽象成的數字集合,代表了資料中心的實際狀況。當更多的資源需要時,融合基礎設施將提供一個可識別的警告。然後快速使用資源的趨勢預測意計算出儲存或是計算力的數量,為企業決策提供最佳依據。

要充分採集能反映所研究物件特徵的各種資料,就必須有相應的、從資訊源上提取資料的技術。對使用者的資料應用要求,應擺脫傳統的、要求使用者瞭解儲存資訊內容結構的關係式查詢型別的使用者介面,而用分散式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把資料庫內容表示成網路型資料單元。在DBMS中,物件的查詢和組合可分成四種點到點的連線型別,包括單源對單目、單源對多目、多源對單目和多源對多目。

    資訊融合的工作十分重要,做得不好將會導致資料富有、但資訊貧乏的情況。資訊融合技術是解決資訊爆炸時代資訊量劇增的一種手段。研討廳要求利用資訊融合技術對多資訊源、多媒體、多格式資訊進行綜合處理,以便給分析模型、領域專家、決策人員提供及時、可靠、高效的資訊。我國已把資訊融合技術列為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並部署了一些重點研究專案。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採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建立我們自己的資訊融合系統。

本篇文章版權由ECFHP所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5389417/viewspace-6968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