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谷歌中國敗退真相:Google世界搜尋之王

kaduo521發表於2010-08-04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國產品牌節節敗退,有些甚至銷聲匿跡。但是,就在跨國企業的洶洶來勢之中,美國網際網路領袖企業Google卻在2010年初宣告敗退中國市場,這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Google是世界搜尋之王,市值近2000億美元,排在世界公司前5位,品牌價值以1000億美元位居榜首,2009年收入億美元,淨收入高達65億美元,技術非常先進,英才濟濟。而百度的規模小得多,百度的市值億美元,2009年收入才億美元,淨利潤為人民幣億元(約合億美元)。Goole的收入是百度的36倍,利潤是百度的30倍。Google與百度的規模就像一頭大象與一隻土狼的關係。

  中國的搜尋引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外來的如Google、Yahoo、微軟的bing,本土的如百度、搜狗、網易的有道、騰訊的搜搜,就像春秋戰國一樣,縱橫捭闔,無所不用其極,經過多年的鏖戰,土狼百度終於搖搖領先Google,佔據了霸王的位置。儘管Google在世界許多地方高歌凱進,不可一世,在中國,Google不得不承認,自己敗在一個弱者手下。

  在全球化的今天,百度戰勝Google這個案例對中國本土企業尤為可貴。世界500強的企業有490多家都已進入中國,這些企業攜鉅額的資本,虎視眈眈,相對弱小的本土企業不得不要像百度一樣,直面與這些巨無霸們廝殺。如果敗落下來,本土企業便沒有了生存的機會。跨國公司敗退中國還有國外市場,本土企業敗了,能夠到哪兒去找口飯吃?背水一戰,是許多本土企業的生存窘境,所以認真研究這起以弱勝強的案例,對正在苦苦抵抗跨國巨頭進攻的中國本土企業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甚多,淝水之戰東晉8萬人戰勝80餘萬秦軍;清軍以區區數十萬人侵吞了人口近億的明朝的疆域。總結這些經驗,弱勝強,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個就是弱方自強不息。他們無所畏懼,知己知彼,具有遠大的抱負,靈活的生存技巧,等待機會的耐心。這是生存的本錢。

  第二個就是強者的錯誤,為弱者提供了成的長機會。錯誤就是機會,換句話說,對手的錯誤就是自己的機會,自己的錯誤就是對手的機會。Google就是在不斷為對手創造機會,細細算來,Google至少為百度創造了三次重大的機會。第一次,2005年進入中國前,Google沒對百度抱以足夠的重視,當意識到百度不可忽視後,Google又把佔領中國市場的希望寄託在收購百度上。收購沒有成功,搞得自己措手不及。百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還利用Google的名頭,作為自己上市的資本。第二次,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本土化戰略,延誤商機,讓對手贏得了壯大的時間。抱殘守缺,教條推行不合時宜的營銷策略,把市場良機白白拱手讓人。把公司的價值觀凌駕於法律之上,不斷挑釁中國的法律,*門、地圖門、版權門等,負面新聞不斷,自損品牌,無形提高了對手的聲譽。第三次,就是這次退出事件,為競爭對手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白。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4203764/viewspace-67017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