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購買:

商品描述

編輯推薦

《社會衝突:升級、僵局及解決(第3版)》編輯推薦:社會衝突無所不在,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必然會產生人際或群際關係,而衝突就不可避免。衝突的主體既可以是個體、幫派,也可以是群體、族群,甚或是國家、聯盟等等。而衝突涉及的領域幾乎涵蓋人類的一切活動,從日常交往延伸到法庭辯論、商務洽談、政治談判和國際爭端等等。《社會衝突》精確地闡述了在諸多不同的衝突情境中,如何深刻地剖析衝突發展的各個階段,找到衝突潛在的過程和發展路徑,和諧地解決衝突,最終實現雙贏。《社會衝突》結構緊湊,內容豐富,既有理論深度,又有生活氣息,理論模型密切結合實際案例,讀來發人深省,酣暢淋漓。《社會衝突》適合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工商管理和國際關係等所有涉及社會衝突領域的讀者。

名人推薦

雖然這套叢書的每一本都是各自專業領域的巔峰之作,但精品譯叢作為一個整體,代表著當代社會心理學的精華和核心。社會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們可以選用其中任何一本,用作通用教材的“深度”輔助讀物,而普通讀者則可選用整個系列的精品圖書來完成系統的社會心理學課程。書中包含的很多思想足以引起普通大眾的興趣,這些知識必須付諸於實踐,所以必須上達給那些能將這些知識轉變為公共政策和公共行動的掌權者……我個人以為,《社會衝突》整本書讀起來就像一個完整的故事那般酣暢淋漓。這本書所具有的持久價值將體現在諸多方面:這本書能讓所有人更能領悟到,如何敏銳而明智地處理日常的世俗衝突,以及如何更全面地瞭解我們周圍世界所發生的廣泛而又緊急的衝突。
——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 菲利普•津巴多
我認為《社會衝突》對於中國讀者具有特殊的價值,因為當前社會正處在急劇的轉型期。21世紀的中國,國內外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與衝突,書中介紹了衝突的核心概念、衝突的理論框架、衝突解決的策略選擇等內容,這些都是中國民眾和學者急需瞭解的知識,因而這本書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戎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狄恩•普魯特(Dean Pruitt) (美國)金盛熙(Sung Hee Kim) 譯者:王凡妹

狄恩•普魯特(Dean Pruitt),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心理學系傑出的榮譽退休教授,喬治梅森大學衝突分析與解決學院訪問學者。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社會衝突、談判和調解。此外,普魯特還是美國心理學會(APA)和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會員,更獲得了由政治心理學國際學會頒發的拉斯維爾政治心理學傑出科學貢獻獎以及由國際衝突管理協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
金盛熙(Sung Hee Kim),塔夫斯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她獲得過由美國和平研究所頒發的和平學者研究獎學金以及由肯塔基大學頒發的校長傑出教學獎,研究領域包括社會衝突、報應性司法以及群體過程。

目錄

第一編衝突與策略選擇
第1章 概 述
衝突理論
衝突的概念
衝突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積極面
消極面
總結與結論
本書安排
第2章 衝突的本質和根源
衝突的要素
衝突的規模
相對剝奪的作用
激發衝突的條件
情境的特徵
衝突雙方的特點
社群的特點
群際衝突的根源
羅伯斯山洞實驗
現實衝突相對於社會認同
群體願望與群體失望
群體認同
衝突群體動員
總結和結論
第3章 策略選擇
策略的本質
策略的選擇
雙重關注模型
衝突型別理論的雙重關注模型
條件影響理論的雙重關注模型
雙重關注模型的支援性研究
感知到的可行性視角
感知到的問題解決策略可行性
感知到的爭鬥策略可行性
感知到的讓步策略可行性
責備方向和策略選擇
責備另一方
自我責備
相互責備
文化和策略選擇: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直面對抗與間接迂迴
差異的來源
文化與內群體及外群體成員的待遇
總結和結論
第4章 爭鬥之術
逢迎討好
承諾
決定承諾戰術成敗的因素
承諾戰術的若干優點
承諾戰術的若干問題
辯論說服
羞辱
針鋒相對
威脅
威脅戰術奏效的決定性因素
威脅戰術的若干優點
威脅戰術的若干問題
強制性任務
強制性任務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強制性任務的若干優點
強制性任務的若干問題
暴力
非暴力反抗
總結和結論
第二編衝突升級
第5章衝突升級及其發展
冷戰的發展
升級中發生的轉型
國內衝突的升級
升級模型
爭鬥者一防禦者模型
衝突螺旋模型
爭鬥者一防禦者模型和衝突螺旋模型之間的關係
總結和結論
第6章 結構變化模型
心理的變化
情感的變化
敵對態度、知覺和目標
群體的變化
水牛城大學危機
群體變化的本質、來源及其影響
社群的變化
總結和結論
第7章 推動和阻礙升級的條件
輕度升級
重度升級
升級的基本前提
衝突規模
不穩定性
情境的特徵
衝突雙方的特徵
人格差異和童年經歷
年齡和性別差異
衝突雙方採用的升級模型
文化差異
群體的特徵
先前的升級和結構變化
衝突雙方之間關係的特徵
……
第三編僵局和解決
參考文獻

文摘

版權頁:

爭鬥(contending)是一項基本策略,即一方試圖將本方偏愛的解決方案強加於另一方。父親想必是希望兒子本道歉,並且試圖通過表達自身的憤怒和失望來達到這一目的。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先是互相爭論,希望對方就範,這與以色列和埃及在戴維營談判早期階段的表現沒有什麼差別。在羅德尼·金和洛杉磯警察的爭執過程中,爭鬥採取了暴力形式,正如憤怒的洛杉磯居民在陪審團對警察做出法庭裁決之後的反應。
第二項策略是讓步(yielding),即降低自身的期望值,並且對自身所得低於原先的期望值並無不滿。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就是用這種策略來解決雙方在交貨時間上產生的爭端。雙方在爭端解決之後,自身所得都較先前的期望值要低。而且讓步時,雙方都致力於制定出妥協性的協定。這樣的協定有益嗎?或者說,可以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嗎?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我們有理由懷疑,對於雙方而言“最糟糕”的解決方案實施了嗎?對於銷售部門而言,延遲三個月交貨可能足以損害其原本希望獲得的利潤,而對於生產部門而言,將產品生產計劃提前三個月也可能會嚴重影響生產的效率。讓步的確是一種解決方法,但未必是高效的解決之道。
第三項基本策略就是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即尋求一項能滿足雙方願望的解決方案。該項策略能在談判期間進行,或者藉助於外部干預者實施,比如戴維營的卡特總統。在卡特總統及其助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終於達成一致意見,開始朝著停止西奈半島爭端的協定而努力。在理論上,如果沒有美國的協助,埃及和以色列也可能會採用問題解決策略;他們可能會找到各自潛在的利益點,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一項為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案,令雙方都感到滿意。但由於雙方在歷史上曾屢次發生激烈的衝突,因此卡特總統的干預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從而更有可能滿足雙方的願望。
第四項策略是迴避(avoiding),亦即不捲入衝突。該項策略大致會以兩種形式出現,即不作為(inaction)與撤退(withdrawal)。不作為就是面對衝突時,什麼都不做。一方不採取任何行動,只是等待另一方行動。雖然戴維營談判最後採用的是問題解決策略,但是在整個過程的大部分時間裡,各方採用的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不作為。這並不是說,當事人雙方是遲鈍或笨拙的決策者,而是刻意為之。耐心地地等待對方採取下一步行動。實際上,為了努力開啟雙方因不作為而造成的死結,卡特總統最終規定了一個強制性的最後期限,並指出,他將於該日期之後退出談判,才迫使雙方採取了行動。撤退表現為拒絕參與衝突。當本和他的母親及姐姐一起走出門的時候,他們選擇的就是這種迴避模式。
針對處理衝突的這4種策略,還有幾件事情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大部分衝突情境(無論是軍隊換防、勞工罷工、國際談判、家庭爭吵,還是兩名司機同時搶著通過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時發生的心照不宣的交流)都會導致上述各項策略的組合使用或依次輪番使用。我們很少只使用某一策略而拒絕使用其他策略。因此,在本與其父親發生衝突的過程中,本先使用了爭鬥策略,最後以迴避策略作為結束。
第二,爭鬥和問題解決策略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戰術得以實施。術語“策略(strategy)”和“戰術(tactics)”在範圍上有所不同。按照我們的專業術語,策略是可以應用於所有衝突的四種基本取徑,而戰術是這些策略得以實施的行動辦法。比如,對抗策略可以通過如下戰術得以實施:勸說戰術(比如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之間的爭論)、憤怒宣告戰術(比如本和父親之間的爭吵)、暴力報復戰術(比如羅德尼·金所遭受的拳打腳踢)或其他戰術。本書主要關注策略考量,但同時也會關注那些有助於將策略目標轉變為現實的戰術。
第三,爭鬥、讓步和問題解決都是積極主動的策略,因為運用這些策略解決衝突都會做出相對連貫、持續的努力,也就是說,通過控制、放棄部分利益或者共同工作等方式來解決面臨的問題。相比之下,迴避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策略,因為這一策略並未涉及任何解決衝突的努力,它的兩種主要形式即不作為和撤退,都是暫停或放棄戰術。
第四,爭鬥和讓步互為映象,因為爭鬥需要付出努力贏得勝利,而讓步則需要至少接受部分的失敗。本書開篇列舉了四個衝突例子,它們在衝突的複雜性和重要性、解決衝突所使用的各項策略以及衝突最終得以解決的方式上都有所差別。儘管存在這些差別,但我們相信,如果不考慮衝突所發生的社會層面,它們就會有很多共同之處。雖然發生在人際、群際、組織以及國家之間的衝突顯然並不一樣,但我們相信,肯定能找到可以貫穿並闡明大部分或所有衝突現象的概括性理論。本書的目的是要整理和報告新興社會衝突理論的現有成果,並闡述我們自己有關衝突研究的一些思想。雖然我們希望本書能改善爭端解決的實踐,故而偶爾會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特別是第10章和第11章),但我們的目標主要還是描述性的,也就是說,盡最大的可能,對人們處理社會衝突所採取的諸多有趣的方式進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