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BI實踐系列之一:前言

lcm_zq發表於2010-07-28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或商務智慧)概念出現在中國後,經常可以在各大IT技術、資訊管理網站,看到大家對它的討論絡繹不絕,各持己見,大多透露出對BI憧憬的嚮往,或對BI失敗的恐懼,從而萌生了想表達一下自己對企業BI化的看法。

從國內企業這麼多年的資訊化建設一路看來,似乎大家都走在同一條路上。在企業初期,規模不大,資訊化投入有限,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往往註定管理層先對最關注的業務進行資訊化,比如:有的製造企業先上財務,有的零售企業先上POS系統,物流企業先上一個庫存管理等等(不代表整個市場當時現狀,只是以點蓋面)。企業逐步壯大以後,管理逐步標準化、體系化、精細化,企業價值鏈日漸明顯,開始考慮對企業的資訊化進行升級,以達到覆蓋價值鏈的資訊化管理,也就出現了ERP熱潮。現在,人們逐漸在思考,我ERP也上了,現在改上什麼系統了呢?這時,有些乙方廠商開始不失時機的推出BI了,並宣稱:後ERP資訊時代到來了。

確實,大家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一個企業資訊化建設了這麼久,員工都“被資訊化”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業務系統,但老闆、老總們卻還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系統。有沒有這樣一個系統:

ü  讓老闆看到企業的整個統計資料現狀,而不是登陸每個系統去看?

ü  最好再幫老闆分析下現狀?

ü  能再給老闆的決策進行一下判斷?

ü  最終體現出資訊部門的價值,得到老闆的認可?

ü  ……………….

從各個方面來看,BI最合適了,利用資料倉儲(DW)來整合各業務系統資料,利用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歷史及趨勢,利用資料探勘來發現潛在資訊………等太多方面支援了。

在看完上面這些話的時候,我希望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企業的資訊化建設該依據什麼來開展?我個人認為,不是說有了一個新技術、跟隨流行、拍腦袋說我們有需求了,而是根據企業高層指定的發展戰略,以及目前集中規劃期和非集中規劃期的情況,資訊化建設本來就是為企業的整體戰略而存在的。那麼,在具備了開展資訊化建設的條件後,我們需要怎麼規劃呢?

我總結了“一點兩線”模型,也可以稱為:資訊規劃座標軸。如圖(1)所示。

1、              水平擴充套件:業務流程資訊化。從模型來看,通過資訊化建設來逐步完善企業內各日常工作業務的資訊化。這裡是以ERP為原點,通過CRMSCMBPM等資訊系統來不斷完善ERP未覆蓋到的方面。該層面多注重資料的收集、錄入,可以理解為資訊化覆蓋面的水平擴充。

2、              整合&知識。在企業上了足夠的業務系統後,以ERP為基礎,考慮從底層來做各業務資料庫整合,從應用層做使用者資訊、基礎資料、SSO、業務系統流程等各業務系統整合,從管理層面做企業知識管理和資料統計分析輔助決策。該層面貫穿整個資訊平臺,屬於垂直層面。

言歸正傳,對於一個企業是否該上BI,如何系統的開展可行性研究呢?請留意下一節。

企業BI實踐系列之一:前言

(圖1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1773705/viewspace-6697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