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職場人士日常學習方法

kekele647發表於2011-07-10
 很多人總是期望著老闆能給自己一個脫產學習的機會,能讀一讀MBA、EMBA更好,兩三個月或者幾十天的短訓班也行。但是,這樣的機會需要幾個方面的條件,一是你在公司的位置和老闆對你的信任;二是你的貢獻和業績;三是老闆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四是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工作狀況。這幾個條件都具備你才有爭取的機會。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公司每年能讓你脫產學習十幾天時間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職業人士的學習應該建立在自主學習、業餘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出發點上。這也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1.“三讀”法所謂“三讀”法,就是讀書、讀人、讀成功和失敗。

(1)讀書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會有某種習慣——或是午睡習慣、散步的習慣,或是抽菸、喝酒、飲茶的習慣;但是,要能使讀書成為習慣,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

讀書只有養成習慣,才能成為知識的富翁。在日常談話中,常常聽到一些人說自己“喜歡讀書”。能把讀書作為一種喜歡與愛好,本來就已經不容易了。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對一個職場人來說還遠遠不夠。因為你面臨著競爭,所以,就不能把讀書看成和散步、打球、集郵、釣魚、養花一樣,當作是一種興趣去滿足,或者當作是一種時尚去炫耀,而應使之成為一項基本的生活內容、一種職業生命的需要。就和吃飯、睡覺一樣,誰又能拿吃飯、睡覺當作興趣,或以此去炫耀呢?所謂養成讀書習慣,就是每天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無論再忙,讀書學習是不能丟的。有的人甚至一天不看書,癮就會發作,難受得抓耳撓腮、無所適從,只有拿起一本書時才心安。就像宋代詩人黃庭堅說的“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言語無味。”這樣的人已經將讀書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經讓讀書成為了自己的習慣了。

讀書不僅要養成習慣,還要學會科學讀書。首先是要有選擇地讀書,不求多,而要求精。書籍浩如煙海,人的時間和精力不可能一一窮盡。只有有選擇地讀書,有目標地積累知識,才能提高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書,是讀書的第一要務。我們應該選擇那些有助於實現自己職業理想、達到自己職業目標的書來讀,既要著眼於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博覽群書,又要結合自己的事業發展有所專攻。不能看見別人讀什麼,自己也跟著讀什麼;也不能什麼書流行,就讀什麼書;更不能“圖便宜”,人家給什麼就讀什麼。

科學讀書,還要講究讀的方法。就以詳略為例——同樣是讀書,有的書需要詳讀,甚至是反覆讀;有的書瀏覽一下、翻一翻目錄和標題就可以了,大概知道內容,以後需要時再查閱。總之,科學讀書就是要學會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成本,獲取最多、最有益、最急需的知識。

(2)讀人所謂讀人,就是向我們身邊的人學習,特別是向偉大的人、成功的人學習。有一句格言說得好:“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能夠彎下腰向別人學習的人。”腰桿挺直,是為了正氣人生。而彎下腰,則是為了虛懷若谷。沒有彎腰的姿態,就沒有躍起的機會。不論我們多麼從容不迫,都同樣需要彎下腰才能有可能獲得積蓄的機會。

在民間,父親訓斥子女不會辦事時,在企業裡,老闆訓斥下屬不會辦事時,常說這樣的話:“你沒吃過肥豬肉,你還沒見過肥豬走嗎?人家別人是怎樣辦事的,你就沒看到?你就學不會?”這樣的話雖然有點難聽,但卻清楚地點明瞭一個簡明而實用的常理:那就是通過觀察別人,可以學到很多辦事的能力。

常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著名文學家雨果曾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別人的缺點,那麼你永遠不能前進。”生活中,工作中,你的老闆、上司、同事、下屬、客戶、朋友等都應該成為你觀察學習的物件,看他們怎樣與老闆溝通,看他們怎樣求同事幫忙,看他們怎樣給下屬安排工作,看他們怎樣進行建議提案,看他們怎樣處理人際關係等等。然後,動動腦筋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觀察一下這樣做所達到的效果怎樣。好的方面,我們應儘量去借鑑、吸收,差的方面,我們儘量去避免。

香港著名富豪李嘉誠,就非常注意培養他的兒子觀察、學習別人的說話藝術及辦事能力。每當有重要的會議,會見重要的客人,處理企業的一些問題時,他總是讓兒子在一旁觀察、傾聽、領會。也正因為他對兒子的悉心培養,才使得他的兩個兒子在今天從容地支撐並發展起他的經濟王國。

向別人學習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讀名人傳記,我們可以從偉人和成功人士的傳記裡汲取知識、智慧和創造美好人生的力量。“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讀名人傳記更是如此。

(3)讀成功和失敗 與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說“學習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學習,失敗可以成為失敗之母,成功也可以成為失敗之母。因此,只有學習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恆的成功之母。

成功學有一句話,叫做不要自己去撞得頭破血流摸索成功經驗,而要學習成功者的經驗!簡單的說是不要摸索,如果已經有現成的話。如果你永遠不知道成功祕訣的話,你又如何獲得成功!大家都知道歐洲古代有幾個著名人,他們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士多德,亞歷山大。他們前者依次是後者的老師,蘇格拉底帶出柏拉圖,柏拉圖帶出亞理士多德,亞理士多德帶出亞歷山大。我們常說是明師出高徒,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所以,當別人取得成就的時候,要熱情地欣賞和高興,而不是嫉妒,要學習他們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

同時,當別人遇到挫折或失敗的時候,我們更不要幸災樂禍,而應該在同情、安慰的時候,思索一下他們失敗的原因和教訓,避免自己再走同樣的彎路。

【案例】一個“失敗者”求職成功的故事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應者雲集。其中多為高學歷、多證書、相關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錄取要經過三輪淘汰。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個被錄取的,竟是第一輪被淘汰的一位“失敗者”。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失敗者”有著其特殊的經歷:他雖然只有一個本科學歷、一箇中級職稱,但卻有11年工作經驗,曾在18家公司任過職。讓人驚訝的是他並沒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倒黴蛋,但他卻認為自己擁有了一筆最大的財富。他告訴諸位主考官,他很瞭解那18家公司,曾與大夥兒努力挽救那些公司,雖然不成功,但從那些公司的錯誤與失敗中學到許多東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經驗,而他,更有經驗避免錯誤和失敗。他說,這11年經歷的18家公司,培養、鍛鍊了他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他還舉了個舉座震驚的例子:真正考官,不是問他話的那位總裁,而是假扮倒茶水的那位若無其事的老人。這個例子讓全場的人都為之折服。

從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其中之精髓。學習失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敗與成功是相對而言的,它們的性質截然相反,但學習失敗和學習成功卻是道殊同歸,目標直指的,都是獲得成功。

2.讀寫法 讀寫法

實際上是一種精讀的閱讀方式,就是邊讀邊寫。精讀是極為重要的,宋代大儒朱熹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精讀,才易於領悟書中的要領和精髓,才能取得最大的實際效益。

【案例】**的學習方法偉人**的讀書方式與一般人明顯不同。一般人看書,或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或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而**則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凡是較為重要的書或文章,**都反覆看、劃、批。他的書,沒有不劃槓槓的。一本《倫理學原理》全書僅10來萬字,他在書的眉頭上卻寫下了1。2萬多字的批語。

他曾說:“我們讀書、看報、聽演講,都要開動腦筋多想一想,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囫圇吞棗的辦法最要不得”。在第一師範的五年半時間裡,**在書邊空白處或筆記本中寫了不少於百萬字的批語、評註。

運用寫作讀書法,不僅能大大促進思考,使理解更深刻、全面,記憶更準確、系統,而且能產生新的創見、新的思路。讀、思、寫的三者合一,使所學的知識內化於心,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知識體系,避免了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妨借鑑這一方法。在瀏覽閱讀的時候,把偶得的靈感和思想的火花立即記錄下來,或記在書上,或記在筆記本上。如果時間允許,就趁熱打鐵擴充自己的智慧思路,天馬行空地寫作下來;如果時間不允許,改日再翻看讀書筆記,整理自己的思想收穫,寫成文章保留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申請一個部落格空間,把自己的學習感悟貼上去,與同仁們交流共享。一方面開闢了網路溝通渠道,結交志同道合的思想朋友,另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也有一種成就感和發自心靈的愉悅享受。說不定你也會和地產大佬潘石屹或王石那樣,結集出版自己的部落格文集,給你的同事或後人留下一些寶貴的智慧財富。

3.討論法

研究表明,人們在說話特別是在辯論或交流的時候,大腦的活動量是平時的10倍以上,很多沉睡已久的潛在的靈感和意識,就會在討論的頭腦風暴中被激發出來。

討論能夠調動思考的熱情,使人處於最佳的思維活躍狀態;討論能夠借鑑學習,開闊思路,擴大視野;討論能夠在思想的碰撞和腦力激盪中,誕生非凡的創意和奇思妙想;討論能夠像剝離洋蔥一樣,揭開掩蓋事物的層層表面現象,直達問題的本質;討論又能夠訓練人的口才,促進演講能力的提高。可以說學習中採用討論法,好處多多。愛因斯坦的學習就大大得益於討論法,他曾與另外兩個友人在小咖啡館裡組成了“奧林匹亞科學院”。在這個“學院”裡,三個人通過交流、研討、爭論,孕育了許多科學史上劃時代的新見解。

網路時代更擴充了我們討論的空間,你可以登陸一些開放的社群,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對別人的觀點發表意見。網路討論不象我們面對面的討論,或由於熟人的緣故,或由於上下級的關係,或由於面子的原因,往往我們可能得不到真實的資訊和建議。而在網上交流,大家都是抱著開放的態度,無拘無束,真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思想的碰撞之中,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智慧收穫。

4.交友法

1915年秋,**發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畫生徵友啟事”(**三字共二十八畫),專門徵求志同道合的學友,並與朋友約定了“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女人,不談家庭瑣事,而是“只樂於談論大事——人的性質,人類社會的性質,中國的性質,世界,宇宙!”一天,**到一個友人家裡去,這個人中斷他們的正題談論而把僕人叫來囑咐其去買豬肉,**對此很惱火,認為他竟以家庭瑣事來干擾談論國家大事,以後就再也不同這個人交往了。**的交友觀念直到今天對我們仍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學習與交友確實是人生中的兩大要事。如果能相互勉勵,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創造出一個極佳的學習的人際環境,在學習的同時,又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豐富自己的人脈資源,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5.你是學習型職業人嗎?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老鷹選擇了新生的艱難的路程。它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啄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再過30年搏擊長空的歲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自我脫變、自我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

成為現代學習型的職業人應圍繞以下四大目標:

(1)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

“知”不僅僅指具體的知識,還包括人類自身及其主觀世界,學會求知就是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就要掌握終身不斷學習的工具,包括推理、判斷、演繹、歸納、分析、組織知識的工具和能力,就要具備資訊時代的生存技巧與能力,如資訊蒐集、處理、選擇、交流、管理與創造等。學會求知,還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有探求未知的熱情,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科學的人文精神,以及舉一反三的科學方法。

學會求知,就要拋棄傳統的“上學→工作→退休”的線性學習模式,確立“學習→工作→學習”、工學交替、迴圈往復的多維終身學習模式。

(2)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做事具有三種涵義:

——從學會掌握某種職業的實際技能,轉向注重培養適應世界變化的綜合能力,其中包括除狹窄的勞動技能以外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等。

——“學做”不是專指智商的提高,而是主要指情商的提升,即社會行為技能的提升,比如處理人際關係、解決人際矛盾、管理團隊等,這些都更多地要從工作實踐和人際交往中去培養。

——學會做事,就是要學會以首創精神培養適應未來職業變動的應變能力,以及在具體的市場環境中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

  (3)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與人和諧共處的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它包括瞭解自身、發現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學會關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的能力;學會平等對話,互相交流的能力;學會用和平的、對話的、協商的、非暴力的方法處理矛盾,解決衝突的能力。

  (4)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這是建立在前三種學習基礎上的一種基本程式,是我們學習的根本目標。

——學會做人,不應是“生存”、“存在”,而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完整的人”。

——學會做人,不是單純的道德、倫理意義上的“做人”,而是一種對健全與完美人格的追求和修煉。使自己在情感、精神、交際、親和、合作、審美、體能、想像、創造、獨立判斷、批評精神等方面獲得相對全面而充分的發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389553/viewspace-70183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