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

Jack zhai
<續>
 
一、             與專家PK,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作為售前技術人員,不僅要能講出自己產品的優點,而且要說服客戶選擇你的產品,要說服別人,就要讓別人信服你說的,在客戶裡面的技術高手很多,尤其是那些技術“專家”,雖然對你的產品技術不瞭解,但對產品的使用需求、技術標準可能遠超過你的水平,尤其對他自己的業務很熟悉,你的產品是否符合他的使用需求,他的發言權一定比你大;並且客戶在他本行業是技術大拿,讓“專家”認可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與客戶專家溝通時,一定要提前多做些“功課”,要把自己先打扮得成一個“專家”。
記得我們剛推國內的網路交換機的時候,國內的廠家很少,很多客戶只認國外的品牌,認為國內廠商還處於“照抄”的階段。我碰到一個運營商的嚴總工,技術方面非常牛,是通訊行業的“老前輩”,對交換機也十分了解,有過N個大牌廠家與他單獨技術溝通,要說服他採用國內品牌,讓他信任國內品牌有些難度,技術我先做了一些準備。當時交換的VLAN(虛擬區域網)技術剛興起,客戶也很有興趣。嚴總有個特點,喜歡談論技術實現細節,我就試著按這個思路開始談
“有VLAN時交換原理有些不一樣,主要是交換晶片內實現的機理不同。普通的交換機內部有一個FDB(資料轉發表)表,用來維持資料的轉發,交換機是根據目的MAC(網路卡實體地址)來查詢資料出口,然後從該埠把包轉發出去,若表中沒有,則發廣播查詢,所以正常的FDB表有兩列,一是MAC,二是埠號,交換晶片動態維護這張表,也就是我們說的MAC地址學習”
嚴總看我說的是晶片,不是交換機,有些興趣,因為說硬體技術的人少,說晶片的更少些。
“有了VLAN以後,轉發時還要核對VLAN資訊,若不是一個VLAN的就丟棄,所以FDB表中增加了一列VLAN ID(VLAN的標識號)。基於埠VLAN這樣實現很方便,但有些廠家對基於MACVLAN也採取不同的方式。”
“原理都差不多,你們的產品有特點嗎”,顯然有廠家給嚴總介紹過一些。
“按照802.1q的說法,一個埠有多於兩個ID的包通過,需要進出的包都有ID標記,但不同的廠家對VLAN ID處理是不同的,資料包進入交換機時若沒帶ID,交換機該怎麼加,加哪個,有些廠家稱為預設VLAN,可以配置,有些則需要與埠的VLAN ID相同;所以有的廠家的交換機可以實現不過三層的多個VLAN 共享伺服器的方案,但有些交換機就不行。另外,對於一個帶有ID的資料包,在經過的交換機不‘知道’這個ID時,不同廠家的處理方式也不相同
”嚴總是對技術有興趣,複雜的問題顯然很吸引他。
我看時機成熟了,就從VLAN的實現機制,尤其是各廠家的差異往下說,說到VLAN的互通標準802.1q,說到思科公司ISL,最後說道在當時來說還比較超前的VLAN巢狀技術,也就是運營商說的PVLAN技術,這可以解決運營商在都會網路中的很多“隧道”需求,與MPLS有同樣的功效,但成本顯然不是一個級別……
“還沒有一個廠家的人跟我把VLAN技術說得這樣明白,看來你們的產品不是單純的‘拿來主義’,你們有自己的思路,更靠近我們國內客戶的應用。”嚴總畢竟是領導,他的轉變是有意義的。
接下來,我把VLAN技術在網路邊緣的應用,也就是邊緣交換機的埠隔離應用提出來,這個產品很適合運營商網路,只是從前沒有我們說的機會,他很快就接受了我們的方案。

 

專家都有一定的威懾性,所以很多工程師在與專家溝通時都有些懼怕的心理,在交流前做好準備功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客戶的技術再好,是在客戶業務的領域,對於你的產品,客戶肯定是“外行”,雖然很多廠家的講解讓客戶也成為“專家”,也應該是表面的一些技術說法而已;你是廠家的代表,後邊有研發的團隊做後臺,產品是自己人員設計的,還有人比他們更熟悉這個產品的技術嗎,所以你花些時間去學習,不用細到具體實現,一些概念就足夠了(看你的興趣),這就足可以讓你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了。專家對專家,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
另外,在與專家PK時,一定注意你的技術是有理論依據的,技術整體脈絡是清晰的,說起來很有條理,這樣才能體現對該產品技術的真正理解。能從具體的技術上升到理論,再從理論指導實踐的,才稱為專家,既然客戶是專家,他一定是習慣這種思維的。只說具體產品,沒有理論分析,是缺乏與專家對話的通道的。

 

 

二、             有問題不都是壞事,也許比沒有問題還有機會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資訊行業充滿了夢想,有夢想就不怕風雨。
豐田公司的汽車曾有這樣一句廣告語:“豐田汽車在世界各地維修店的工作人員工作很清閒。”意思是說他產品質量好得沒有故障。作為銷售人員都希望自己賣給客戶的產品是質量最棒的,價格是最低的,這樣才是客戶最需要的。
作為一名售前工程師,也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這樣,但IT行業的技術創新速度之快,這樣的想法一般都是想想而已。連統治桌面作業系統的微軟不也有句笑話:“最有效的故障處理辦法就是你按一下Reset鍵”。
其實與客戶接觸多了,客戶也理解IT業的這種風格,尤其是有持續購買你產品需求的客戶,允許你產品有成熟期,但原則是不能耽誤他的業務持續。
有一次我們新推出高密度的網路接入裝置,客戶測試後感覺不錯,就給了我們幾個點,但一再強調必須我們的工程師24小時內隨叫隨到,三個月後給他們報告。我看出客戶的擔心,就問:
“是不是對我們的產品不放心,怕影響業務?”
客戶笑了,說道:
“你們產品的功能與價格都是我們所需要的,但現在就選擇你們,你們的產品還不是很成熟。就象人的工作經驗一樣,誰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就有經驗的,產品的穩定也需要時間,更需要實際環境的鍛鍊。我們給你們機會,也是給我們自己選擇的機會,等你們的產品過了穩定期,也許就是我們的好選擇。”
產品的實驗室中測試與大規模的實際使用是差異很大的,這一點我清楚。我們公司也很重視,我們派幾個工程師在客戶機房24小時“值班”,調專門的研發人員準備好問題分析的環境,隨時應付突發的問題,並制定了各種應急備用方案,保證對業務的影響最小。近三個月左右,經過了幾次週期性的調整,產品“適應”了環境,業務開始穩定……
第二年的招標會上,因為我們的產品有了實際的“工作經驗”,對手失去了“優勢”,所以我們收穫豐厚。事後那個客戶跟我說:
“連我們的領導當時都作好了客戶投訴捱罵的準備,但你們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尤其是問題出現後處理的及時程度上,我們的使用者沒有大的感覺,我們領導也說,‘比想象的好’。其實外國產品也一樣走過同樣過程,只不過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做的,我們看不見罷了,我們不給你們機會,你們產品成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我們沒有選擇的選擇國外的高價格產品,我們的損失也很大,所以我們是雙贏的,當然你們的產品也真爭氣”。

 

客戶能理解是最好的,但作為廠家的技術人員,有時也需要我們自己有不怕“丟失”客戶的勇氣與心胸,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有一次客戶測試選型我們的安全閘道器裝置,客戶用了一個自己的測試工具,模擬的***方式比較少見,我們的裝置上去,十個***只發現了三個,還有兩個“放”了過去。客戶與我們關係不錯,也禁不住對我們好一頓臭罵。
我們回來與研發人員一起分析,找到了問題所在,雖然丟了這一單,但隨後的類似測試中,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產品在不斷的磨練中走向成熟。

 

作為一個售前的工程師,遇到產品本身的技術問題是經常的,這既是IT行業技術更新快的必然,也是我們每一個售前工程師要面臨的挑戰,也正是因為這樣,售前工程師的工作才如此關鍵。人常說:對於一個銷售人員來說,做人比賣東西更重要。而對於售前工程師來說:不僅要學會做人,還要學會理解技術。人是有感情的,重要的是用時間去相互溝通;技術是“唯物”的,重要的是在內心的堅定與執著。

 

 

三、             幫助你的同伴,你會覺得工作很愉快

售前工程師是銷售團隊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當然是銷售人員了,整個團隊的目標一致工作才有效率,這一點大家都能接受,但作為一個團隊,工作習慣與方式一致也很重要。瞭解你同伴的習慣,一起工作才會“心領神會”。
我曾經碰到過一名銷售,姓霍,平常也很隨和,業績也不錯,但很多工程師都反映說很難與他共事,共同的說法是:白天很少能見到他,晚上幾乎是天天與客戶在一起,經常深更半夜給你電話,通知你明天交流、測試、準備資料,工作來得急,要得快……雖然是工作的搭檔,卻好象是地球另一半的“地下工作者”。
IT業是個充滿夢想的高科技行業,機會多,競爭也十分殘酷,每個銷售人員可以說各有自己的“怪招”。小霍的幾個主要客戶都喜歡打遊戲,當然上班時間是不行的,所以經常“加班”到深夜,小霍也來了個“戰場親兄弟”,經常與客戶切磋打技藝,與客戶稱兄道弟。
瞭解了情況後,我們找了一位酷愛玩遊戲的工程師與小霍搭檔,就聽不到對小霍的抱怨了。過來幾個月,我見到小霍,他高興地跟我說:
“你介紹的哪個工程師太神了,現在客戶對他比對我都好,什麼都聽他的。現在他對客戶的思路比我都熟悉,經常是我還沒說,他就已經準備好了,配合默契

 

銷售人員也有他自己的“難處”,工程師不僅要解決銷售過程中技術方面的問題,而且要與銷售良好地配合,要配合好,就要了解銷售人員的特點與具體的需要。
當然,銷售人員與人溝通的能力一般都比較強,對技術人員的幫助更大,尤其是在與人交往方面。我們都知道,技術交流能力對一名售前工程師來說是很重要的,如何提高交流的效果,需要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而很多非技術的因素往往是我們技術人員忽視的、不願改進的。
有一名四川籍的工程師,新從研發轉過來,在西安做售前工作,由於他有濃厚的口音,鼻音也很重,說起話來當地的客戶聽起來很費勁,很多銷售都不願帶他見客戶。他技術很不錯,脾氣卻很犟,總覺得說話是小事情,技術好就可以解決問題,別人聽不懂是因為沒認真聽
我找到一名老銷售人員,問問他有什麼辦法,老銷售很爽快:
“交給我吧,我帶他出去幾次就行了。”

 

這位老銷售安排他與代理商做技術交流的時候,有意讓代理商裡廣東籍的工程師用生硬的普通話問他一些問題,工程師解釋了半天,人家就一句話:“你說的我一句沒聽懂。”,工程師當時急得滿頭大汗,活這麼大,頭次感覺要說明白一件事會這麼難。
銷售最後上來解圍,當起了“翻譯”,總算把問題解釋清楚了。
回來路上銷售跟他說:
“你總不能總讓我做兼職翻譯吧,多練習一下普通話,需要的話我可以教你”
工程師也感覺到問題的確很嚴重,每天開始對著新聞聯播練習起來,並注意說話時減慢速度,很快說話雖不是很標準,但起碼聽起來好多了。半年以後,那個老銷售給我打電話:
“那小夥子很不錯,現在是我們區域的王牌工程師啦”

 

我們一直在說,瞭解客戶的需求,從客戶的角度著想,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客戶需要的方案。那麼與你一起工作的搭檔,你還不應該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嗎?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