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架構平臺(Avatar Architecture Platform)ZT

longxiangzi發表於2010-01-26

現在做架構或設計,有很多工具,比如IBM 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Gui Designer Studio等。這些工具能夠做出很漂亮的設計,但是同樣存在一些遺憾。首先,這些工具不直觀,客戶不會明白你的類圖,甚至介面原型這類外在的,因為缺少整體檢視和互動,客戶也只有零碎的印象。其次,通過這些工具設計的成果只是中間品,需要人工的轉換成最終的程式碼,轉換也許比較麻煩,但是更麻煩的如何在各個工具之間進行設計和程式碼的同步。

就像Avatar中場景,沒有地圖,沒有沙盤,大家都在全息3D的投影下討論,非常直觀,更為重要的,這是可以互動的,你可以點選3D影像中的任何部位,進行資訊的檢索。

未來的軟體架構和設計以及開發會變成怎樣?

大家應當都在同一套系統下工作,參與軟體開發的所有人員,都使用同一套系統,只是他們所用的工具可能不大一樣,他們完成或使用的是同一個產品的不同部位,或者是同一個產品的不同檢視。做產品就像4*100米的接力賽,參與產品的人跑完一段就可以了,但是產品—接力棒,被一棒一棒的傳遞下去直到終點。從產品第一個設計被建立的那一刻起,軟體就能夠執行起來,所見即所得,所有人都可以投入工作,開發工程師和測試工程師從專案第一天起就開始工作了;老闆和使用者從專案的第一天起就知道產品的狀態,是如何進展的。研發產品大概只需要兩類角色就可以了,一類是架構師(兼任需求、架構、設計),一類是編碼人員,甚至後者都可以外包;沒有測試嗎?不需要測試,系統會確保你100%正確;文件呢,或許需要一名,把文件內容新增到系統中,系統會自動釋出為線上幫助。設計好的模型和手工的函式,將被打包在一起,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

阿凡達的主角在現實世界中腿斷了,而藉助Avatar重新站立起來了,同時也擁有敏捷的身手,與潘多拉星球萬物溝通的能力。架構也一樣,需要有一個平臺來延伸、擴充自己的思維,不被現實的工具所束縛,所以,我理想之中的這套系統就命名為:Avatar Architecture Platform。

不知道是否有時間把這個平臺的想法寫完全,先寫個頭吧。

 

本文來自CSDN部落格,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marising/archive/2010/01/26/5256910.aspx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107756/viewspace-62611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