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scu2005發表於2009-12-04
財 政 部 文 件

 財會字[1996]19號

————————————————————————————————————

                                                                        關於印發《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務院有關部、委、局、總公司財務司:

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我部制定了《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現予以釋出,請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會計基礎工作的實際組織實施。實施中的有關要求如下:

一、要廣泛宣傳學習《規範》。《規範》是各單位和廣大會計人員開展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標準,也是各級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檢查會計基礎工作情況的重要依據。因此,要結合《規範》的實施,廣泛宣傳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會計基礎工作各個方面的基本要求,統一各級領導和廣大會計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認識,使各單位的會計人員瞭解和掌握會計基礎工作的各項要求,做好會計基礎工作。

二、要把實施《規範》與整頓會計工作秩序、實現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結合起來。各級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要根據《國務院關於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精神,督促各單位按照《規範》的要求建帳。同時,把貫徹《規範》的各項規定、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好。各單位的會計人員應當經常對照《規範》的要求進行自我檢查和整改,以紮實、有序的會計基礎工作,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的提高和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各地區、各部門在實施《規範》中有什麼問題和意見,請及時向我部反映。

 

    附件:1.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2.關於《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七日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工作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範。

第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的會計基礎工作,應當符合本規範的規定。

第三條  各單位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範的規定,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保證會計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

第四條  單位領導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負有領導責任。

第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要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通過政策引導、經驗交流、監督檢查等措施,促進基層單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

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根據職責許可權管理本部門的會計基礎工作。

 

第二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一節  會計機構設定和會計人員配備

第六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定會計機構;不具備單獨設定會計機構條件的,應當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

事業行政單位會計機構的設定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應當符合國家統一事業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設定會計機構,應當配備會計機構負責人;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應當在專職會計人員中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

第七條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堅持原則,廉潔奉公;                          

    (二)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三)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於二年;

    (四)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

    (五)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六)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要求。

第八條  沒有設定會計機構和配備會計人員的單位, 應當根據《 代理記帳管理、暫行辦法》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持有代理記帳許可證書的其他代理記帳機構進行代理記帳。

第九條 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業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設定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由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擔任。總會計師行使《總會計師條例》規定的職責、許可權。總會計師的任命(聘任)、免職(解聘)依照《總會計師條例》和有關法律的

規定辦理。

第十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配備持有會計證的會計人員。未取得會計證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第十一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設定會計工作崗位。會計工作崗位一般可分為:會計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出納,財產物

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財務成果核算,資金核算,往來結算,總帳報表,稽核,檔案管理等。開展會計電算化和管理會計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定相應工作崗位,也可以與其他工作崗位相結合。

第十二條  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

第十三條  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

第十四條 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於學習和參加培訓。

第十五條  各單位領導人應當支援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對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給予精神的和物質的獎勵。

第十六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 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迴避制度。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屬為:夫妻關係、直系血親關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配偶親關係。

 

第二節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第十七條  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嚴守工作紀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第十八條  會計人員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

第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並結合會計工作進行廣泛宣傳。

第二十條  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程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所提供的會計資訊合法、真實、準確、及時、完整。

第二十一條  會計人員辦理會計事務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第二十二條  會計人員應當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資訊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第二十三條  會計人員應當保守本單位的商業祕密。除法律規定和單位領導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洩露單位的會計資訊。

第二十四條  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各單位應當定期檢查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並作為會計人員晉升、晉級、聘任專業職務、表彰獎勵的重要考核依據。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的,由所在單位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由會計證發證機關吊銷其會計證。

 

第三節  會計工作交接

第二十五條  會計人員工作調動或者因故離職,必須將本人所經管的會計工作全部移交給接替人員。沒有辦清交接手續的,不得調動或者離職。  

第二十六條  接替人員應當認真接管移交工作, 並繼續辦理移交的未了事項。

第二十七條  會計人員辦理移交手續前,必須及時做好以下工作:

    (一)已經受理的經濟業務尚未填制會計憑證的,應當填制完畢。

    (二)尚未登記的帳目,應當登記完畢,並在最後一筆餘額後加蓋經辦人員印章。

    (三)整理應該移交的各項資料,對未了事項寫出書面材料。

(四)編制移交清冊,列明應當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印章、現金、有價證券、支票簿、發票、檔案、其他會計資料和物品等內容;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從事該項工作的移交人員還應當在移交清冊中列明會計軟體及密碼、會計軟體資料磁碟(磁帶等)及有關資料、實物等內容。

第二十八條  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必須有監交人負責監交。一般會計人員交接,由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負責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交接,由單位領導人負責監交,必要時可由上級主管部門派人會同監交。

第二十九條  移交人員在辦理移交時,要按移交清冊逐項移交;接替人員要逐項核對點收。

    (一)現金、有價證券要根據會計帳簿有關記錄進行點交。庫存現金、有價證券必須與會計帳簿記錄保持一致。不一致時,移交人員必須限期查清。

    (二)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完整無缺,如有短缺,必須查清原因,並在移交清冊中註明,由移交人員負責。

    (三)銀行存款帳戶餘額要與銀行對帳單核對,如不一致,應當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調節相符,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的明細帳戶餘額要與總帳有關帳戶餘額核對相符;必要時,要抽查個別帳戶的餘額,與實物核對相符,或者與往來單位、個人核對清楚。

(四)移交人員經管的票據、印章和其他實物等,必須交接清楚;移交人員從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要對有關電子資料在實際操作狀態下進行交接。

第三十條  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移交時,還必須將全部財務會計工作、重大財務收支和會計人員的情況等,向接替人員詳細介紹。對需要移交的遺留問題,應當寫出書面材料。

第三十一條  交接完畢後,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要在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者蓋章。並應在移交清冊上註明:單位名稱,交接日期,交接雙方和監交人員的務、姓名,移交清冊頁數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和意見等。移交清冊一般應當填制一式三份,交接雙方各執一份,存檔一份。

第三十二條  接替人員應當繼續使用移交的會計帳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帳,以保持會計記錄的連續性。

第三十三條  會計人員臨時離職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或者單位領導人必須指定有關人員接替或者代理,並辦理交接手續。臨時離職或者因病不能工作的會計人員恢復工作的,應當與接替或者代理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移交人員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辦理移交的,經單位領導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員委託他人代辦移交,但委託人應當承擔本規範第三十五條規定的責任。

第三十四條單位撤銷時,必須留有必要的會計人員,會同有關人員辦理清理工作,編制決算。未移交前,不得離職。接收單位和移交日期由主管部門確定。單位合併、分立的,其會計工作交接手續比照上述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移交人員對所移交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章  會計核算

第一節  會計核算一般要求

第三十六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建立會計帳冊,進行會計核算,及時提供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資訊。

第三十七條  各單位發生的下列事項,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第三十八條  各單位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保證會計指標的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和會計處理方法的前後各期相一致。

第三十九條  會計年度自公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四十條  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收支業務以外國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國貨幣作為記帳本位幣,但

是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單位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第四十一條  各單位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在不影響會計核算要求、會計報表指標彙總和對外統一會計報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定和使用會計科目。事業行政單位會計科目的設定和使用,應當符合國家統一事業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  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內容和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和會計帳簿,不得設定帳外帳,不得報送虛假會計報表。

第四十三條  各單位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格式由財政部統一規定。

第四十四條  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對使用的會計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要求,應當符合財政部關於會計電算化的有關規定。

第四十五條  各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建檔要求、保管期限、銷燬辦法等依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有關電子資料、會計軟體資料等應當作為會計檔案進行管理。

第四十六條  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也可以同時使用某種外國文字。

 

第二節  填制會計憑證

第四十七條  各單位辦理本規範第三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必須取得或者填制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第四十八條  原始憑證的基本要求是:

    (一)原始憑證的內容必須具備:憑證的名稱;填制憑證的日期;填制憑證單位名稱或者填制人姓名;經辦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憑證單位名稱;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和金額。

    (二)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蓋有填制單位的公章;從個人取得的原始憑證,必須有填制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自制原始憑證必須有經辦單位領導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對外開出的原始憑證,必須加蓋本單位公章。

    (三)凡填有大寫和小寫金額的原始憑證,大寫與小寫金額必須相符。購買實物的原始憑證,必須有驗收證明。支付款項的原始憑證,必須有收款單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證明。

    (四)一式幾聯的原始憑證,應當註明各聯的用途,只能以一聯作為報銷憑證。一式幾聯的發票和收據,必須用雙面複寫紙(發票和收據本身具備複寫紙功能的除外)套寫,並連續編號。作廢時應當加蓋“作廢”戳記,連同存根一起儲存,不得撕毀。

    (五)發生銷貨退回的,除填制退貨發票外,還必須有退貨驗收證明;退款時,必須取得對方的收款收據或者匯款銀行的憑證,不得以退貨發票代替收據。

    (六)職工公出借款憑據,必須附在記帳憑證之後。收回借款時,應當另開收據或者退還借據副本,不得退還原借款收據。

(七)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的經濟業務,應當將批准檔案作為原始憑證附件。如果批准檔案需要單獨歸檔的,應當在憑證上註明批准機關名稱、日期和檔案字號。

第四十九條  原始憑證不得塗改、挖補。發現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開出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開出單位的公章。

第五十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記帳憑證。記帳憑證可以分為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帳憑證,也可以使用通用記帳憑證。

第五十一條  記帳憑證的基本要求是:

    (一)記帳憑證的內容必須具備:填制憑證的日期;憑證編號;經濟業務摘要;會計科目;金額;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憑證人員、稽核人員、記帳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者蓋章。收款和付款記帳憑證還應當由出納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以自制的原始憑證或者原始憑證彙總表代替記帳憑證的,也必須具備記帳憑證應有的專案。

    (二)填制記帳憑證時,應當對記帳憑證進行連續編號。一筆經濟業務需要填制兩張以上記帳憑證的,可以採用分數編號法編號。

    (三)記帳憑證可以根據每一張原始憑證填制,或者根據若干張同類原始憑證彙總填制,也可以根據原始憑證彙總表填制。但不得將不同內容和類別的原始憑證彙總填制在一張記帳憑證上。

(四)除結帳和更正錯誤的記帳憑證可以不附原始憑證外,其他記帳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如果一張原始憑證涉及幾張記帳憑證,可以把原始憑證附在一張主要的記帳憑證後面,並在其他記帳憑證上註明附有該原始憑證的記帳憑證的編號或者附原始憑證影印件。

一張原始憑證所列支出需要幾個單位共同負擔的,應當將其他單位負擔的部分,開給對方原始憑證分割單,進行結算。原始憑證分割單必須具備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憑證名稱、填制憑證日期、填制憑證單位名稱或者填制人姓名、經辦人的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憑證單位名稱、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金額和費用分攤情況等。

(五)如果在填制記帳憑證時發生錯誤,應當重新填制。

已經登記入帳的記帳憑證、在當年內發現填寫錯誤時,可以用紅字填寫一張與原內容相同的記帳憑證,在摘要欄註明“登出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字樣,同時再用藍字重新填制一張正確的記帳憑證,註明“訂正某月某日某號憑證”字樣。如果會計科目沒有錯誤,只是金額錯誤,也可以將正確數字與錯誤數字之間的差額,另編一張調整的記帳憑證。調增金額用藍字,調減金額用紅字。發現以前年度記帳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用藍字填制一張更正的記帳憑證。

(六)記帳憑證填制完經濟業務事項後,如有空行,應當自金額欄最後一筆金額數字下的空行處至合計數上的空行處劃線登出。

第五十二條  填制會計憑證,字跡必須清晰、工整,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阿拉伯數字應當一個一個地寫,不得連筆寫。阿拉伯金額數字前面應當書寫貨幣幣種符號或者貨幣名稱簡寫和幣種符號。幣種符號與阿拉伯金額數字之間不得留有空白。凡阿拉伯數字前寫有幣種符號的,數字後面不再寫貨幣單位。

    (二)所有以元為單位( 其他貨幣種類為貨幣基本單位,下同) 的阿拉伯數字,除表示單價等情況外,一律填寫到角分;無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寫“00”,或者符號“—”;有角無分的,分位應當寫“0”,不得用符號“—”代替。

    (三)漢字大寫數字金額如零、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等,一律用正楷或行書體書寫,不得用 0、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等簡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簡化字。大寫金額數字到元或者角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後應當寫“整”字或者“正”字;大寫金額數字有分的,分字後面不寫“整”字或者“正”字。

    (四)大寫金額數字前未印有貨幣名稱的,應當加填貨幣名稱,貨幣名稱與金額數字之間不得留有空白。

(五)阿拉伯金額數字中間有“0”時, 漢字大寫金額要寫“零”字;阿拉伯數字金額中間連續有幾個“0”時, 漢字大寫金額可以只寫一個“零”字;阿拉伯 金額數字元位是“0”,或者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 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 是“0”時,漢字大寫金額可以只寫一個“零”字,也可以不寫“零”字。

第五十三條  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對於機制記帳憑證,要認真稽核,做到會計科目使用正確,數字準確無誤。列印出的機制記帳憑證要加蓋制單人員、稽核人員、記帳人員及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印章或者簽字。

第五十四條  各單位會計憑證的傳遞程式應當科學、合理,具體辦法由各單位根據會計業務需要自行規定。

第五十五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妥善保管會計憑證。

    (一)會計憑證應當及時傳遞,不得積壓。

    (二)會計憑證登記完畢後,應當按照分類和編號順序保管,不得散亂丟失。

(三)記帳憑證應當連同所附的原始憑證或者原始憑證彙總表,按照編號順序,摺疊整齊,按期裝訂成冊,並加具封面註明單位名稱、年度、月份和起訖日期、憑證種類、起訖號碼,由裝訂人在裝訂線封籤處簽名或者蓋章。

對於數量過多的原始憑證,可以單獨裝訂保管,在封面上註明記帳憑證日期、編號、種類,同時在記帳憑證上註明“附件另訂”和原始憑證名稱及編號。

各種經濟合同、存出保證金收據以及涉外檔案等重要原始憑證,應當另編目錄、單獨登記保管,並在有關的記帳憑證和原始憑證上相互註明日期和編號。

    (四)原始憑證不得外借,其他單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憑證時,經本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批准,可以複製。向外單位提供的原始憑證複製件,應當在專設的登記簿上登記,並由提供人員和收取人員共同簽名或者蓋章。

(五)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並註明原來憑證的號碼、金額和內容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准後,才能代作原始憑證。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出詳細情況,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准後,代作原始憑證。

 

第三節  登記會計帳簿

第五十六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和會計業務的需要設定會計帳簿。會計帳簿包括總帳、明細帳、日記帳和其他輔助性帳簿。

第五十七條  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必須採用訂本式帳簿。不得用銀行對帳單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記帳。

第五十八條  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用計算機列印的會計帳簿必須連續編號,經稽核無誤後裝訂成冊,並由記帳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字或者蓋章。

第五十九條  啟用會計帳簿時,應當在帳簿封面上寫明單位名稱和帳簿名稱。在帳簿扉頁上應當附啟用表,內容包括:啟用日期、帳簿頁數、記帳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姓名,並加蓋名章和單位公章。記帳人員或者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調動工作時,應當註明交接日期、接辦人員或者監交人員姓名,並由交接雙方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啟用訂本式帳簿,應當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順序編定頁數,不得跳頁、缺號。使用活頁式帳頁,應當按帳戶順序編號,並須定期裝訂成冊。裝訂後再按實際使用的帳頁順序編定頁碼。另加目錄,記明每個帳戶的名稱和頁次。

第六十條  會計人員應當根據稽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登記帳簿的基本要求是:

    (一)登記會計帳簿時,應當將會計憑證日期、編號、業務內容摘要、金額和其他有關資料逐項記入帳內,做到數字準確、摘要清楚、登記及時、字跡工整。

    (二)登記完畢後,要在記帳憑證上簽名或者蓋章,並註明已經登帳的符號,表示已經記帳。

    (三)帳簿中書寫的文字和數字上面要留有適當空格,不要寫滿格,一般應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四)登記帳簿要用藍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書寫,不得使用圓珠筆(銀行的複寫帳簿除外)或者鉛筆書寫。

    (五)下列情況,可以用紅色墨水記帳:

     1.按照紅字沖帳的記帳憑證,沖銷錯誤記錄;

     2.在不設借貸等欄的多欄式帳頁中,登記減少數;

     3.在三欄式帳戶的餘額欄前,如未印明餘額方向的,在餘額欄內登記負數餘額;

     4.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可以用紅字登記的其他會計記錄。

    (六)各種帳簿按頁次順序連續登記,不得跳行、隔頁。如果發生跳行、隔頁,應當將空行、空頁劃線登出,或者註明“此行空白”、“此頁空白”字樣,並由記帳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七)凡需要結出餘額的帳戶, 結出餘額後,應當在 “借或貸”等欄內寫明“借”或者“貸”等字樣。沒有餘額的帳戶,應當在“借或貸”等欄內寫“平”字,並在餘額欄內用“θ”表示。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必須逐日結出餘額。

(八)每一帳頁登記完畢結轉下頁時,應當結出本頁合計數及餘額,寫在本頁最後一行和下頁第一行有關欄內,並在摘要欄內註明“過次頁” 和 “承前頁”字樣; 也可以將本頁合計數及金額只寫在下頁第一行有關欄內, 並在摘要欄內註明“承前頁”字樣。

對需要結計本月發生額的帳戶,結計“過次頁”的本頁合計數應當為自本月初起至本頁末止發生額合計數;對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帳戶,結計“過次頁”的本頁合計數應當為自年初起至本頁末止的累計數;對既不需要結計本月發生額也不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帳戶,可以只將每頁末的餘額結轉次頁。

第六十一條  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總帳和明細帳應當定期列印。發生收款和付款業務的,在輸入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的當天必須列印出現金日記帳和銀行存款日記帳,並與庫存現金核對無誤。

第六十二條  帳簿記錄發生錯誤,不準塗改、挖補、刮擦或者用藥水消除字跡,不準重新抄寫,必須按照下列方法進行更正。

    (一)登記帳簿時發生錯誤,應當將錯誤的文字或者數字劃紅線登出,但必須使原有字跡仍可辨認;然後在劃線上方填寫正確的文字或者數字,並由記帳人員在更正處蓋章。對於錯誤的數字,應當全部劃紅線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錯誤數字。對於文字錯誤,可只劃去錯誤的部分。

  (二)由於記帳憑證錯誤而使帳簿記錄發生錯誤,應當按更正的記帳憑證登記帳簿。

第六十三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對會計帳簿記錄的有關數字與庫存實物、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往來單位或者個人等進行相互核對,保證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帳實相符。對帳工作每年至少進行一次。

    (一)帳實核對。 核對會計帳簿記錄與原始憑證、 記帳憑證的時間、憑證字號、內容、金額是否一致,記帳方向是否相符。

    (二)帳帳核對。核對不同會計帳簿之間的帳簿記錄是否相符。包括:總帳與有關帳戶的餘額核對,總帳與明細帳核對,總帳與日記帳核對,會計部門的財產物資明細帳與財產物資保管和使用部門的有關明細帳核對等。

  (三)帳實核對。核對會計帳簿記錄與財產等實有數額是否相符。包括:現金日記帳帳面餘額與現金實際庫存數相核對,銀行存款日記帳帳面餘額定期與銀行對帳單相核對;各種財物明細帳帳面餘額與財物實存數額相核對;各種應收、應付款明細帳帳面餘額與有關債務、債權單位或者個人核對等。

第六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定期結帳。

    (一)結帳前,必須將本期內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全部登記入帳。

    (二)結帳時,應當結出每個帳戶的期末餘額。需要結出當月發生額的,應當在摘要欄內註明“本月合計”字樣,並在下面通欄劃單紅線。需要結出本年累計發生額的,應當在摘要欄內註明“本年累計”字樣,並在下面通欄劃單紅線;十二月末的“本年累計”就是全年累計發生額。全年累計發生額下面應當通欄劃雙紅線。年度終了結帳時,所有總帳帳戶都應當結出全年發生額和年末餘額。

(三)年度終了, 要把各帳戶的餘額結轉到下一會計年度、 並在摘要欄註明“結轉下年”字樣;在下一會計年度新建有關會計帳簿的第一行餘額欄內填寫上年結轉的餘額,並在摘要欄註明“上年結轉”字樣。

 

第四節  編制財務報告

第六十五條  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定期編制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說明。會計報表包括會計報表主表、 會計報表附表、會計報表附註。

第六十六條  各單位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應當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格式和要求編制。單位內部使用的財務報告,其格式和要求由各單位自行規定。

第六十七條  會計報表應當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帳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內容完整、說明清楚。

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強令他人篡改會計報表的有關數字。

第六十八條  會計報表之間、會計報表各專案之間,凡有對應關係的數字,應當相互一致。本期會計報表與上期會計報表之間有關的數字應當相互銜接。如果不同會計年度會計報表中各專案的內容和核算方法有變更的,應當在年度會計報表中加以說明。

第六十九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認真編寫會計報表附註及其說明,做到專案齊全,內容完整。

第七十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期限對外報送財務報告。

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應當依次編定頁碼,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封面上應當註明:單位名稱、單位地址、財務報告所屬年度、季度、月度,送出日期,並由單位領導人、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單位領導人對財務報告的合法性、真實性負法律責任。

第七十一條  根據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的,財務報告編制單位應當先行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並將註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隨同財務報告按照規定的期限報送有關部門。

第七十二條  如果發現對外報送的財務報告有錯誤,應當及時辦理更正手續。除更正本單位留存的財務報告外,並應同時通知接受財務報告的單位更正。錯誤較多的,應當重新編報。

 

第四章  會計監督

第七十三條 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

第七十四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依據是:

    (一)財經法律、法規、規章;

    (二)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或者補充規定;

    (四)各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制定的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五)各單位內部的預算、財務計劃、經濟計劃、業務計劃等。

第七十五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原始憑證進行稽核和監督。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弄虛作假、嚴重違法的原始憑證,在不予受理的同時,應當予以扣留,並及時向單位領導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要求經辦人員更正補充。

第七十六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帳簿或者帳外設帳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作出處理。

第七十七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實物、款項進行監督,督促建立並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發現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超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職權範圍的,應當立即向本單位領導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第七十八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指使、強令編造、篡改財務報告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處理。

第七十九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一)對審批手續不全的財務收支,應當退回,要求補充、更正。

   (二)對違反規定不納入單位統一會計核算的財務收支,應當制止和糾正。

   (三)對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的財務收支,不予辦理。

   (四)對認為是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的財務收支,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請求處理。

單位領導人應當在接到書面意見起十日內作出書面決定, 並對決定承擔責任。

    (五)對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的財務收支,不予制止和糾正,又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的,也應當承擔責任。

(六)對嚴重違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的財務收支,應當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

第八十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經濟活動,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向單位領導人報告,請求處理。

第八十一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單位制定的預算、財務計劃、經濟計劃、業務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第八十二條  各單位必須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的監督,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八十三條  按照法律規定應當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並配合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不得示意註冊會計師出具不當的審計報告。                 

 

第五章    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第八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結合單位型別和內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第八十五條  各單位制定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應當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

    (二)應當體現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

    (三)應當全面規範本單位的各項會計工作,建立健全會計基礎工作,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應當科學、合理,便於操作和執行。

    (五)應當定期檢查執行情況。

(六)應當根據管理需要和執行中的問題不斷完善。

第八十六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內部會計管理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單位領導人、總會計師對會計工作的領導職責;會計部門及其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會計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係;會計核算的組織形式等。

第八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設定;各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標準;各會計工作崗位的人員和具體分工;會計工作崗位輪換辦法;對各會計工作崗位的考核辦法。

第八十八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帳務處理程式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定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稽核要求和傳遞程式; 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帳簿的設定;編制會計報表的種類和要求;單位會計指標體系。

第八十九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內部牽制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內部牽制制度的原則;組織分工;出納崗位的職責和限制條件;有關崗位的職責和許可權。

第九十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稽核制度。主要內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分工;稽核工作的職責、許可權;稽核會計憑證和複核會計帳簿、會計報表的方法。

第九十一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原始記錄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原始記錄的內容和填制方法;原始記錄的格式;原始記錄的稽核;原始記錄填制人的責任;原始記錄簽署、傳遞、彙集要求。

第九十二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定額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定額管理的範圍;制定和修訂定額的依據、程式和方法;定額的執行;定額考該和獎懲辦法等。

第九十三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計量驗收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計量檢測手段和方法;計量驗收管理的要求;計量驗收人員的責任和獎懲辦法。

第九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產清查的範圍;財產清查的組織;財產清查的期限和方法;對財產清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辦法;對財產管理人員的獎懲辦法。

第九十五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許可權;財務收支審批程式;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責任。

第九十六條  實行成本核算的單位應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成本核算的物件;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式;成本分析等。

第九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會計分析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會計分析的主要內容;財務會計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組織程式;財務會計分析的具體方法;財務會計分析報告的編寫要求等。

 

第六章     

 

第九十八條  本規範所稱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是指由財政部制定、或者財政部與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或者經財政部稽核批准的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執行的會計規章、準則、辦法等規範性檔案。

本規範所稱會計主管人員,是指不設定會計機構、只在其他機構中設定專職會計人員的單位行使會計機構負責人職權的人員。

本規範第三章第二節和第三節關於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的規定,除特別指出外,一般適用於手工記帳。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填制會計憑證和登記會計帳簿的有關要求,應當符合財政部關於會計電算化的有關規定。

第九十九條  各省、自冶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規範的原則,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財政部備案。

第一百條  本規範由財政部負責解釋、修改。

第一百零一條  本規範自公佈之日起實施。 1984年4月24日財政部發布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同時廢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1536986/viewspace-6216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