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走出軟體作坊》有感

依舊伊利丹發表於2010-03-05

上次在飛機上技術總監跟我說過一句感慨很深的話:有什麼樣的頭兒就有什麼樣的技術部門,領頭的思路對了,氛圍也就對了,工作也就順了,阿朱在此書中的種種觀點也印證了這個說法。

其實看大家的書評不難看出這一章和下一章“四套馬車”是大家看得最醒神的部分之一,從大學教材開始,到市面上琳琅滿足的各種書籍,從RUP,CMMI,到最近流行的XP,我們給這些看似完美的理論浸淫太久了,那些對實際狀況認識不夠的哥們兒很容易給弄到與現實世界脫軌,疑惑不解而又找不到答案,阿朱此書中描述的那些為了尋找“夢之隊”而頻繁跳槽的人我遇到的也不在少數,其實這和前幾年西方管理思想大量湧入國內造成的問題一樣,水土不服,用管理大象的方法管理螞蟻造成的問題是差不多的,我們現在面臨的是方法論的迷惑,到底怎樣才算是軟體開發?阿朱在此書中給出的那些點點滴滴,就是國內現實的軟體開發狀況,字裡行間滲透出的管理心得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其中幾點特別認同:

1、潤物細無聲,團隊的提高和改變不是開一次會,洗幾次腦就能得來的

2、方法形成理論是一個經驗總結的過程,在這方面老外過的橋比我們們走的路還多,看這類書籍要多思考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論?由過程推導得來的心得是可以借鑑到實際工作中的,至於形式化的東西,真的真的真的不能盲從

3、管理其實是個解決問題的工作,就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了問題要能給每個人帶來實際益處,只要遵循這個原則,那麼你的任何政策、任何方法在推行的時候才會變得順利,大家也會自然而然的擁護

4、管理者是搭臺的,不是唱戲的,我見過很多技術組長、技術經理覺得下屬不行,捲起袖子自己上,結果呢,自己累得半死,生產力一點點,還讓下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得不到提高,記住,更多的時候你要像導演一樣,永遠在幕後,告訴幕前的人,這一幕該怎麼演,就是這種感覺,把戲留給你的下屬去唱吧,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如阿朱所說:抓大放小,就對了

阿朱還提到一點,就是給出短期遠景,跳起來夠得著,努力並達到後,再進入下一個這樣的迴圈,幾個circle下來,你會看到下屬的成長,那種感覺很欣慰,最近也在翻一本老書《第五項修煉》也是如此的理論,打造學習型團隊到底該怎麼做,阿朱的書會給你更加生動的例子

最後要說的是阿朱的經歷是比較典型的傳統軟體開發人員的經歷,國內這個領域最早,行家裡手也是最多的,書中的精彩之處,生搬硬套的話,本來100分的效果,最多60,我是做web開發的,就這個領域來說很多就和阿朱描述的場景不同,這裡提醒自己一下

PS:人性的東西說的科學一點就是心理學,想把管理做到極致,可以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程式設計師這個群體由於常年對著電腦,缺乏交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一幫與眾不同的人群,該忌諱的要忌諱,該發揚的要發揚,該利用的要利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783504/viewspace-62869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