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PEST分析、GE矩陣、波士屯矩陣等分析方法

david78發表於2009-03-25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業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優劣及劣勢分析主要是著眼於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與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上。

   1、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當兩個企業處在同一市場或者說它們都有能力向同一顧客群體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如果其中一個企業有更高的贏利率或贏利潛力,那麼,我們就認為這個企業比另外一個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所謂競爭優勢是指一個企業超越其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實現企業的主要目標——贏利。但是,競爭優勢並不一定完全體現在較高的贏利率上,因為有時企業更希望增加市場份額,或者多獎勵管理人員或僱員。

   競爭優勢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企業比其競爭對手有較強的綜合優勢,但是明確企業究竟在哪一個方面具有優勢更有意義,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揚長避短,或者以實擊虛。所以企業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衡量一個企業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使用者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

  2、機會與威脅分析(SWOT)

     對環境分析:

     (1)政治/法律:壟斷法律、環境保護法、稅法、對外貿易法、勞動法、政府穩定法;

       2)經濟:經濟週期、GNP趨勢、利率、貨幣供給、通貨膨脹、失業率、可支配收入、能源供給、成本;

      3)社會文化:人口統計、收入分配、社會穩定、生活方式的變化、教育水平、消費;

      4)技術:政府對研究的投入、政府和行業對技術的重視、新技術的發明和進展、技術傳播的速度、折舊和報廢速度。

      構化的環境分析方法:

       1)產業新進入的威脅:進入本地的哪些壁壘?它們阻礙新進入者的作用有多大?本企業怎樣確定自己的地位(自己進入或者阻止對手進入)?

       (2)供貨商的議價能力:供貨商的品牌或價格特色,供貨商的戰略中本企業的地位,供貨商之間的關係,從供貨商之間轉移的成本等,都影響企業與供貨商的關係及其競爭優勢。

       (3)買方的議價能力:本企業的部件或在材料產品佔買方成本的比例,各買方之間是否有聯合的危險、本企業與買方是否具有戰略合作關係等。

     (4)替代品的威脅:替代品限定了企業產品的最高價,替代品對企業不僅有威脅,可能也帶來機會。企業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來降低消費者購買替代品的風險?

       (5)現有企業的競爭:行業內競爭者的均衡程度、增長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業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程度、退出壁壘等,決定了一個行業內的競爭激烈程度。對於企業來說,最危險的環境是進入壁壘、存在替代品、由供貨商或買方控制、行業內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

 

二、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巨集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經濟,S是社會,T是技術。在分析一個企業集團所處的背景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進行分析企業集團所面臨的狀況。

     ㈠政治法律環境

           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與體制,政局,政府的態度等;法律環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

      ㈡經濟環境

            構成經濟環境的關鍵戰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財政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失業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匯率、能源供給成本、市場機制、市場需求等。

       ㈢社會文化環境

           影響最大的是人口環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環境主要包括人口規模、年齡結構、人口分佈、種族結構以及收入分佈等因素。

         ㈣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不僅包括發明,而且還包括與企業市場有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和發展趨勢以及應用背景。

 

三、波士頓矩陣

波士頓矩陣是由美國大型商業諮詢公司——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創的一種規劃企業產品組合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於要解決如何使企業的產品品種及其結構適合市場需求的變化,只有這樣企業的生產才有意義。同時,如何將企業有限的資源有效地分配到合理的產品結構中去,以保證企業收益,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能否取勝的關鍵。

     波士頓矩陣認為一般決定產品結構的基本因素有二個:即市場引力與企業實力。市場引力包括企業銷售量(額)增長率、目標市場容量、競爭對手強弱及利潤高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映市場引力的綜合指標——銷售增長率,這是決定企業產品結構是否合理的外在因素。企業實力包括市場佔有率,技術、裝置、資金利用能力等,其中市場佔有率是決定企業產品結構的內在要素,它直接顯示出企業競爭實力。銷售增長率與市場佔有率既相互影響,又互為條件:市場引力大,銷售增長率高,可以顯示產品發展的良好前景,企業也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實力較強;如果僅有市場引力大,而沒有相應的高銷售增長率,則說明企業尚無足夠實力,則該種產品也無法順利發展。相反,企業實力強,而市場引力小的產品也預示了該產品的市場前景不佳。

   通過以上兩個因素相互作用,會出現四種不同性質的產品型別,形成不同的產品發展前景:①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雙高”的產品群(明星類產品);②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雙低”的產品群(瘦狗類產品);③銷售增長率高、市場佔有率低的產品群(問號類產品);④銷售增長率低、市場佔有率高的產品群(現金牛類產品)。

   1.基本原理與基本步驟

  1)基本原理。本法將企業所有產品從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角度進行再組合。在座標圖上,以縱軸表示企業銷售增長率,橫軸表示市場佔有率,各以10%和20%作為區分高、低的中點,將座標圖劃分為四個象限,依次為“問號(?)”、“明星(★)”、“現金牛(¥)”、“瘦狗(×)”。在使用中,企業可將產品按各自的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歸入不同象限,使企業現有產品組合一目瞭然,同時便於對處於不同象限的產品作出不同的發展決策。其目的在於通過產品所處不同象限的劃分,使企業採取不同決策,以保證其不斷地淘汰無發展前景的產品,保持“問號”、“明星”、“現金牛”產品的合理組合,實現產品及資源分配結構的良性迴圈。

    2)基本步驟。主要包括:

      ①核算企業各種產品的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銷售增長率可以用本企業的產品銷售額或銷售量增長率。時間可以是一年或是三年以至更長時間。市場佔有率,可以用相對市場佔有率或絕對市場佔有率,但是用最新資料。基本計算公式為:

本企業某種產品絕對市場佔有率=該產品本企業銷售量/該產品市場銷售總量

本企業某種產品相對市場佔有率=該產品本企業市場佔有率/該產品市場佔有份額最大者(或特定的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

②  繪製四象限圖。以10%的銷售增長率和20%的市場佔有率為高低標準分界線,將座標圖劃分為四個象限。然後把企業全部產品按其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的大小,在座標圖上標出其相應位置(圓心)。定位後,按每種產品當年銷售額的多少,繪成面積不等的圓圈,順序標上不同的數字代號以示區別。定位的結果即將產品劃分為四種型別。

    2.各象限產品的定義及戰略對策

波士頓矩陣對於企業產品所處的四個象限具有不同的定義和相應的戰略對策。

(1)明星產品(stars)。它是指處於高增長率、高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這類產品可能成為企業的現金牛產品,需要加大投資以支援其迅速發展。採用的發展戰略是:積極擴大經濟規模和市場機會,以長遠利益為目標,提高市場佔有率,加強競爭地位。發展戰略以投明星產品的管理與組織最好採用事業部形式,由對生產技術和銷售兩方面都很內行的經營者負責。

(2)現金牛產品(cash cow),又稱厚利產品。它是指處於低增長率、高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已進入成熟期。其財務特點是銷售量大,產品利潤率高、負債比率低,可以為企業提供資金,而且由於增長率低,也無需增大投資。因而成為企業回收資金,支援其它產品,尤其明星產品投資的後盾。對這一象限內的大多數產品,市場佔有率的下跌已成不可阻擋之勢,因此可採用收穫戰略:即所投入資源以達到短期收益最大化為限。①把裝置投資和其它投資儘量壓縮;②採用榨油式方法,爭取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利潤,為其它產品提供資金。對於這一象限內的銷售增長率仍有所增長的產品,應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維持現存市場增長率或延緩其下降速度。對於現金牛產品,適合於用事業部制進行管理,其經營者最好是市場營銷型人物。

(3)問號產品(questionmarks)。它是處於高增長率、低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前者說明市場機會大,前景好,而後者則說明在市場營銷上存在問題。其財務特點是利潤率較低,所需資金不足,負債比率高。例如在產品生命週期中處於引進期、因種種原因未能開拓市場局面的新產品即屬此類問題的產品。對問題產品應採取選擇性投資戰略。即首先確定對該象限中那些經過改進可能會成為明星的產品進行重點投資,提高市場佔有率,使之轉變成“明星產品”;對其它將來有希望成為明星的產品則在一段時期內採取扶持的對策。因此,對問題產品的改進與扶持方案一般均列入企業長期計劃中。對問題產品的管理組織,最好是採取智囊團或專案組織等形式,選拔有規劃能力,敢於冒風險、有才幹的人負責。

(4)瘦狗產品(dogs),也稱衰退類產品。它是處在低增長率、低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其財務特點是利潤率低、處於保本或虧損狀態,負債比率高,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對這類產品應採用撤退戰略:首先應減少批量,逐漸撤退,對那些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均極低的產品應立即淘汰。其次是將剩餘資源向其它產品轉移。第三是整頓產品系列,最好將瘦狗產品與其它事業部合併,統一管理。

     3.波士頓矩陣的應用法則

按照波士頓矩陣的原理,產品市場佔有率越高,創造利潤的能力越大;另一方面,銷售增長率越高,為了維持其增長及擴大市場佔有率所需的資金亦越多。這樣可以使企業的產品結構實現產品互相支援,資金良性迴圈的局面。按照產品在象限內的位置及移動趨勢的劃分,形成了波士頓矩陣的基本應用法則。

第一法則:成功的月牙環。在企業所從事的事業領域內各種產品的分佈若顯示月牙環形,這是成功企業的象徵,因為盈利大的產品不只一個,而且這些產品的銷售收入都比較大,還有不少明星產品。問題產品和瘦狗產品的銷售量都很少。若產品結構顯示的散亂分佈,說明其事業內的產品結構未規劃好,企業業績必然較差。這時就應區別不同產品,彩不同策略。

 第二法則:黑球失敗法則。如果在第四象限內一個產品都沒有,或者即使有,其銷售收入也幾乎近於零,可用一個大黑球表示。該種狀況顯示企業沒有任何盈利大的產品,說明應當對現有產品結構進行撤退、縮小的戰略調整,考慮向其它事業滲透,開發新的事業。

 第三法則:東北方向大吉。一個企業的產品在四個象限中的分佈越是集中於東北方向,則顯示該企業的產品結構中明星產品越多,越有發展潛力;相反,產品的分佈越是集中在西南角,說明瘦狗類產品數量大,說明該企業產品結構衰退,經營不成功。

第四法則:踴躍移動速度法則。從每個產品的發展過程及趨勢看,產品的銷售增長率越高,為維持其持續增長所需資金量也相對越高;而市場佔有率越大,創造利潤的能力也越大,持續時間也相對長一些。按正常趨勢,問題產品經明星產品最後進入現金牛產品階段,標誌了該產品從純資金耗費到為企業提供效益的發展過程,但是這一趨勢移動速度的快慢也影響到其所能提供的收益的大小。

如果某一產品從問題產品(包括從瘦狗產品)變成現金牛產品的移動速度太快,說明其在高投資與高利潤率的明星區域儀時間很短,因此對企業提供利潤的可能性及持續時間都不會太長,總的貢獻也不會大;但是相反,如果產品發展速度太慢,在某一象限內停留時間過長,則該產品也會很快被淘汰。

 在本方法的應用中,企業經營者的任務,是通過四象限法的分析,掌握產品結構的現狀及預測未來市場的變化,進而有效地、合理地分配企業經營資源。在產品結構調整中,企業的經營者不是在產品到了“瘦狗”階段才考慮如何撤退,而應在“現金牛”階段時就考慮如何使產品造成的損失最小而收益最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586957/viewspace-5783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