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 and Web 2.0: 邊緣與中心間的重心移轉(二)(2007.08.22)
接著談 edge vs center 的問題。在 IT 業界,如果要談 edge 端使用者生產力和協作的課題,不管從力度或投入的時間上來看,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超越 Lotus Notes 之父 Ray Ozzie 的。在去年一場由 O’Reilly 主辦的 ETech (Emerging Technology) 研討會中,他提到,多年下來,以下的原則已經成為他個人的 Rule of Thumb (通則、經驗法則):
The closer that you can get to a user, in terms of offering the ability to weave together an app or a composite app, the greater the agility in actually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user might have.
當科技愈能貼近使用者,讓他們能[輕易]編織出應用或複合式應用時,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愈高
這裡所說的複合式應用 (composite applications),像 Web 2.0 中的 mashups,就是一個好例子。而在 SOA 中,複合式應用更是未來大宗的應用形式 — 當軟體積木以服務的方式一個個建立起來後,開發人員不再需要熟悉專有系統的程式語言和 API,而是使用高階開發工具,根據最新的需求,將 Web services 快速組裝成新的應用。
在 Ray Ozzie 自創的 Groove Networks 尚未被微軟收購、Ozzie 本人成為微軟的 CTO 之前,在一場接受 Gartner 的深度專訪中,Ozzie 談到 edge 和 center 間的重力平衡問題,也就是上次提到的「鐘擺」。談到在企業領域中,edge 和 center 間的力量分配問題時,他說:
The same edge-versus-center tension has happened in the realm of business solutions. The greatest amount of value that Lotus Notes ever provided, besides the email infrastructure, was as a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that people at the edge of the organization - in a business unit - could use to whip up an application that solved their problem instantly. Just-in-time, disposable solutions. As Notes was more embraced as central infrastructure, IT buyers demanded that end-user design capabilities be re-shaped to target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ers. Notes environments became “locked down”, and people closest to the needs lost their ability to do “self-service” solution development.
他認為早期 Notes 最大的價值,正在於它能 empower 位於 edge 端的業務部門使用者,引爆生產力,讓他們能隨時根據需要,開發出簡單的 scripting 應用。這就像後來的 Web,從 1.0 到現在的 2.0,各種高階的 scripting 語言,從 Perl、PHP、ASP、JavaScript、Code Fusion、Python 到最近崛起的 Ruby on Rail,短短的幾年間,全世界的程式設計人口暴增,各種創新的 ideas 和解決方案得以快速得到驗證和落實。但是,隨著 Notes 的走紅,各企業的 IT 部門開始採用它來開發愈來愈多位於 center 的大型應用,Notes 的 IT 客戶開始對廠家要求增加愈來愈多的功能,以配合專業開發人員的需求,Notes 的複雜度,讓它變得已不再適合 edge 的使用者。而這正是 Ozzie 在 IBM 收購 Lotus 後不久,失望離去,另行創業的主要原因。
Notes 所經歷的這段產品歷程,一點都不獨特,其實可算是一個典型的教科書案例,印證了 “The Innovator’s Dilemma” 《創新者的兩難》這本鉅著中所探討的現象 — 隨著某個企業發明、推出一項成功的產品後,由於該產品在整體業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加上對廣大既有客戶的承諾和責任,企業必須不斷投注大量資源來維護這項 產品,並在上面增加愈來愈多的功能,以滿足各大客戶(翻譯:衣食父母)愈來愈多的需求。就這樣一年一年下來,潮流開始轉變,擾亂性科技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和相關商品開始出現,這傢俱備相當規模的成功企業,開始接到來自小型、更機動靈活的新創公司的挑戰。或許這家成功企業當初也已經觀察到趨勢的轉變,但為了 怕發展干擾性產品,會侵蝕到自己原先獨霸市場的「金母雞」,終令該企業裹足不前,走上被新創公司擊垮的命運。
Web 2.0、SOA,SaaS,與尚在發酵的 Enterprise 2.0,正是當今的干擾性科技。Google 這個後起之秀對微軟所帶來的強大挑戰,更是不在話下。
而就當今 edge 和 center 間的重心轉移問題,Ozzie 在專訪中的這段話,算是為 SOA 和 Enterprise 2.0 時代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腳:
In short — although central IT continues to play a large role,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for the business are made closer to the edge, at the line-of-business level.
一個有趣而值得一提的小插曲 — 專訪開始,Ozzie 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 當科技開始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變成一個自然的擴充套件時,你認為當今哪些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人們的第二天性 (second nature)?Ozzie 回答說,第一個浮現在他腦海的是 Google。他並舉例說,有一次陪同太太參加幼兒園同學會,和朋友聊到某位多年未見的同學,大家都好奇這位同學現在怎麼樣了。幾分鐘後,Ozzie 拿著筆記本計算機到他們面前,問說你們談的是不是這位?把大家嚇了一跳。
加入微軟、更被蓋茲賦予科技舵手的重大使命之後,他對 Google 的讚美恐怕已不再能像過去那般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6186206/viewspace-53968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SOA and Web 2.0: 邊緣與中心間的重心移轉(2007.8.20)Web
- SOA and Web 2.0: 邊緣與中心間的重心移轉(三) (2007.08.23)Web
- 邊緣計算2.0時代,“雲邊緣”與“邊緣雲”你分清了嗎?
- SOA+雲端計算+Web 2.0+移動=?Web
- SOA 案例研究:Web 2.0 SOA 場景Web
- 邊緣計算與資料中心的發展趨勢
- [幾何]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中心、重心
- 從中心走向邊緣——深度解析雲原生邊緣計算落地痛點
- 關於Web 2.0 的SOA 經驗教訓Web
- 智慧運維的進擊:從邊緣走向中心運維
- 【從0到1學習邊緣容器系列1】之 邊緣計算與邊緣容器的起源
- 雲原生與邊緣計算的碰撞——邊緣原生應用實踐
- 邊緣資料中心和5G的影響
- BEA新事件驅動型SOA,Java為重心事件Java
- 【JAVA】多邊形重心計算Java
- 從邊緣走向中心,邊緣計算出現三大門派和六大趨勢
- 邊緣資料中心需求和核心技術分析
- opencv 邊緣羽化,邊緣過渡OpenCV
- 將SOA經驗應用於Web 2.0實現Web
- 邊緣計算與雲端計算
- 邊緣計算與物聯網
- Web 2.0概念(轉)Web
- 移動邊緣計算中的安全問題現狀
- 玩轉雲端 | 提升邊緣應用交付效率,天翼雲Serverless邊緣容器有妙招Server
- 邊緣計算與雲端計算的未來
- 秒懂邊緣雲 | 邊緣雲技術進階
- Aruba的智慧邊緣時代
- 影像的邊緣檢測
- Python修改柱狀圖邊緣柱子與圖邊界的距離Python
- 邊緣計算?
- 分析:web2.0時代的校園雲資料中心Web
- 從雲端計算轉向邊緣計算
- 邊緣計算系列科普(五)邊緣計算中的關鍵技術
- 天翼雲邊緣函式、邊緣安全專案入選“可信邊緣計算推進計劃”函式
- 【java web】--Jsp與beetl的前世今緣JavaWebJS
- 影像邊緣檢測
- 邊緣計算與工業網際網路
- GreenHouse:調查顯示IT專業人士更加關注邊緣資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