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級容災實現不同安全級別

iSQlServer發表於2008-11-26
現在,資料和資訊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業務基礎和命脈。當企業因為資訊化帶來快捷的服務決策和方便管理時,也必須面對著資料丟失的危險。

  DR(Disaster Rocovery)就是為了保持業務連續性的一種架構,Disaster Rocovery,大體的意思就是“災難”後進行恢復。災難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需要對關鍵的資料、裝置和業務進行保護。在業界也經常稱之為容災。

  那麼我們究竟需要容什麼樣的災呢?是否所有的企業都需要達到一個完全無縫的連續業務運營級別呢?什麼樣的企業能夠允許什麼樣的災難呢?在這裡業界把容災分成了若干級別,並具體定義了每一個級別對於資料不同的要求:

  七等級容災實現不同安全級別

  0層- 沒有異地資料(No off-site Data)

  Tier0即沒有任何異地備份或應急計劃。資料僅在本地進行備份恢復,沒有資料送往異地。事實上這一層並不具備真正災難恢復的能力。

  1層- PTAM卡車運送訪問方式 (Pickup Truck Access Method)

  Tier1的災難恢復方案必須設計一個應急方案,能夠備份所需要的資訊並將它儲存在異地。PTAM指將本地備份的資料用交通工具送到遠方。這種方案相對來說成本較低,但難於管理。

  2層- PTAM卡車運送訪問方式+熱備份中心 (PTAM + Hot Center)

  Tier2相當於Tier1再加上熱備份中心能力的進一步的災難恢復。熱備份中心擁有足夠的硬體和網路裝置去支援關鍵應用。相比於Tier1,明顯降低了災難恢復時間。

  3層- 電子連結 (Electronic Vaulting)

  Tier3是在Tier2的基礎上用電子鏈路取代了卡車進行資料的傳送的進一步的災難恢復。由於熱備份中心要保持持續執行,增加了成本,但提高了災難恢復速度。

  4層- 活動狀態的備份中心 (Active Secondary Center)

  Tier4指兩個中心同時處於活動狀態並同時互相備份,在這種情況下,工作負載可能在兩個中心之間分享。在災難發生時,關鍵應用的恢復也可降低到小時級或分鐘級。

  5層– 兩個活動的資料中心,確保資料一致性的兩階段傳輸承諾(Two-Site Two-Phase Commit)

  Tier5則提供了更好的資料完整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說,Tier5需要兩中心與中心的資料都被同時更新。在災難發生時,僅是傳送中的資料被丟失,恢復時間被降低到分鐘級。

  6層- 0資料丟失 (Zero Data Loss),自動系統故障切換

  Tier6可以實現0資料丟失率,被認為是災難恢復的最高階別,在本地和遠端的所有資料被更新的同時,利用了雙重線上儲存和完全的網路切換能力,當發生災難時,能夠提供跨站點動態負載平衡和自動系統故障切換功能。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6436858/viewspace-50341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