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國產化下的失意者與得益者

edithfang發表於2014-07-13

一年前,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揭露了美國稜鏡監控專案。在他開啟這個潘多拉魔盒時,一定沒有預料到,稜鏡門事件會在中國的IT市場掀起巨浪,讓眾多外資IT企業在短短一年內從“寵兒”變成了“棄兒”。

當一股IT國產化風潮在中國市場湧起之時,思科、IBM等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服務遭遇了罕見的大幅下滑,而曾經苦苦掙扎的國內IT廠商卻一下躍上舞臺,成為了主角。從網路基礎設施、伺服器、儲存、資料,應用軟體等整個IT鏈條上,國內企業都開始活躍起來。

IT國產化的突然加速,要緣於政府對於資訊保安的日益重視。雖然,美國政府很早就以資訊保安的理由封殺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IT產品,但是中國政府真正開始重視資訊保安,在很多人看來,稜鏡門是一個顯著的轉折點。

過去一年,在愈演愈烈的IT國產化輿論之下,國內IT廠商確實在部分行業實現了攻城略地,但是由於產業鏈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相對落後,國內企業真正撼動外資廠商之路仍然漫長。

外企在華受挫



稜鏡門是這次浪潮的導火
 
在俄羅斯進行政治避難讓斯諾登免於美國政府的“懲罰”。但他曝光的機密檔案,將許多知名國際IT企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其中就包括思科、IBM、微軟、谷歌、雅虎等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否認與稜鏡監控計劃有關,但是在中國市場,他們的業務卻遭遇了罕見的下滑。

全球最大的路由器廠商思科是首家承認稜鏡門事件衝擊業績的IT企業。去年11月,也就是稜鏡監控計劃被曝光5個月之後,思科CEO約翰錢伯斯 (John Chambers)在201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承認,美國政府的監控行為在中國產生了惡劣影響,導致企業在購買思科產品時變得更加遲疑。

以往中國市場一直是思科業績增長的動力,但是稜鏡門事件曝光之後,思科的在華業績開始受到影響。根據思科提交的財務年報,2011財年和2012財 年,思科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出現了11%和17%的增長,但是在2013財年則下滑了5%。而在稜鏡門曝光之後的一個季度內,思科中國區的銷售額下降了 18%,至今仍然呈現下滑趨勢。

無獨有偶,另一家國外廠商IBM的發展也受到了負面影響。這家老牌的IT廠商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業務,尤其是伺服器等硬體業務。雖然矢口否認曾參與稜鏡監控計劃,但是IBM在中國的業績也出現了連續多個季度的負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IBM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0%,去年第四季度下滑23%,去年第三季度下滑22%。據分析師預計,IBM公司約4%的收入來自中國,約合40億美元。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IBM在亞太地區伺服器市場上佔據28%的份額,雖然仍位居第一,但較去年同期37%的份額已經顯著下滑。

除了網路裝置、伺服器廠商在華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外,部分外資IT廠商的產品也因為資訊保安的因素受到影響,其中微軟的Windows 8作業系統被排除在政府採購之列,而最新的消賽門鐵克的安全軟體則因為被指出存在漏洞而遭到政府部門的停用。
實際上,隨著賽門鐵克安全產品遭到停用,從網路裝置、伺服器,資料庫、儲存,到作業系統、應用軟體領域,整個IT產業鏈上的都有外資IT廠商遭遇業績或者產品上的挫折。而在以前,這些外資IT廠商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國內IT廠商。

國內廠商借勢“上位”

一批國產伺服器廠商迎來重大利好
 
有人失意,就會有人得益。在外資IT廠商對中國市場一籌莫展之時,國內IT廠商則在一股IT國產化的浪潮之中,盡顯風采。這些曾經與外資IT廠商苦苦競爭的廠商們,第一次成為了中國IT市場上的主角。

稜鏡門事件給思科帶來了負面衝擊,客觀上卻利好了中國廠商。從稜鏡門事件之後,國家資訊保安的問題再次引來了關注,而對可能涉及資訊保安的網路裝置:交換機、路由器、伺服器等,國產化的呼聲逐漸高漲起來。正是這種呼聲,讓銳捷網路、華為等國產網路裝置廠商獲益頗豐。

近期,在電信、金融、電力等這些由國外網路裝置廠商盤踞多年的市場上,國內網路裝置廠商開始取得重要突破。比如,銳捷網路就相繼中標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南方電網等重要客戶的專案,而在以往,這些客戶會主要選擇外資企業的網路裝置產品。

以前國產廠商的技術落後,導致中國的運營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只能使用思科的裝置。在金融、運營商骨幹網路中,思科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70%, 形成壟斷地位。而在去年7月開售,電信運營商進行的網路裝置集中採購活動中,思科有時會遇到顆粒無收的尷尬情況。部分代理思科業務的廠商的業績也受到很大 影響。

實際上,同樣的狂歡也在伺服器領域上演。在IBM、惠普等外資IT廠商的伺服器業務下滑之時,包括浪潮、曙光、聯想等在內的中國伺服器廠商在中國的出貨量在2013年第四季度首次超過了國外廠商。

在一些功能強大的小型主機領域,浪潮公司更是實現了大的突破。小型主機是對高階伺服器的另外一種說法。2013年1月,浪潮集團在北京釋出了自主研發的小型主機——浪潮天梭K1。這臺伺服器的出現改變了國內應用依賴進口的局面。

以往在銀行系統中,IBM等外資廠商的主機產品應用廣泛。雖然價格昂貴,並且收取較高的服務費用,但礙於國內企業無法提供這樣的產品,很多國內客戶也只能無奈接受。但隨著IT國產化的推進,浪潮K1主機開始獲得客戶歡迎。

在產品獲得更多市場份額之時,部分表現卓越的國內IT廠商在資本市場也收到廣泛歡迎。A股上市的浪潮資訊,股價在最近的一個月內,實現超過100%的增長。而其他受益IT國產化的A股上市企業的股價同樣實現了大幅度上漲。

理性看待國產化



用國產裝置和軟體就一定安全嗎?
 
實際上,IT國產化並不是新話題,國內很多專家和企業實際上一直都在呼籲國家出臺相關政策 扶持國內企業。但是在稜鏡門事件曝光之前,這種的改變一直比較細微。換句話說,正是由於稜鏡門事件的爆發,讓政府層面對於IT國產化的態度開始出現積極轉變,並導致很多行業確實在轉而使用國產IT裝置。

銳捷網路高階副總裁劉弘瑜對新浪科技表示,在金融、電力、政府等關鍵行業,國家應該必須推進IT國產化,以保證資訊保安,在其他行業則可以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弘瑜認為,在關鍵行業使用國產IT裝置,可以保證IT系統減少因為“人為因素”出現資訊風險的可能性。“雖然使用國內IT裝置不一定絕對安全,但相對單純使用國外裝置而言,風險卻可以降低很多。”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使用國產IT裝置並不能絕對保證資訊保安。換言之,國產裝置和資訊保安之間並不能簡單劃等號。

沃趣科技CEO陳棟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指出,IT國產化跟資訊保安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他指出,很多國產IT產品中的CPU、作業系統等核心系統實際上仍然是由國外廠商提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所謂的資訊保安並不能得到完全保證。

沃趣科技總部位於杭州,由原阿里巴巴集團的幾位技術員工創立而成,主要為客戶提供從外資IT平臺向通用或者開放平臺轉移的產品和服務。他表示,相對於金融、電力等具備政府背景的行業,更多的企業實際上仍然把IT對於業務的貢獻放在第一位。

“對資訊保安比較關心的還是政府、電力、金融等機構,多數企業實際上不怎麼關心這個事情,他們更考慮能否節省成本,以成本為導向。” 陳棟表示。

替代之路漫長



IT產業鏈上中外企業名單(部分)

 
過去一年,在IT國產化輿論之下,國內IT廠商確實在部分行業實現了攻城略地,但是由於整個產業鏈的不成熟,以及技術的相對落後,仍然難有很強的話語權。

沃趣科技的陳棟告訴新浪科技,在他幫助企業遷移IT基礎平臺之時,部分外資IT企業的產品可以順利實現替換,但部分產品,比如甲骨文的資料庫產品就很難實現替代

在IT行業內,也不乏有國內喊出已經可以完全替代國外廠商的聲音,但是更多數的行業人士承認,國外廠商在不少產品還是存在相當的技術領先性。

市場研究機構海比研究日前針對國內大型企業進行的調研顯示,雖然目前已有 83% 的大型企業在資訊化過程中使用(或曾經使用過)國產產品,但是在整體資訊系統中,完全使用國產產品的案例並不多。

海比研究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在資訊化的一些關鍵環節上使用了國外資訊化產品,而國外產品往往對上下游產品進行了嚴格限制,對國內產品具有很大的排斥性,這也導致了資訊系統的國產化推進困難。

這樣的案例實際上在國內IT市場上一直存在。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浪潮的K1主機已經能夠替代外資廠商的同類產品,但是甲骨文公司卻不願意讓最新的資料庫軟體與之適配。

海比研究認為,在大型企業實現國產化路徑中,應該先實現ERP系統、外圍應用軟體替代,第二個階段再實現重點業務系統、行業應用軟體、工業軟體的替代,最後再實現整體國產化。

稜鏡門事件曝光一年之後,不管是國內廠商的技術積累,還是國家的政策引導,種種跡象表明,國內IT廠商確實迎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但是也正是這樣的情況下,國內IT企業也需要時刻謹記:IT國產化是一次企業有機會去證明自己,不斷提高技術和產品體驗的機會,而並非藉此牟利的噱頭。
評論(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