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軟體作坊

IT168人月神話發表於2009-02-02
其實在我眼裡,軟體作坊一直不能算一個貶義詞,特別是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和敏捷團隊,專案和團隊的特點都適合類似於作坊式的運作。對於很多傳統意義的手工作坊,往往給我們留下很多很深刻的印象,它們往往都有嚴格的工序和流程定義,對於產出的產品都有很好的質量保證,而且如果你是預定產品它們還會告訴你準確的交付時間。而我們現在的很多中小型的軟體開發團隊,作坊裡面能做到的質量,進度等很多內容都是無法真正滿足的,其問題的關鍵往往並不在於要引入大工廠的規則和流程,而是應該更多的關注個體和作坊本身是否足夠成熟。所以對於小型的軟體開發團隊應該從作坊裡面借鑑哪些成功的經驗,應該如何改進小組成熟度才是問題的關鍵。

對於以師帶徒的模式,個人認為是需要向小作坊借鑑的,師傅帶徒弟就是言傳身教,給環境讓徒弟不斷的實踐,然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對偏差進行糾正,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而這種方法感覺正式迭代的方法,即先不要考慮太多東西,把產品做出來,再來通過師傅講授逐一的進行精雕細琢,讓徒弟自己也不斷反思,然後在下次的產品製作中進行改進。

作坊的生產方式和大工廠有類似的地方,即對於產品製作流程的嚴格遵守,一旦產品得到了使用者認可,後續的所有工序,流程,各種原料的配比都必須要嚴格安裝已有的標準進行,你並不需要太多的發明和創造。而對於中小型軟體團隊我們看到的卻是每個人員都有奇思妙想,都想發明創造,都想嘗試和採用新技術,他們對新技術的興趣和追求往往超越了對產品本身的追求,在有太多的創新和新技術的團隊中各方面的風險都是巨大的。

優秀作坊的能力完全是可以達到量化管理的水平的,只是它們的量化和預測模型往往在自己的腦袋裡面,比如有時候我去一些小作坊預定一些特色產品的時候,他們往往可以告訴你到明天下午的2點到3點間來取,根據他們的工序流程和已接訂單的情況,他們能夠清楚的告訴你交期的控制範圍。也就是說優秀的小作坊的小組能力成熟度是很高的,而原因就在於通過標準和歷史經驗已經形成了一些預測模型,而且他們的生產過程基本上消除了所有的不確定性因素。預測的困難正在於不確定性,我們的不確定性越少預測的精度就越高。小型的軟體開發團隊,如何降低需求變動,人員變動,新技術等各方面的不確定性是量化管理的關鍵。

專注,是我感覺優秀作坊的另外一個特點,即把一件產品做到極致的氣節。他們可以將所有的精力放到這一件產品上,並且不斷的精益求精,而不是關注所有的非自己技能範疇內的產品,損害了自己的品牌。而在競爭激烈的現在,我們的軟體團隊往往則很難真正的專注於某一個具體的產品或具體的行業,為了不餓死往往不得不疲於奔命,但是一旦解決了溫飽問題還是得迴歸專注產品本身。

效率,雖然小型的作坊往往沒有太多的自動化工具,但是他們卻有著充分的人員利用和高質量的產出,一個人往往需要身兼數職,和大型團隊的完全專業化分工形成鮮明的對比。兩種方式無所謂好壞,選擇的原因僅僅在於產出產品本身的規模和數量。至少小型團隊沒有類似大型團隊所具有的人員利用率低下的通用性問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027599/viewspace-54509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