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思考-劉未鵬

IT168人月神話發表於2009-02-28
原文:http://mindhacks.cn/2009/02/09/writing-is-better-thinking/

我經常在走路和睡前總結所學過的內容,思考遺留的問題,一段時間的閱讀和思考之後,一個總體的知識框架就會逐漸浮現在腦海中。然後我會將它書寫下來,然而,我往往非常驚訝地發現,當我書寫的時候,新的內容仍然源源不斷的冒出來,就像我的鍵盤自己也會思考一樣。

大半年前的時候,我曾在一篇文章《跟波利亞學解題》中寫到將問題求解的思維過程記錄下來的好處,現在再次回憶起來,當時列出的幾點其實不僅對於問題求解是大有好處,對於平時的思考也是同樣的道理。書寫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人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打著電筒往前走(事實上,我們的工作記憶資源是有限的,有研究證明我們只能在工作記憶裡面持有7加減2個專案;此外認知負荷也是有極限的),每一步推導都將我們往前挪一小步,然而電筒的光亮能照到的範圍是有限的,我們走了幾步發現後面又黑了,想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想到某個分支上去就忘了另一個分支,我們常常想著想著就想岔了,想岔了也就罷了,問題是一旦想岔了太遠,就很難回到當初岔開的地方了。有時候,我們是如此努力地試圖一下就走出很遠,同時又老是怕忘記目前已經取得的進展和重要結論,結果意識的微光就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打轉,始終無法往前走出很遠。而將思維過程記錄下來,則給了我們完全的回溯自己的思維軌跡的可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平時面對一個問題我們常常首先會想出幾個主要的、關鍵的思考方向,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筆記,就只能一個一個展開思考,結果展開思考了一個,卻忘掉了第二點是什麼了。如果記筆記,我就會先一二三的羅列出思考的關鍵方向,然後逐一展開。思考任何一個分支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但一時間沒有剩餘的思維去細想的話,就先用關鍵字記在一旁,一會回頭再仔細思考。某種程度上這裡筆記起到了備忘的作用。

書寫是對思維的快取:正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有限,所以我們在頭腦中思考問題的時候就往往只能將幾個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保持在工作記憶中,導致想來想去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打轉,思維總是走不太遠。這方面我就有強烈的感覺,平時在走路的時候雖然也思考問題,但總是覺得思維的廣度很有限。我們不妨設想數學家如果沒有紙和筆的話,數學的發展會遭受到多大的阻礙,也許愛因斯坦能夠在大腦中構思一個證明的最關鍵環節,但是你是否能夠設想不用紙筆來“快取”思維的中間步驟,而完全在大腦中證明費馬大定理呢?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能夠用紙筆快取思考的中間結果正是人類的理性之光能夠走得如此之遠的最重要條件。上一篇文章其實我原本的簡記只有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那部分)卻是在寫成文章的時候自己冒出來的。
   
書寫是與自己的對話:在書寫的時候,你不斷地觀察自筆端流出的資訊,一行文字被你寫下來之後,你就不用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中,因為這行黑底白字會不斷主動地通過視覺刺激來提醒你它的存在,於是你就可以將空出來的思維精力用於反思你自己的觀點。不信你可以自己觀察一下,如果不用紙筆,僅用大腦,是否很難在思考一個問題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反思呢?
   
書寫是與別人的交流:每個人的思維都有一些盲點,盲點之所以為盲點就是自己很難覺察得到,雖然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訓練思維的客觀和清晰,但總是不斷發現自己的思維仍然還是時不時不自覺地陷入某個盲區,當我對人類思維的特點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是從心底裡謙卑地認識到與人討論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盲點不一樣,你的盲點可以在別人那裡得到補充,別人的盲點也可以被你糾正。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含義便在於此。寫下來,與別人交流,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此。除了盲點之外,我們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缺口一般是很難覺知的,如果自己的思考因為對某個重要知識的無知,犯了嚴重的錯誤,一般自己是難以反省出來的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027599/viewspace-5581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