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 學習筆記(七)

orchidllh發表於2004-12-13
統計研究中的常見謬誤:

1、  混淆統計聯絡與因果關係:

因果關係是事物之間的一種本質聯絡,而統計聯絡只是觀測資料中所反映的數量聯絡。

並且檢查和排除現象之間的虛假相關,也是科學研究的任務之一。

時間先後順序是判斷因果關係得另一個準則,因此觀察的時間維度是研究設計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

方法論的理論告訴我們,橫貫研究使用的是同一個時點的觀察資料,比較適合於對差異的研究,而用於因果分析時就存在很大的侷限性。但是,來自於追蹤調查和回顧性調查的縱貫觀察資料能夠提供時間變數,於是在分析中可以包含時間順序的控制,則更有效於因果聯絡得分析。

即使所採用的統計模型是因果模型,並且模型中包括了時間變數,統計分析所能揭示的仍然只是統計聯絡,只不過統計模型多加了幾個控制條件而已。這種被實際資料所驗證的統計聯絡,仍然不能等同於因果關係。這是因為,不論多麼嚴密和複雜,統計模型只是一種假設模型,代表研究人員對於實際因果關係數量特徵的一種設想。最為模型必然有所抽象,簡化,絕不可能再現實際中因果關係豐富多彩的各種規定性。並且,統計模型是進行假說檢驗的一種手段,其檢驗的本質是證偽,而不是證實。

2、  事後解釋:

這一問題的產生不是統計分析的錯誤,而是對於正確統計結果的錯誤解釋問題。如果事實上統計分析開始時並沒有理論假設,那麼這一研究屬於探測性或描述性研究。在得到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可以形成新的理論假設。然而,如果反過來再將同一統計分析作為假設檢驗看待,就是犯了事後解釋錯誤。

3、  生態學謬誤:

即根據集合單位的分析結果作關於個體的斷言。這一問題的要害時混淆了不同層次主體的行為模式。在研究設計中,分析單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巨集觀到微觀可能存在不同層次的分析單位。

因為巨集觀利益並不完全與微觀利益相一致。但是如果將巨集觀彙總資料中所發現的變數關係直接用來解釋微觀主體的行為,便有可能產生生態學謬誤。

4、  還原論謬誤

是與生態學謬誤相對的一種方法論謬誤。

還原論在統計研究上的具體表現形式為,根據較低層次研究單位的分析結論推斷較高層次單位的執行規律。這種引申同樣需要先行假設巨集觀行為模式與微觀行為模式相同才能成立,所以必然經歷與生態學謬誤類似的風險。

生態學謬誤和還原論謬誤都是在研究當中由於邏輯推理不夠嚴密,因而犯了過分簡單化的錯誤。

5、  混淆統計檢驗顯著與實際意義顯著

對於整個模型或某些模型引數的統計檢驗都是與採用抽樣資料相聯絡得。

統計檢驗是否顯著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實際差異幅度或作用強度的影響;

二是所要求的把握或稱置信度的大小;

三是抽樣樣本規模的大小。

統計檢驗的結果是有條件的結果,三個方面中只要有一個方面發生變化,結果就發生變化。所以,統計檢驗顯著只是說明在三個方面的特定條件下,是否能夠肯定差異或作用存在。如果可以肯定,就說其統計性顯著,否則就說其統計性不顯著。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51862/viewspace-18056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