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編織未來IT架構

isoa發表於2009-03-31
SAP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產品與技術事業部總裁夏嘉曦精彩觀點:

  新的商業過程往往跨越多個組織,或需要複雜的分析和協作。因此,新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提供高效的商業推動力,更需要能組建未來業務模式的靈活模組。

  SOA之熱仍在蔓延。在4月初,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舉辦的2006軟體大會上,主流廠商和財富500強企業的CIO們冠蓋雲集,或指點企業資訊化迷津,或暢談未來IT架構,或討論軟體技術創新。每一個熱門話題,每一次思想碰撞,似乎總是繞不過面向服務的架構(SOA)。

  調查稱,80的財富500強企業表示:他們的業務模式會在大概兩年的時間內,轉變一次;而業務模式能否成功改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資訊系統對快速演變的商業環境的適應能力,因為大約一半公司表示,這項轉變會受到僵硬的資訊系統的牽制。針對這個問題,CIO們需要藉助一個靈活的方式,通過一個整合的平臺,利用並擴充套件一系列各異的企業軟體,支援新的要求並實現創新。

  十年前,解決靈活性問題的方法是企業應用整合(EAI),在主機端執行經過整合的軟體。不過,這一方法已越來越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商業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的商業過程往往跨越多個組織,或需要複雜的分析和協作。因此,新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提供高效的商業推動力,更需要能組建未來業務模式的靈活模組。客戶機/伺服器時代必然轉向面向服務的架構(SOA)這一新的潮流。

  面對這一分水嶺,能夠率先提供基於網路服務,為企業應用提供各種靈活商業模組的SOA成為重量級廠商追逐的目標,包括SAP、IBM、BEA、Oracle、微軟等在內的廠商都競相為此推波助瀾。

  我認為:過往的模式是將所有的資訊輸入資料庫,訪問資料庫,查詢需要的資訊;而現在,資料可以儲存在不同的地方,人們通過各種服務來溝通,以更快的創新速度來實施各種面向業務的應用。

  SAP倡導的NetWeaver平臺以“應用基礎設施”(Applistructure)的概念,逐漸模糊了應用產品和基礎設施之間的界限,並通過網路服務提供一種端對端的業務流程。除此之外,NetWeaver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為獨立軟體開發商(ISV)開闢了一個新的開發空間。而且,它確實已經讓一些敢於嚐鮮的使用者受益。位於倫敦的全球第一大飲料罐製造商RexamPLC公司,正採用NetWeaver技術,徹底改造其生產管理流程,直接將供應商和自己的生產第一線連線起來,讓供應商通過網際網路隨時跟蹤庫存情況,在鋁卷庫存不足時,能及時供貨。這一措施讓RexamPLC公司將其最昂貴的零部件庫存削減了一半。

  SAP“應用基礎設施”的概念有兩大優勢。一方面,SAPNetWeaver與IBMWebSphere和MicroSoft.NET實現了相容性和互操作性;另一方面,這個概念也讓其競爭對手Oracle面臨不小的挑戰。因為中介軟體是Oracle的優勢所在,而應用軟體部分則是其軟肋。SAPNetWeaver以平臺的概念為出發點,剛好弱化了中介軟體,加強了應用模組,使SAP又拿到一個勝利籌碼。從另一角度來看,SAP正通過NetWeaver,將商務軟體產品的重心,從各種應用模組的機械性整合,向業務流程平臺(BusinessProcessPlatform,簡稱BPP)發展,這令SAP在應用和管理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

  雖然業界暫時還無法確定Oracle的Fusion在SOA方面的進展狀況,但Oracle的優勢在其收購的仁科軟體(PeopleSoft),並且在收購前就聲稱將加大在SOA方面的研發投入。如果Oracle能夠充分利用其中介軟體優勢,或許能一部分轉化其劣勢。但問題是,相比德國人穩健的成長,Oracle在通過大肆收購擴張的同時,並沒有得到1 1大於2甚至等於2的局面。另外,Oracle面臨的潛在矛盾是,它從PeopleSoft、Siebel等公司中獲得的各種元件之間仍存在相互相容的問題。

  IBM也著力在SOA領域投入了大量精力,IBMWebSphere在IBM中介軟體的基礎上也強化了很多應用介面。正如IBM所強調的“匯流排”概念,它關注的領域是系統領域,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全套的架構服務。但是這種概念從某種角度講,有把軟體當硬體的意味,多少有點把問題簡單化了。與此同時,受到新型網路服務壓力最大的微軟,也通過收購推出了自己的商務應用軟體Dynamics,雖然微軟剛剛進入這個領域,但以其多年的實力和雄厚的軟體市場基礎,同樣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780828/viewspace-58246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