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團隊中,專家能勝過通才麼?

idba發表於2008-06-23

    在敏捷社群中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要組成包括通才和專家的跨職能團隊。Dave Gray在他的blog中發表了一張有趣的圖表,試圖顯示通才和專家之間的關係。Dave認為,通才對多個領域的規則都有基本的理解,他們不一定具備解決問題所需的特殊技能,不過能很好地詮釋問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專家對特定的領域有深入的瞭解。他們在解決問題和執行計劃方面的能力是一流的。Dave認為專案的成功執行需要這兩種角色的參與。

Jurgen Appelo強烈反對這種通才加專家的理論。在blog上,他不僅對專家的作用大加讚揚,而且不鼓勵組織中的任何成員向通才轉變。根據Jurgen的說法:

跨職能團隊(一些敏捷專家推薦的方式)完全忽視了社會得出的經驗,1776年哲學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重要著作《國富論》中曾指出:專家能夠帶來更高的生產率和繁榮。
JurgenAppelo還說:

當軟體開發人員要去設計網站的時候,我都要哭了。一些人幾乎分辨不出畫素和釐米之間的差異。我見過軟體工程師所做的網站功能設計,如果照其執行的話,網站訪問者的身體會收到嚴重傷害。
為了增加說服力,Jurgen引用了David J. Anderson書中的內容:

David J. Anderson在《軟體工程的敏捷管理》一書中提到了Capers Jones的研究,說明專家小組的表現通常能優於由通才組成的小組(第272頁)。
他認為,使用專家所導致的效率降低不會比使用通才更嚴重,而通才處理工作的速度明顯要落後於專家。

另一方面,敏捷社群中的一些成員堅信:團隊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專家的存在。David Christiansen認為:使用通才而不是專家,這才是王道。在談到如何組建好的團隊時,他這樣建議:

應該儘量避免使用專家。他們都是隻會一種技能、而且脾氣暴躁的傢伙,他們對於形成良好的核心團隊沒有興趣。此外,他們只做固定的工作,避開其他的任務。為了等待下一個“適合”他們的任務,專家們會耗費上許多時間。所以他們要麼造成了專案資金的浪費,要麼根本就處在半工作狀態。所有這些情況增加了失敗的風險,並造成棘手的計劃依賴。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通才在專案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一直在增加價值,他們在所有的階段都能提供幫助,這意味著日程安排不是什麼大問題。實際上,如果整個隊伍都是由通才組成,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專案主要路徑對人員安排的依賴。
Scott Ambler採取了中間立場,他認為團隊應該由通才型的專家組成。

不妨建立通才和專家都包括的團隊,通才在團隊內部起到粘合劑的作用,著眼於更巨集觀的問題;而專家則關注專案中較複雜的細節。這種方式的效果不錯,因為通才的長處剛好能平衡專才的短處,反之亦然。通才和專才的結合因為達成了某種平衡,通常很有效。更好的方案是建立通才佔多數的團隊,並配備一到兩個專家——通才型的專家。
Scott認為,通才型的專家能夠很好地把握事物之間如何配合,並能夠因此更加了解團隊工作的內容。

Jeff Atwood的觀點與Scott類似,他也喜歡通才型的專才。他認為,太多軟體開發人員在一種專業領域內浸淫得越來越深。程式設計是一個狹窄的領域,工程技術的世界如此廣闊,他們應該把自己培養成全面的軟體開發者。

總的說來,並不是所有的敏捷社群成員都贊成專家機制。應該根據團隊的人員和專案具體情況,來安排通才和專家的比例,或者努力增加通才型專家的數量,他們可以攜手並進,推動專案取得成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384/viewspace-36445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