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討論:傳統 vs 敏捷

張恂發表於2009-07-28

一個 FAQ:傳統和敏捷有何區別?有根本的區別。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dearchloe(國內一家交通行業 IT 公司的專案經理)at itpub:

http://space.itpub.net/index.php?uid-13353915-action-viewspace-itemid-610417-php-1

首先說一下這個專案成員。不算其他邊邊角角的人員,專案組主要有4個人。這4個人裡,有三個都是很強勢的人。最不強勢的人就是專案經理了。為什麼專案經理會這樣呢?因為他對業務和技術都不懂,而且他自己還很清楚這點,所以他平時就什麼都不敢說也不敢管(不過我覺得他也缺乏帶專案的經驗)。並且,我們3個人都不是全職做這個專案。這個專案涉及的技術我們都沒有人用過。

接下來說一下工作安排。由於我是專案開始後加入,所以需求分析我沒有參加。然後詳細設計,大家討論,然後每個人分一塊來寫,專案經理收齊後合併成一份文件,交給領導審批。開發時,再打亂分下來一人開發一個模組。由於,我們部門今年內增加了很多規章制度,要求文件要齊全,格式要標準,並且要經過技術委員會審批。因此當這一切做完,已經到年中了。

然後架構師開始搭開發框架(一邊摸索一邊搭)。我們開始開發。開發時碰到一些問題:1)對使用的新技術我們都不熟;2)詳細設計文件不夠詳細(文件其實就是為了應付領導),需要不斷地詢問;3)專案經理不統一專案開發標準和管理專案事項。4)每個人都有其他事情不斷地打斷開發。


作者分享的這個案例非常好,在國內還是非常典型的。感謝她的實話實說,提供了這麼好的一個案例,下面我也實話實說。

從軟體工程專業的角度看,這個專案失敗的概率非常高,可謂又一個 death march 專案,而且正好可以作為敏捷過程的反面教材。在她的介紹中,我看到的全都是些不利因素、障礙或者風險,我沒看到能使它成功(高質按時交付)的有利因素。

我覺得這家公司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希望不是積重難返),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人浮於事的官僚機構,而不是一個有競爭力、效率至上的當代軟體研發機構,當然更不是學習型組織了。所有人(包括領導、專案經理、“強勢”的技術人員在內)都不知道當代軟體工程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歷史上有哪些經驗教訓,他們還在用農耕時代的思維和方法開發當代軟體、管理當代專案。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首先在於領導的管理能力和意識沒有與時俱進,其次是落後的公司/組織管理制度,以及存在嚴重缺陷的開發過程規範。

您對這個專案有何看法和評價,是否在平時工作中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敏捷方法又該如何做呢?歡迎參加討論!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3633641/viewspace-61059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