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關於“ERP過時論”的探討(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01

我的理解——關於“ERP過時論”的探討

http://www.226e.net/article/13/Article6231_1.htm


當前,ERP已經成為企業資訊化管理的代名詞了,什麼行業都可以來一個ERP;什麼金融ERP、保險ERP、房地產ERP、出版ERP、旅遊ERP……,五花八門,ERP被濫用了。此ERP非彼ERP,常常說不到一塊。

ERP本來是從MRP、MRP II發展起來的,它的本來面目是製造業的資訊化管理系統;MRP、MRP II都是製造業資訊化管理髮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當前社會上對ERP的解釋是百花齊放,使人不得要領。既然ERP是由GartnerGroup Inc.公司首先提出來的,那麼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尊重歷史,按照GartnerGroup最初所下的定義來解釋ERP。1990年4月12日Gartner的研究報告:《ERP:設想下一代的MRPII(ERP: 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 II)》[編號CIM:S-300-339],對ERP定義的主要內涵是“打破企業的四壁,把資訊整合的範圍擴大到企業的上下游,管理整個供需鏈。”



Gartner在定義ERP的功能上提出兩個整合,即:
1)內部整合(產品研發、核心業務和資料採集的整合)
2)外部整合(企業與供需鏈上所有合作伙伴的整合)



這個巨集偉的設想,在當時有極大的前瞻性,受技術條件和軟體公司實力的限制,一時還不可能全部實現。20實際90年代,一些MRP II軟體供應商在採納了Gartner公司最初對ERP提出的技術要求(如4GL、RDBM、GUI、C/S、CASE等當時算是領先的技術),或解決了跨世紀的千年蟲(Y2K)問題,或增加了Gartner最初提出的一些外擴功能(如EDI介面、DRP、運輸、倉庫、裝置、質量、實驗室及專案管理、現場服務及維修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之後,就為了適應時代潮流和商業目的需要,把已有的MRP II產品易名為ERP。這種易名實質上還沒有也不可能實現Gartner對 ERP系統的基本定義和設想——“管理整個供需鏈”,軟體的內容還是基本上停留在原有的MRP II水平。然而這種易名的做法卻模糊了MRP II同ERP的界限,使得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MRP II成熟產品的人,自然而然地把從MRP II易名而來的ERP看成是“面向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因為按照APICS(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的《MRP II標準系統(MRP II Standard System)》,已經實現了企業內部管理的資訊整合。但是現在“ERP是面向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這樣的認識,在國內外都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定論”,於是到了2000年,只好再提出來一個ERP II來解釋最初定義的、但又一直未能立即實現的ERP;難怪國外有評論認為“ERP II只是新瓶裝舊酒”。



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連串的各種系統,實質上都是實現Gartner最初對廣義ERP定義的補充。這些補充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實現產品研發與生產製造整合的,如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產品資料管理)和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產品壽命週期管理)。



一類是實現企業內外業務整合的各種系統,如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SCEM(Supply Chain Event Management,供應鏈事件管理)、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供應商關係管理)、e-Procurement(電子採購)、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倉庫管理系統);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PRM(Partn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合作伙伴關係管理),……等等,等等。



而CPC(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協同產品商務)是一種跨上述兩類的整合系統,可以看成是網際網路時代更大範圍的“同步(並行)工程”。早期的同步工程往往限於CAD和CAM,但是現在要擴大到與選擇供應商和與客戶溝通的同步,體現精益生產的精神。



事實上,這些系統是由不同公司開發的,功能是相互重疊滲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極其明確的界線。這些系統有些雖然可以獨立執行一時,但是畢竟它不是一個完整的“管理整個供需鏈”的系統。以國外的例子來說明,最早的ERP系統軟體公司有SAP、ORACLE、BaaN、PeopleSoft等,側重於事務處理。而最早的SCM系統軟體公司有i2 Technologies、Manugistics等,側重於整體計劃(需求、分銷、生產、運輸)、預測方法、同步分析、決策和優化;但是在具體的事務處理方面還要依靠其它應用系統。從它們的趨勢來看,前一類公司已在強化整體計劃、分析和優化的功能,向“整體套件”的方向發展,把SCM和CRM等等系統的功能都囊括進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後一類公司開始做了與前者介面的工作,然後逐漸強化自己的配套體系。這種“相向趨同”的現象,說明各種系統單獨執行都不能覆蓋企業的全部業務,最終必將日益趨同與整合,成為一個覆蓋企業所有管理流程和供需鏈的大系統。這樣的系統APICS稱之為企業全面整合系統(Total Enterprise Integration,TEI),或是Aberdeen Group 公司稱之為企業業務整合系統(Enterprise Business Integration,EBI)。不難看出,大整合是發展趨向的實質。



所有擴充套件的系統,都是對基本系統的完善和補充,是繼承和發揚,而不是否定。即使是MRPII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也是熔融在ERP系統中,並沒有被廢黜。在製造業ERP系統中,MRP依然是一個核心,MRP系統中的產品結構和BOM是一個反映整合銷售、生產與供應三大主要業務資訊的數學模型,這是客觀規律,絕對沒有也不會過時。



我國大量企業還處在資訊化的起步階段,有些製造業企業連MRP還沒有實現,甚至連MRP的基本概念都沒有,這時如果奢談“ERP過時”,不僅不尊重歷史,也不符合現實,不實事求是隻會擾亂我國企業資訊化的正常秩序,是有害的。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196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