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對比:Google和Facebook的軟體工程師和產品經理

胡西瓜發表於2015-08-23

Google 和 Facebook 是矽谷兩大超有競爭力的公司。他們哪家的薪資更高呢?2014 年10月左右,Paul 偶然得到了一個資料集,11月寫了這篇本文。不過今年5月份加入 Twitter 當 PM 後,他才對外發布。


Facebook 和 Google 是矽谷兩大最有競爭力的公司。那麼這兩家公司誰的薪酬更高呢?具體來說,他們會給軟體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付多少薪水?幾周之前,我偶然得到了一個很棒的資料集,能讓我非常容易就回答出上述問題。

這組資料是在瀏覽簽證贊助的公開要求時偶然發現的意外驚喜。你可能知道,在美國,H1B 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工作簽證。為了得到 H1B,像我這樣的外國籍員工需要得到某個美國本土公司(比如 Facebook、Google 或 Twitter)的贊助。每項 H1B 申請資訊,包括工作頭銜、個人地址,還有對我們的研究最重要的一點——工資酬勞,都會被公開。

既然這組資料是直接由美國政府提供的,那麼可信度就會高於 Glassdoor 網站上那些由使用者自行提交的工資資訊。即便如此,這個分析中仍然存在許多警告和漏洞。在文章的結束部分我會列出幾點加以說明。

資料

我取樣、整理資料的方法如下:

  1. 這個網站上全面蒐集各個公司在2012、2013和2014年的H1B 申請資訊。例如:http://visadoor.com/h1bvisa-by-companies-2014-google-inc
  2. 將每個公司三年來的申請資訊集中到一個資料集上。
  3. 只保留是“已鑑定”狀態的申請。
  4. 只分析每一年的薪酬這一引用。
  5. 只保留工作頭銜是“軟體工程師”或者“產品經理”的分析結果

結論

首先,是一張有5項資料的彙總表:

為了形象說明使用了一個盒形圖:

如果你之前沒有看過盒形圖的話,在此先說明,每個盒的上、下邊界分別表示上四分位數(75%)和下四分位數(25%),中間的線即表示中位數(50%),盒的寬度則沒什麼含義。盒的上下兩邊有延伸的實線段,代表的最大值是盒高度的1.5倍(四分位的範圍)。這些線以外的樣本被認為是異常值,以小圓點標記。

接下來讓我們粗略估計這兩家公司每個職位的連續分佈。

每個職位的覆蓋:

 

 

思考和觀察

兩家公司間各個職位的薪酬在範圍和分配方面都相當接近。如果我們只是謹慎行事的話,這可能是唯一能得出的結論。在我尚未確認的資料中,仍有可預見的錯誤存在。把薪酬的差距考慮其中,可能會粗略得出更深層次的結論。

但誰會覺得謹慎行事有意思呢?下面是我個人的想法:

  • 大體上,產品經理比軟體工程師掙得稍稍多一些。每個公司的產品經理在下四分位數、中位數、上四分位數都比自家的軟體工程師多掙大約 $15,000。一般來說,我認為這是因為專案經理的角色資歷更深,也就是說,相對而言並沒有入門級的產品經理職位。許多產品經理都是從軟體工程師做起的,幾年後才轉向做產品。
  • 頂級工程師的薪酬則很高——兩家公司中最高的薪水都是軟體工程師所得,而不是產品經理。我猜測這是因為成功的產品經理上升到了管理階梯,變成了企業家等等。而許多成功的軟體工程師則希望繼續程式設計,並且不想提升到管理層。
  • Google 軟體工程師的薪水在$105,000到$127,000區間內有一個雙峰分佈。
  • Facebook 軟體工程師的薪水也有一個雙峰分佈,比Google的稍微向右移動了一些,峰值在$110,00到$140,000之間。然而第二個峰值沒那麼顯著——也許沒Facebook那麼多高階工程師?
  • 儘管大體上Google軟體工程師的工資比Facebook的工程師有更高的中位數和均值,我更同意Facebook“一般”付給工程師更多薪水。怎麼會這樣呢?看看密度圖。似乎Facebook的工程師薪酬比Google薪酬分佈右移了$8000。問題是Google有著大量高收入的離散值。如果只考慮低於$180,000的薪水並把那些離散值刪除,你將會發現Facebook發放的工資有更高的均值和中間值。
  • Facebook產品經理的薪水有兩個峰值,在 $105,000 到 $145,000 之間。另一方面,Google產品經理的薪水只在$140,000處出現峰值。我認為,這是因為Google 入門級的產品經理被稱為“副產品經理”,故不包含在我的資料集內。而Facebook 資歷較淺的產品經理在他們的 H1B 簽證上也得到了“產品經理”的頭銜(僅僅是猜測,我並不瞭解確切的情況。他們確實有與副產品經理相當的職位,稱為“輪轉產品經理”,不過那也行不會用作請願書上的頭銜,即使有也只是極少數。)
  • 兩個公司中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的比例十分相似。Google為35:1,Facebook為40:1。

警告和缺陷

當然,有許多因素會降低這些結論的可信度。下面舉例若干:

  • 工程師的樣本數量比產品經理大得多(例如,我們僅選取了24位Facebook 產品經理,而Google的軟體工程師卻選了3554位之多)。
  • 頭銜在各公司間,甚至幾年間都不會保持一致,而且既然是完全基於頭銜的取樣也是個大問題。很顯然,9,5000個“軟體工程師”和21,000個“軟體工程師”不會有相同資歷。例如,如果一個公司在職位範圍的任一頭更換頭銜(比如“初級軟體工程師”或“首席工程師”),資料將大幅度偏斜。
  • 這個資料僅僅反映了基本工資,而不是薪酬總額。現金獎勵、股本、福利和津貼都沒有包括在內。因為Google 和Facebook 都是交易量很高的上市公司,股本相當可觀,並且既定的受限制股權幾乎具有現金一樣的流動性。
  • 我們研究的樣本選自H1B簽證的申請,即外國人在美國的勞務申請許可。我想,在相同的崗位上這兩家公司會付給外籍和美籍員工同等的公司,但這仍然可能有大的影響。例如,它可能會使我們得出的結果偏高:
  1. 僱傭外籍員工的阻力更大。個人需要得到努力跳出限制的回報,例如H1B中籤如中彩。
  2. 許多H1B簽證是為已經在美國工作和正轉換身份的個人申請的,例如一個帶OPT的F籤(學生簽證),或像我這樣的加拿大人持有的TN籤。就其本身而言,這些薪水不能反映個人的原始收入,而是在公司工作幾年後的收入。
  3. 對於每個申請,聯邦政府設定了一個“標準工資”——是各個崗位,資歷和職位工資的平均值。贊助公司所發的薪水不能低於這個標準。他們發放的工資必須等於或高於標準工資。這就設定了不包括國內員工的最低薪水。

另一方面,H1B 抽樣也有著反效果:

  1. 中高收入的僱員很可能在美國生活多年,已獲得綠卡或公民身份。別的暫不考慮,青年工人在H1B籤中比中後期職業工人佔有更高比例,因此在取樣中我們可能選取了太多低端收入者。
  2. 進行著的H1B籤使你的在留資格受老闆約束——冒著被驅逐出境的危險,你不能辭職或輕易地跳槽。這嚴重限制了職業流動性,從而限制了H1B 工人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權利。

結語

這一研究挺有趣,但記住這並不完全關乎金錢的問題——或者說絕大部分都關於錢。如果你足夠幸運能夠扮演其中的角色,你對工作本身的感覺,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以及其他無形資產將更能決定工作滿意度和個人幸福感。話雖如此,我也不會責備任何充分發揮他們收入潛力的人。祝有崇高追求的人們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