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擇ERP軟體的三大原則(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09
企業選擇ERP軟體的三大原則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簡稱ERP)系統作為一種成熟的資訊科技系統,能夠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增強資訊的整合性、實時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而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上不上ERP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何時上、如何上的問題。但如果企業一旦決定上馬ERP專案,第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ERP系統軟體?面對市場上各式各樣的IT軟體供應商,幾乎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即使業內行家想區分處於同一陣營中的若干個軟體也不是一件易事,對於大部分缺乏專業知識的企業而言,想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軟體確實是一件痛苦的差使,但企業無法迴避這個問題。ERP系統選擇是否得當,對於企業具有重要影響。

  (1)適用為王
  
  我們選購任何一件耐用商品,都要考慮功能、易用性、價格等因素,選擇ERP軟體也不例外,但ERP系統軟體不同於一般的商品不滿意可以更換,它不僅需要複雜的實施與配置,而且一旦應用很難更換,對業務會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因此,軟體選擇必須慎重,要將適用性放在首要位置,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梳理、優化業務流程,確定關鍵功能需求以及改善的目標和遠景,然後再對軟體進行評估和選擇。

  所謂適用性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我們認為,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業務戰略、運作體系、管理架構、業務流程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對於IT系統有不同的需求,ERP軟體一定要滿足企業現有業務運作的需要,不能超越現有業務發展階段太遠;其次,要能符合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業務發展的需要,有一定的擴充套件性。 與此相對應,企業最容易陷入的誤區有兩個:一是好高騖遠,“貪大求洋”。很多企業不顧自己的實際需求,購買最好的(也是最昂貴的)軟體,聘請了“洋諮詢”,花了很大代價,實際效果並不一定好。這種情況在一些國有企業或上市公司中時有發生,究其原因與企業治理結構有關係,實際執行人員或決策人員害怕承擔風險,不是完全地考慮投資回報關係而走入“貪大求洋”的誤區。第二個常見的問題是目光短淺,只強調對現有業務的電子化,缺乏整體規劃和一定的前瞻性,導致軟體選擇不能適應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甚至束縛了企業業務的發展,要麼不斷修修補補,要麼被迫重新更換系統,從而導致巨大的浪費和損失。
  
  (2)考慮整體擁有成本
  
  ERP軟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安裝、實施、維護和開發都十分複雜,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不同於一般的商品,ERP軟體的成本要素主要由以下六部分組成:基礎軟體費用(不包括資料庫費用)、第三方軟體費用、開發工具費用、安裝費用、軟體系統實施費用以及第一年維護費用。此外,與系統實施密切相關的費用可能還包括企業購買PC、伺服器、印表機與網路裝置等硬體產品以及作業系統和資料庫產品的費用、人員培訓費用以及很多無形的隱含成本,如參與專案實施的人員費用、業務停頓的損失、系統實施以後的運營維護、升級費用等。所以,必須系統地考慮整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簡稱TCO),不能單看一兩項報價。
  
  (3)選擇服務與選擇軟體同等重要

  由於企業管理資訊化是一項複雜的高知識含量的工作,而且風險很大,沒有經歷過實際專案的人很難有效把握整個專案的推進和規避風險;如果企業自己摸索,很可能陷入“IT泥潭”。與此同時,大多數套裝管理軟體都需要進行配置和除錯安裝,因此,大多數企業都需要第三方諮詢服務機構的幫助――即藉助專業的IT應用諮詢公司。從某種角度上講,選擇專業的服務商比選擇具體的軟體產品更為重要。很多IT服務商的服務內容包括IT戰略設計、業務流程設計、功能分析與需求設計、軟體選擇與系統實施。 選擇服務商的理由還包括:IT應用系統的實施既要精通軟體產品,還要精通管理理論與實務、熟悉行業管理模式。而在實踐中,IT系統廠商一般精於產品與技術,而疏於管理實務;而企業自行實施又往往會限於傳統和習慣的管理模式與思維以及內部的障礙而困難重重。作為第三方的諮詢公司則可以協調組織IT應用系統的實施,幫助企業實現IT應用的預期目標。事實上,很多大的IT應用專案的成功幾乎離不開專業諮詢公司的幫助,例如聯想、長虹、康佳等。因此,要善於借用外腦,不要閉門造車。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58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