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之全域性縱覽(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09
BPM之全域性縱覽
在進入正題之前,首先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這個情景:假如你要開車15個小時帶全家到迪斯尼樂園遊玩,但你又怕你的老爺車中途熄火,附近也沒有汽車出租公司,所以你只能去買一輛新車。你去的第一家商店是賣POLO車的,汽車銷售人員把POLO的優點吹的天花亂墜,並且保證POLO能夠滿足你所有的需要,於是你心動了,買了一輛。接下來幾天你一直在說服你的妻子,POLO確實是一輛好車。週末你就帶著全家上路了。從迪斯尼回來之後,你發現POLO的所有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這是否很不幸?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常見。

如果把家庭比作企業,把你的妻子比作CEO,把POLO比作你購買的軟體,把迪斯尼之行比作展示POLO特性的系統原型,那麼你只是購買了一個價格昂貴卻毫無用處的軟體,而CEO會對你感到憤怒,因為IT系統沒有同業務目標匹配。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合適的軟體應該同時滿足你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且實現IT和業務的匹配。

讓我們回到迪斯尼度假這個情境中來,下面的方案可能會更好。首先,你和你的妻子商量一下,你們的家庭目標是什麼。可能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目標之一。然後,你向妻子提議到迪斯尼樂園去度假,你們兩個人坐下來討論度假的可行性——包括預算、時間安排、家庭成員的喜好、平衡生活的長期目標、以及這次度假是否符合家庭目標。

如果符合家庭目標的,那麼你就開始計劃這次度假了。這時候你發現需要一輛汽車。然後你研究了一下你想要的汽車應該具備哪些效能。是要長期使用呢,還是僅僅供這次假期使用?你願意出多少錢?你是否想租一輛呢?可能你還會向一位熟悉的朋友打聽,應該買什麼樣的車。

一旦你決定了買哪一輛車,那麼你就按照計劃實現你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你的短期目標是去迪斯尼樂園,你的長期目標是過平衡的生活——買一輛本田會較好的滿足這兩個目標。

由於你買的本田能夠在以後為你提供好的服務,因此你想要好好保養——定期整車和加油。本田車上還有一塊儀表板,顯示它的執行情況:走了多少公里,引擎是否過熱等。根據這些指標,你可以對症下藥進行維護。

上面的分析、計劃、實施、維護、監控五個階段恰恰也是業務流程的生命週期。BPM是研究業務績效的一門學科。

1.BPM誡命

在早些時候,BPM總是和技術聯絡在一起。因此,它沒能夠引起CXO的注意。甚至一些分析員也把業務流程定義為“通過一個共享的業務流程整合資料、應用和人員的軟體”。其他的定義還有以顧客為中心和以企業為中心。但是業務流程應該定義為“一組能夠產生特定結果的協調的業務活動”。

企業的主要動力是向顧客、員工、股東和社會提供價值。這種價值是通過企業內外的業務流程實現的。“交貨”等流程對於“價值交付”是至關重要的,顧客付錢是為了按時收到質量好的產品。“員工獎金髮放”這類流程則是為了提高關鍵流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關鍵流程和戰略目標有著直接聯絡。例如,戰略目標之一是獲得更高的顧客滿意度,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採取的行動之一可能是將所有訂單的週期縮短到2天。這意味著要優化訂單交付流程。這樣就可以確定實現戰略目標相關的所有流程。換句話來講,流程和戰略目標是緊密相連的。

因此,對流程進行優化、管理和控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BPM提供以下的好處:

敏捷性:企業需要對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做出響應。

適應性:BPM可用於建立組合應用,以有效的運用遺留系統的功能來建立更高層的應用。由於這些應用是“組合的”,它們能夠更快的適應需求的變化。

監控和控制:流程監控是用來監測業務績效的,它能夠識別出瓶頸並解決問題。

透明性:最近出臺的法規要求企業建立更加透明的流程,保證對所有流程進行監控和管理。

2.跨功能的BPM

從本質上來說,BPM是跨功能的。以一家制造裝飾品的公司為例,它有一個處理和交付訂單的流程。顧客下訂單會觸發一系列涉及到多個部門的活動:

訂單接收和輸入(客戶服務部門)
訂單選擇和優化(市場營銷部門)
裝飾品生產排序(運營部門)
訂單交付,包括製造、組裝、測試和送貨(運營部門)
開具發票(會計部門)
退貨和索賠(銷售部門)
售後服務(客戶服務部門)
隨著訂單“流”過各個部門,它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改變。最後的結果是顧客收到他所需要的裝飾品。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按照層級制進行組織的。每個部門在整個流程中扮演一個小角色。但是沒有人能夠看到整個流程的全貌。這樣就產生問題了。大部分部門內的流程效率都比較高,但在部門之間的介面處,流程出現了裂痕。

為了保證流程的有效性,企業必須派人對整個流程進行管理。這個流程“幹事”應該能夠跨越各個部門的邊界,保證流程的結果滿足要求,達到績效目標。但是高階管理層必須提供對這種協調工作的支援。如果高層內部都沒有相互合作,那麼企業下面的部門之間的合作只會更弱。BPM的成功需要高階管理層的支援。

經理們有必要了解企業內的各種流程,尤其是那些關鍵流程,這樣他們才能管理好流程,獲得競爭優勢。假如高階經理不知道下層部門中的流程問題,那麼企業的管理就會出現斷層。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每個經理都應該深入瞭解與他相關的流程。但是,通常經理都不會對流程有很深的瞭解,因為呈現給經理看的流程都是由操作人員建立的簡單模型,裡面已經喪失了經理所關注的東西。

一種更好的途徑是,採用自頂向下的方法建立更加簡單的模型,這些模型不需要使用複雜的工具或技術。各個部門都只是看到了一部分的關鍵流程,沒有人能夠看到全域性。而高階經理的責任是瞭解整個流程。雖然這是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但這將使部門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平滑。

3.技術的角色

流程自商業出現以來就存在了,優化的概念也是如此。自動化則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優化和自動化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優化是指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而自動化是指實現特定活動的自動執行,從而間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一般來說,IT能夠實現自動化,但無法實現優化。

BPM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以IT為中心的學科。這是推銷機器觀念的結果,反映了對BPM範圍的狹隘認識。技術的確在流程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應該全面的來看問題。假如流程中的某個步驟沒有增加價值,那麼實現該步驟的自動化也不會增加價值。因此實施BPM首先要分析關鍵流程,這就不再是以IT為中心了。流程的有效性通過優化來解決,通常是降低流程複雜性,去除不必要的步驟。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自動化提高流程效率。

在CIO Insights最近對2005年關鍵技術的一項調查中,BPM受到了來自多個行業的追捧。BPM之所以這麼受歡迎,是因為:

隨著網路的發展和業界的共同努力,相關的標準受到越來越多的贊同。這些標準推動了小公司進入這一市場。

BPMS軟體變得越來越成熟,它們真正能夠解決流程問題。

4. SOA和BPM

技術為BPM的改進提供了三種方法:自動化,監控,整合。這一節我們要討論一下整合問題。

企業內有無數的遺留系統負責執行各種任務。這些系統是流程的一部分,它們是支撐企業執行的重要功能。但是,為了提高流程的有效性,這些系統之間必須相互溝通、交換資料。到目前為止,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有EAI和EDI,但這對於小公司來說太昂貴了。

最近,可用於資訊交換的基於Web的XML標準出現了。假如遺留系統提供的功能可以作為服務被呼叫,那麼就可以通過服務呼叫實現系統之間的通話了。通過這種機制建立的架構稱為面向服務的架構(SOA)。SOA使用基於Web的XML協議進行通訊。SOA將應用系統分解為各種服務,這樣的好處有:模組化,重用,可用性增強,服務管理。

僅有SOA本身還是不夠的。你還需要另外一種編制系統間資訊流的機制——控制資訊交換序列的機制。這可以通過建立一個流程層實現,它負責控制和管理系統間的資料流。對這一層的管理就構成了BPM。高階經理通過BPM來有效監控和管理整個企業的流程。

5.戰略匹配

BPM的全域性檢視能夠實現人員、系統、運作同戰略的匹配。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將IT和業務對應起來,還需要將流程的所有元件(這包括整個企業各個部門的人員和系統)同戰略對應起來。經理們必須更好的理解他們的流程,瞭解流程的需要。這將保證流程在各個層面上的對應。只有這樣全域性審視BPM,經理們才能夠把企業建設成為一個高效、動態、敏捷的企業。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7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