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譭PK 另類評判ERP專案實施結果(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1
詆譭PK 另類評判ERP專案實施結果
曾幾何時“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說法如一片揮不掉的陰霾籠罩在ERP廠商和應用企業的頭上,這肯定不是空穴來風,這是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對實施ERP的美好願境不能實現而發出的無可奈何的感嘆。然而時過境遷,人們似乎對找死並不介意,而對等死卻是堅信不移。

  上ERP的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ERP供應商常有應接不暇之感。今天我們再來品味這樣的評價的時候,已經不會將這樣的評價看成是對ERP應用的詆譭,相反這是中國ERP應用進入理性時代的里程碑。

  當然,事情並沒有結束,ERP應用的理性程式即便是在如今的普及時代仍然還在繼續。對ERP應用中的標準化、行業化、個性化的探討就是這種理性程式在延續的最好證明,儘管這樣的問題與前期的評判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然而誰能否定對這樣的問題探討不會成為ERP應用的理性程式中另一個里程碑呢?

  應用歷史的回眸

  中國ERP應用的序曲從80年代末的引進國外管理軟體開始。從此到90年代初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數十萬個企業中品嚐MRPⅡ這一“西洋大餐”的企業寥寥無幾,並且即便是這為數極少的企業,應用情況也是大同小異,僅僅是一種嘗試而已。

  直到90年代初SSA、四班為代表的外國軟體公司開始大舉進入中國,此時雖然仍是引進國外,但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至90年代中期,已經有數百家企業採用了他們的產品,掀起了中國企業應用MRPⅡ的一個高潮。這樣的發展態勢終於迫使ERP行業老大SAP於95年進入了中國ERP市場,延續到2000年,幾乎所有國際上知名的ERP公司都先後進入了中國市場。

  這一時期MRPⅡ在一些獨資、合資企業的成功應用,給了中資企業很大的啟發,使得很多中資企業紛紛效仿,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的本土ERP企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或者不惜代價深入研究MRPⅡ的精髓,或者獨闢蹊徑從財務領域進行切入,更多的則是在為企業做便宜的定製開發,由此促成了這一時期ERP市場的相對繁榮。

  繁榮過後是什麼呢?儘管企業已經在許多方面感受到了ERP 的重要作用,這極大地改變了企業對ERP接受的態度,確立了企業必然要進行ERP的認識。同時這一時期也徹底暴露了實施ERP的艱辛,不排除有些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更多的企業CIO們卻陷入了“有苦難言”的窘境。以至於隨後出現了業界最流行的感嘆“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一種愛恨交加的無奈,一種對實施ERP結果的另類評判。但這確實不應該將其看做是對ERP的詆譭,相反這是中國ERP應用進入理性時代的里程碑。沒有這種理性的認識,就不會有今天ERP的普及。

  如果說回眸這段歷史能對今天的理性討論有什麼暗喻的話,也許早期繁榮時期國內ERP廠商的三種發展軌跡正好預示著本文要探討的主題:標準、行業、個性。或許這種暗喻並不準確,也不是嚴格的邏輯推理,但是財務確實是企業應用中最為標準的內容,而MRPⅡ則充滿了行業的特色,定製開發確實是想把個性化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天,中國ERP企業發展的事實是否已經把這種暗喻變為了一種啟示了呢?

  標準化是ERP堅實的基礎

  ERP是一種企業管理工具,這種工具決不是隻有個別企業才能夠使用的,這個工具中承襲著管理大師們的智慧,管理科學在這裡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這些由大師們的智慧創造出來的管理原理雖然早已被企業管理的實踐充分的認可,然而唯有ERP使得這些瑰寶得以大放光彩,這是ERP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被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的根本所在,所以基於這些管理原理之上的標準的管理內容是ERP最堅實的基礎。

  從借貸計賬法到基於邊際貢獻的盈虧平衡分析,從定額管理法到標準成本法,從物料需求計劃到JIT,從安全庫存到ABC分類,從杜邦分析到平衡計分卡。這些內容無不閃爍著管理先哲們的智慧之光,ERP以其強有力的資料處理能力,使這些基本管理原理在企業管理中得以發揚光大,成為了各類企業都普遍適用的標準化管理工具。

  當然,這並不是ERP的全部,ERP應用於一個具體的企業時,不可避免的,這個企業一定是屬於某個行業,這個企業一定是由某個領導著在領導著。做為應用這個工具的方式,必然要體現出該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應用特性,做為管理者一定會體現出他所具有的個性,這就是本文下面要探討的行業化和個性化的問題,但不管是行業化和個性化,一定是基於基本管理原理之上的變通,並且這種變通就是對標準化應用的變通。

  管理科學之所以成為一門學科,就在於它對企業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只有能夠被企業普遍採用的先進管理方法才能夠進入管理科學之列,ERP的發展就是標準管理方法不斷推廣應用的過程。

  當我們把眼光放到整個社會來審視ERP時,或許對ERP的標準化問題會有一些更進一步的認識。首先,管理標準化是國民經濟的要求,一個國家將依據管理的共性對企業進行照章納稅的監督,依據這些共性對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和統計,依據這些共性對行業發展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而這些共性的基礎依然是管理的基本原理。

  甚至全球經濟都將依據這些共性來對經濟狀況來進行評價,所以做為企業管理工具的ERP必然要將標準化放在首位。其次,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明顯的發展態勢下,誰敢保證ERP不會成為企業間進行交易的一個最有效工具呢?如合同管理方式,應收應付在企業間的相互對應,銷售與採購在上下游企業間的彼此銜接,供給與需求計劃在企業間的相互參照。

  完全可以設想,在不遠的將來社會供應鏈一定需要一個共同的語言,而這樣的重任除了標準化的ERP之外,還有什麼樣的管理工具能夠被託咐呢?社會生產技術的標準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資源節約,同樣社會管理技術的標準化也必然是優化資源利用的最有效手段。儘管我們目前的管理技術標準化遠沒有達到生產技術標準化的水平,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去刻意的管理工具的個性化。 行業化是標準化源泉

  脫胎換骨於MRP的ERP從一開始就就具有了相當強的行業特性,正是由於MRP在離散製造業有著普遍的適用性,才有了今天的ERP,也正是MRP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才促成了ERP的標準化過程。然而,當MRP演變為ERP之後,就已經不再被限制在離散製造業的範圍之內,MRP並不是所有行業都普遍適應的方法,但是在ERP中,除了MRP之外的所有方法仍不失對一般企業的適用性,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被稱為企業資源規劃(ERP),才有了在流程製造業、流程與離散的混合製造業、商品流通行業、服務行業的普遍應用。

  當ERP的應用行業已經不再僅僅是離散製造業的時候,我們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爭論是否“一定要應用MRP才是ERP”這樣的問題,需要做的是儘快吸收其他行業的方法,用行業化來完善ERP的標準化,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容易接受,但或許事實正是如此。

  當我們力圖為汽車製造業完成VMI管理時,其實它根本就不僅僅是汽車製造業才能夠使用的方法,強大的菸草和酒類企業何嘗不能用其對包裝材料進行管理呢?所以不難發現凡是強勢企業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當我們為製藥企業的臨床藥銷售提供純銷管理功能時,這樣的功能不正是手機銷售管理也希望得到的嗎?其實只要是關心二級經銷商或客戶庫存的企業都需要這樣的功能。

  我們再為電子行業開發產品序列號管理時,同樣可以聯想到凡是需要進行質量跟蹤服務或防止竄貨的企業都需要這樣的管理。如果想一想建築行業的工程專案管理需求,對於大型裝置的機械製造業不也有同工異曲的效果嗎?所以,細想ERP企業的任何一項行業化開發,很難孤立於各類行業之外,冥冥之中的一種運道將行業化過渡到了標準化。

  當然我們不能孤立的看待行業化,更不可將標準化絕對的擴大,再好的標準化它也是有一定界限的,ERP中的絕大多數管理功能都具有一類行業的普遍適用性,ERP中的任何管理功能總是以某類行業為原型而設計的,因為ERP的應用一定會落實到某個特定的行業,而某個行業的應用往往都是可以依據基本管理原理推廣到其他行業應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行業化是標準化的源泉。

  將標準化進行擴大的絕對化思維的不可取之處,在於現實中確實存在為數不少的應用領域是侷限在某一個特定的行業中的,如製藥企業之GMP管理,但它仍然是屬於一個特定行業中的標準化應用。如果因此而將其歸類為個性化的話,顯得十分的蒼白而不具有說服力。

  用個性化充分體現管理藝術

  強調企業管理共性是主流,並不意味著對管理個性的否定,對於每一個企業個體,它並不意味著都能夠被企業管理的共性所覆蓋。在通常情況下,企業都會輕易的將選擇ERP的標準定位在滿足行業特徵和企業個性化需求之上,顯然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及其合理的要求。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所有的行業特徵和個性化要求都一定是在一個好的管理共性的基礎上才能夠得到滿足的。

  為了要把這樣的問題分析清楚,必須深入到對管理的科學層面和藝術層面的討論中,通常有經營管理是“七分藝術,三分科學”之說。當然這樣的比率關係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至少讓我們能夠意識到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藝術的成分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細想劃分藝術和科學的依據時,基本上可以將確定性的管理問題歸為科學的範疇,而將不確定性的問題歸為藝術的範疇。

  ERP集中體現了管理科學的精髓,可以很好地幫助企業處理確定性的內部管理問題,而在市場上的叱吒風雲,ERP則顯得蒼白無力,此時需要的是經營者的經驗和感悟,這也是關乎企業存亡的生死劫,而這更是企業個性最充分施展的場所,這裡有濃厚的藝術氣息。

  如果不嫌矯枉過正的話,這裡不妨用一些比喻:就算ERP是斬金斷玉的神兵利器,企業沒有精湛的內功又何以能夠用其嘯傲商場呢?也許ERP是一架精緻的鋼琴,每個企業家都能夠在其上彈奏出企業發展的輝煌樂章嗎?抑或ERP是一套標準的體操器材,企業都能夠用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全能冠軍嗎?顯然這些比喻一定是犯了誇大其詞的忌諱,但只要能夠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效果,對個性化的認識能夠有所幫助,還不至於是冒天下之大不違吧?但願這樣的比喻對ERP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效益的討論也有一些啟示。

  今天,在ERP已經被普遍認可的情況下,指出不可過分強調企業個性化,就是要避免重新走回自主開發或者找到所謂的專業人員按照企業自身的要求進行開發的老路,重蹈覆轍帶來的必然是災難性的後果。

  儘管從理論上來講,是完全存在成功的希望的,但許多實力巨大的企業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他們尚且不盡如意而最終導致改弦更張,何況一般的中小企業。過分強調個性化的結果,很容易認為自己的企業管理是與任何其他企業都不一樣的,沒有哪家廠商的ERP是適合的,唯有重新開發才能夠滿足,或者一定要做大量的二次開發才能滿足個性。

  是的,ERP廠商完全應該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要求,也有能力滿足,但不要忘記社會技術的進步一定是朝著標準化的方向努力的,管理技術儘可充分利用管理科學的所有成果,如果您企業的個性化能夠體現在商業經營模式的創新上,那或許才是真正體現企業風采的個性。這個時代比已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的個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06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