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 :不讓誤差再誤事(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4
專案管理 :不讓誤差再誤事
模仿成功者的方法,你就將成為下一個成功者

  當你的市場部接到一個大專案時,當他們的伶牙俐齒及努力的工作換得成功的時候,他們是在歡欣鼓舞,還是在憂慮自己的公司有沒有完成這個專案的能力?

  當你的專案經理一次一次告訴你他們沒有實力完成這樣、那樣的專案時,你是在一次一次聆聽種種理由,還是在一次一次大發脾氣,以至於更換你的員工。

  當你的財務部告訴你那些讓你們引以為豪的大專案只是給你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鉅額虧損時,你有沒有拍案而起,大聲說“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

  當你面對專案失敗的時候,在憤怒和失望或者無奈之後,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記住這句話的人卻可以獲得一個新的起點——“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

  專案的失敗,主要體現在費用和時間上的誤差,就是無法在限定的時間和費用範圍內完成專案。也就是說由於不得當的使用專案管理或根本就沒有專案管理意識而造成兩者的大量浪費,從而造成嚴重虧損。

  而這個誤差又有多大呢?美國在1997年對專案工作人員的調查中統計,能夠達到或超過預期專案規範要求的佔70%左右,不能達到要求的佔30%左右。也就是說經過他們的專案管理技術所管理完成的專案結果與預期要求之間產生誤差的機率在30%左右。而中國相應的資料是多少呢?能達到90%-100%。

  造成種種誤差的首先是專案管理的失敗,同時也有專案操作的失誤。換句話說,當你的專案出了問題時,你首先應當提出疑問的是:在你的專案中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專案管理技術。在你面對下一個大型專案時,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就要取決於兩個問題:

  首先,企業中有能夠擔此重任的人嗎?應當意識到,專案管理人員在專案中所起的是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專案的成敗與否,關鍵在於管理它的人員,而不是程式或技術。

  其次,是誰直接決定著專案的結果?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多數專案經理都是在使用他們自己所摸索出來的經驗,而不是科學的方法。這會直接帶來兩個問題:首先,只憑借個人的判斷而不是規範化的科學模式必然會帶來誤差;其次,這對於企業而言,意味著企業是在依靠某一個人,而極端缺乏人才的可代替性。也就是說,當這個人出現問題或離開,專案就會癱瘓。

  現在你知道你所需要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一個能夠運用科學規範的管理模式的團體。是一個能夠科學地管理,規範地執行的專案團隊。而要做到這一點,你應當做的是用有效的方法培養他們所需的專案管理能力。

  培養他們的方法是多樣的,首先能為你提供幫助的是專業的培訓和相關的技術交流。這方面,你可以向一些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現代卓越管理技術交流中心一直在為數家知名公司進行專案管理內部培訓,他們根據各公司的具體情況設計課程並選擇適合的講師,他們的內訓人員將此戲稱為“對症下藥”。該中心指出,隨著專案的概念日漸被人們瞭解和運用,專案管理技術的重要性日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相關的學習機會。但是,對於學習先進專案管理技術的需求和意識仍不能和企業中專案管理上存在的嚴重問題成正比。

  據有關調查,即使在IT業這樣的新興行業領域內,真正會用科學的專案管理技術的專案管理人員仍然是寥寥無幾。多數人在管理專案時,仍然是坐在那裡冥思苦想,而不去學習運用在西方已經經過數十年研究及考驗的先進專案管理技術。

  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就意味著這將同時是一個學習的時代。當有人比我們更先進,更有經驗時。誰能夠最快的學會他們的技術,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取主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22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