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專案管理的泥沼”之“人員管理”話題之六(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6
——“走出專案管理的泥沼”之“人員管理”話題之六
IT行業是個年輕的行業,業內人士也是非常的年輕,進入公司兩年,就可以被成為“老員工”;在一個單位幹上四、五年,說出來就會讓不少新員工驚訝了。是啊,年輕意味著活力和朝氣,也意味著這個行業的不穩定性,人員的高流動性讓所有的老闆和經理非常的苦惱和無奈。關於離職(更換崗位很大程度上與之性質相近,以下不做區分的使用)的緣由,在曾文興先生的《離職分析的理論和實現》一文中有詳盡而深入的分析,我讀後也頻頻點頭:“有道理,有道理!”我在這裡只想對於人員離職問題的理解和處理,談談自己的看法。

身處在矩陣式管理的企業中,產品線的各級經理對於人員的流動資訊是被動了解的。也就是說,當職員已經正式遞交了調動申請時,經理們才會得知,他必須馬上會同職能部門主管,協調人員,接手離職人員的工作。

這個交接過程的期限,不是按照工作內容而定的,而是與這個公司的人員調動申請審批程式相關的。申請沒有審批通過的時候,此人還會在公司裡出現,配合一下交接工作;一旦審批通過,就不會再看到他了。這個也很容易理解,遞交調動申請,在離職人員個人認為,就是“脫崗”的開始。這與企業的離職規定有一定聯絡,很多企業對離職人員的經濟利益劃分,是以離職申請的遞交時間作為分界線的。所以既然去意已定,申請一交,此時公司的規章制度對與離職人員再也沒有約束力了。

然而對於公司和專案而言,這是極為不利的。

其一,無論員工的離職原因為何,一般離職的時機對於公司而言是比較突然的,部門和專案對於人員突然離職的承受能力受到極大考驗。
其二,交接期限不是按照實際需要交接的工作來定,對於專案來說,希望能儘量多地留下此人的技能和經驗,時間總是不夠的。
其三,交接期間,此人是否配合,大部分程度上取決於此人的職業道德和待人處事方式,可以監控的手段不多。

以上種種情由,給交接工作造成很大難度和不確定性,因而往往影響到工作的延續性和成本、質量、進度等因素。公司方面是如何處理以上情形的呢?

第一反應,人力資源主管會與此人溝通,瞭解離職原因。對於一些公司認為很有價值的員工,還會多次溝通,或者請高層經理參與。如果離職原因中有可以快速改善的地方,以消除其離職傾向的,也有可能會很快行動,這要取決於離職人員對公司的震動程度。

如果挽留不成,有些主管會撒手放人,也有些主管認為這個離職事件給公司或者專案帶來很大損失,採取拖延的策略,以期為專案交接工作爭取時間;甚至堅決反對,造成人員衝突。結果總是雙方經過妥協,才能達成一致。走的人,總還是要走的,沒看到由於主管反對而留下的;然而衝突一起,也許可以為交接工作延長了時間,但是交接效果呢?離職人員眼見得主管如此相待,會如何配合工作呢?這個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從離職事件中學習經驗教訓,我有幾個建議:

1. 經理日常多與員工溝通,視員工的個人發展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以瞭解思想動態為目的的溝通,會輕易地被員工表面的平安無事所搪塞,無濟於事。但是,經理們在辛勤為專案工作的同時,真誠地為員工設計個人發展規劃,並言而有信,付諸實施,就能夠有效地為企業凝聚人心。工作在這樣環境中的員工,即使由於個人家庭或者發展原因離開,也會友好地處理離職期間的工作事宜,降低交接工作對專案造成的損失。態度的不同,對於後續的交接工作的質量影響很大。例如,在遞交調動申請之前,就主動和經理溝通,說明原因;在交接工作進行中,除了交接手頭的工作,幫助新手儘快上路之外,還編寫文件,總結此前的經驗,以及今後工作發展的設想等等。面對這樣的員工,經理們除了讚賞其人品和職業道德,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我有幸遇到幾次這樣的情況,對於這樣的同行,至今仍保留良好的印象,如果今後有機會,還想繼續合作。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是對經理們日常工作領導力的肯定。只有一次,我瞭解到一位主管在下屬坦陳將要離開公司之後,立即將就要到帳的獎金扣除,讓這位員工悔之不迭。無論這位主管的立場和公司關於獎金髮放的規定,我個人覺得這位員工至少沒有得到與他對等的真誠和坦率。

2. 任何工作儘量留有備份

如果有些工作只有個別人知道怎麼做,尤其是還沒有形成文件,那麼這個人就成為公司的稀缺資源,公司就存在著潛在的比其他的人員更大的離職損失。所以,功夫在平常,加強公司的文件標準化工作流程,即使做這項工作的人走了,他的思想、工作成果都還在,這樣工作就容易繼續,專案受到的波動也較小。如果公司的標準化工作不那麼令人放心,也可以為每個崗位設定備份人員。公司為此不需要多付出的人力資源,只要是工作性質相近的人員,可以互為備份人員。如軟體研發中,開發同一個模組的程式設計師,在平時的文件評審和程式碼走查中,經常互相交流和學習,必要時可以互換工作,他們就是最合適的備份人員。

3. 面對離職人員,經理們要冷靜溝通

離職原因中,不少是與直接上級有關聯的。所以主管和經理們在遇到這些事情時,要剋制自己因為受到職業生涯的打擊而起的惱怒和報復心理。如果想知道原委,並且避免今後同類事件的發生,還有個機會,就是和離職人員的最後一次溝通。此時,已經沒有了上下級之分,也不必受公司規章的約束,有些原來不願意說或者不能夠說的話,反而可以無所顧忌,坦誠布公了。這也是離職手續中,一般都有人力資源主管與離職人員溝通的原因,經理們也可以借鑑,從中聽取到真實的聲音。也許此時的反饋有些晚,於目前的工作無益,但是正如專案回顧管理一樣,事後分析此事的發生、發展,總結其中經驗教訓,也是經理們成長的有效途徑。有時反饋甚至有些太直接,讓人難以接受,不過還是認真聽吧,這樣的機會不多,而且代價很昂貴。

IT行業還將保持相當長時間的較高人員流動率,經理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面對現實,吸取經驗教訓。人家走就走吧,我們的專案還要繼續下去。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38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