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格瑪與專案管理(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6
6西格瑪與專案管理
20世紀末,世界經濟舞臺風雲際會。在眾多強者中,有一家企業、有一個人越來越受到世人矚目,他就是通用電氣GE公司和它的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傑克·韋爾奇以他傳奇般的經歷,引領著“百年老店”GE繼續創造輝煌。尤其在IT泡沫破裂,網路冬天來臨,歐美經濟受到衝擊,人們信心動搖不定之際,GE的成功愈加顯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韋爾奇和通用電氣逐漸為中國人、中國讀者所瞭解,一個新名詞、新概念開始在中國的經理層流傳,這就是6西格瑪。6西格瑪猶如帶著神祕微笑的蒙娜麗莎,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卻又著實令中國人感到困惑。

搞質量工作的人員都知道,一提起質量,最常見的評價指標就是不合格品主率、缺陷率。可是,韋爾奇竟然宣稱6西格瑪會給GE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美國商業週刊認為,通用電氣的6西格瑪的實施是一個令人詫異的成功,它的實施取得了比韋爾奇的最初預想要多得多的成就。1997年,通用電氣生產率的提高使利潤達到3.2億美元,是韋爾奇預想目標的兩倍多!

從大量的對GE實施6西格瑪獲得的巨大成功的介紹中,我們發現,似乎10億分之2和百萬分之3.4這樣的文字很少出現,而大量出現的是實施6西格瑪給GE帶來的財務成功。提高質量水平會帶來財務收益?事實勝於雄辯,GE的確通過實施6西格瑪獲得了巨大的財務收益,而且無獨有偶,宣稱獲得了6西格瑪成功的企業亦紛紛使用財務收益來詮釋他們的成功。看來,6西格瑪不僅提升了質量水平本身,而且帶來了企業的財務收益,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實際上,若對6西格瑪的含義和當代質量的含義進行深入探討,就會發現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必然的。

在人們的早期觀念中,質量意味著對於規格或要求的符合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因而,合乎規格即意味著具有質量,而不合格自然就是缺乏質量。這種“合格即質量”的觀點很實用,但侷限性也頗明顯,因為它忽視了顧客的要求。現代質量意識的核心是程式導向,追求顧客滿意。2000版ISO9000族標準強調了“Customer Focus”(以顧客為中心),美國波多裡奇質量獎、日本戴明獎、歐洲質量獎以及我國的全國質量管理獎,都把顧客滿意列為重要的評定內容和評價質量的標準,影響顧客滿意的因素就是質量因素。顧客可以分為內部顧客(員工)和外部顧客,那麼,組織中誰的工作能與顧客無關?基於這樣的解釋,質量成為廣義質量的概念。6西格瑪所針對的、所提升的,也正是廣義的質量水平。

既然6西格瑪要提升廣義質量水平,那麼,僅靠質量部門本身是遠遠不夠的。成功的6西格瑪案例有著共同的特點:

? 6西格瑪需要組織最高領導的重視與推行;

? 6西格瑪作為管理戰略在組織中大力推行;

? 6西格瑪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6西格瑪的實質是持續改進;

? 6西格瑪要在組織中建立強有力的質量文化;

? 6西格瑪考核的重要標準是財務收益;

? 6西格瑪實施的載體是6西格瑪專案,6西格瑪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各個6西格瑪專案能否取得成功;

? 6西格瑪要用到大量的統計工具,強呼叫資料說話,基於資料的統計分析結果,尋找改進的突破口。

實施6西格瑪,具體而言就是在實施一個個6西格瑪專案。在組織中實施6西格瑪成功與否,關鍵就看這些6西格瑪專案能否取得成功。由此可見,專案管理對6西格瑪的實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專案管理工具和技術,都可以運用到6西格瑪專案的實施過程中。關於專案管理本身的理論,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僅就與6西格瑪專案緊密相關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6西格瑪團隊

質量改進通常有兩種方法:提高現有系統的業績和改進系統本身。提高現有系統的業績,多數情況可由員工獨立完成。例如:操作人員可以對機器進行調整。研究表明,5%到15%的改進都源於這類活動。其餘85%到95%的改進,則有賴於系統自身的改進,而系統自身的改進則需要團隊的努力。因此,絕大部分的改進活動由團隊來實施。

質量改進專案往往是程式導向的,多數對質量有顯著影響的過程都會涉及到多個不同的部門。然而,許多現代企業都具有層次結構,也就是存在著嚴格的上下級關係。組織結構建立在勞動分工的基礎上,由很多部門組成,每個部門負責自己的專業領域(如會計部門、工程部門等)。這種組織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獨立的職能部門優化本部門的運作,往往會損害組織的總體利益,部門管理者常常為了爭取有限的預算而競爭。但是,為顧客提供增值的產品與服務,需要不同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這一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是,把組織結構轉變成程式導向設計的非層次化結構,即組織結構扁平化。然而,在這種轉變徹底完成之前,質量改進專案仍要在層次結構的組織環境中進行,面對著跨職能專案所帶來的內部衝突和矛盾。因此,特別要加強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跨部門的團隊建設很有必要,但管理層要負責為部門之間的合作掃清障礙。任何有顯著影響的質量改進專案,幾乎都會涉及到組織中的多個部門和多個層次。

管理層給予團隊的最重要支援是,給團隊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成為有效率的團隊。管理層要盡力維持團隊成員的一致性。沒有足夠充分的理由,管理層不應該允許團隊成員離開,也不要經常有新的人員加入。同時,管理層要協助團隊在公司內營造一種有助於團隊有效工作的氛圍,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定的專業培訓,以幫助他們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要注意的是,應對團隊成員進行關於合作技能的培訓,尤其是表達與溝通技巧的培訓,因為溝通交流的能力已經成為這類6西格瑪專案實施成敗的重要影響因素。

組織對團隊成員的成功努力表示認可非常重要。對組織而言,它明確地向全體員工顯示出什麼對組織來說是重要的,以幫助員工們瞭解組織的價值取向,有助於組織的質量文化建設。對個人而言,認可、特別是公開認可,可以滿足個人的歸屬感和自尊。當然,表示認可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應注意:如果把金錢獎勵逐漸轉變為模式的話,接受的人會把它看成是報酬的一部分,而不是像組織所希望的那樣,作為組織對其價值的認可,從而違背了組織對做出貢獻的員工表示感謝的初衷。

專案的管理與實施

大型的質量改進專案,通常要波及到組織中的很多人,這些受影響的人可稱為專案“受益人”。應儘可能地將受益人的利益與專案的目標結合起來,否則,受益人可能會為了各自的利益,有意、無意地做出對專案實施不利的事情。識別專案受益人的過程應儘早展開,團隊成員都應該有一份專案潛在受益人及其職責的清單。要努力讓受益人瞭解到專案可能帶來的所有益處。只有在看到專案的價值和了解到採取行動的緊迫性以後,人們才會支援組織的變革。同時,團隊成員要經常與受益人交流,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充分交流有助於避免問題的產生。最重要的交流,就是專案經理經常與有關的團體和部門進行的各種非正式會晤。另外,要詳細規定對狀態報告的要求,明確這些報告將提交給哪些人,明確各部門的人員將分別獲得什麼樣的資訊。有的經理不希望其他部門的同事過多分享本部門的商業資訊;有的經理如果收到的資訊比別人少,也會很不滿意。必須處理好這些關係,在部門之間尋求平衡。報告通常要指出專案計劃存在的不足,要明確誰來進行調整,何時進行調整,調整過程中上司和專案經理各具有多大許可權等等。經過協商得到的協議,應以文件形式記錄下來,為解決糾紛提供資訊。

專案的財務分析

專案經理要清楚自己在專案費用控制中的職責。一旦獲得專案資金,專案經理必須仔細控制專案的運作,使整個專案的花費不超過專案資金的總額。對未來將要使用資源的分配過程,稱為預算。預算可以看作對未來發生費用的預測,包括直接勞動力預算、輔助性服務預算和採購物品預算。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因此,預算過程的關鍵是追蹤實際費用。控制實際費用的常用方法有:費用報告、費用審計、差額報告、差額表、差額圖。

專案經理要仔細研究差額資料的變化趨勢。理想的情況是,差額只出現幅度很小的正向、負向波動。如果專案時間進度也控制得很好,那麼,可以說專案預算相當成功,近乎對費用的準確預測。對每項預算(直接勞動力預算、採購物品預算等)的差額,要分別進行評估。專案差額報告是基礎資訊,說明了專案資源的利用現狀,須定期對報告進行分析。多數專案可按月或按周提交報告。預算差額分析包括趨勢、超支、節支等。

收益成本分析與專案費用需求分析一樣,可繁可簡。但是要注意,這類分析如果由財會部門的專家來做(或者由專家稽核、得到專家的認同),高層經理會更容易相信。因為財會部門對成本和收益的估計,一般比質量部門或其他部門所估計的可信度要高得多。所以,最好在專案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由財會部門進行收益成本分析。

收益成本分析中的常見問題是,進行準確的成本估計要比收益估計容易得多。通常在預算中,就能夠相當明確地列出各項成本。成本計算建立在企業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而收益計算則恰恰相反。收益是對未來事件的預測,這些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根本就不發生。而且收益通常是以數量為單位,而不是以貨幣為單位,這就使得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存在困難。例如,某個專案增加了若干名接聽“熱線電話”的員工。專案成本很容易估計:僱員數和僱員工資已知,亦可得到裝置、工作場地、管理費用的資料等。但收益的確定就困難得多。可能有資料顯示,平均接通時間有所改進,但改進的具體數量和改進的可能性都只是預測。即使接通時間的改進幅度可以量化,但它對顧客滿意度的影響還有待估計。而顧客滿意度與收入之間的關係,也需要估計,當然,儘管存在著許多困難,聰明的管理者還是能夠意識到這些因素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係,這是收益成本分析的基礎。為了補償收益估計的不確定性,只有具有了較高的收益成本比,才能促使管理者下決心實施該專案。

由此可見,並非6西格瑪專案的財務分析比以往的質量專案計算更容易,只是6西格瑪要求必須計算財務收益,而且,只有那些成本收益比達到管理者目標並被認為是重要的專案,才會被選擇實施。

總之,6西格瑪作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得到國內外企業界的普遍重視。6西格瑪是基於專案的方法,它的基本行動單元是一個個6西格瑪專案。專案要由組建的專案團隊來完成。在當前層次結構的組織環境中,專案實施與管理特別要注意交流與溝通,包括與專案受益人的交流、與專案有關部門的交流、與相關團體的交流等等,有時非正式會晤會起到更佳的效果。專案的財務分析是6西格瑪所特別強調的,是6西格瑪的主要評價標準之一,但收益分析難於界定的固有性質,決定了處理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Michael Hammer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Future of Six Sigma”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43 No.2 pp.26-32.

2 Arnoud de Meyer Christoph H. Loch and Michael T. Pich “Management Project Uncertainty From Variation to Chaos”?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43 No.2 pp.60-67

3 C.K. Prahalad and M.S.Krishnan “The new meaning of quality in the information on a GE”?Harmard Business Reviews 1999 Sep.1.

4?Tomas Pyzdek Six Sigma a Handbook- A complete Guide for Greenbelts Blackbelts and manager at all levels. McGraw-Hill 2001. 孫靜譯,《6西格瑪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38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