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7 年以來,加密貨幣的市值一路急劇攀升,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被應用於越來越多的行業之中,而整個加密貨幣的市值已經接近約 280 億美元左右。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這一全新金融系統的存在,越來越多的主流金融機構開始接納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它的運作。

最近,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與美國塔爾薩大學(University of Tulsa)的一組由電腦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研究人員因為想知道加密貨幣的價格為何能漲到如此異乎尋常的快,所以就去研究了一下比特幣市場的運作原理,但是他們得出的研究結果卻讓人不禁冒出冷汗。

研究表明,加密貨幣市場是很容易被人為操縱的,而且比特幣的市價在 2013 年的激增很有可能就是人為操縱的,並且其幕後黑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 Mt.Gox

Mt.Gox 原來是位於東京的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隸屬於 Tibanne 公司,只是在法國人 Mark Karpelès 擔任 Tibanne 的 CEO 期間,Mt.Gox 突然走向了倒閉的不歸之路,而客戶們在 Mt.Gox 上的大量資產也沒來得及提出。

據該交易所宣稱,2014 年 2 月,Mt.Gox 受到了持續數週的大面積 DDos 網路攻擊,導致 Mt.Gox 的交易系統出現問題,根本無法進行正常交易,甚至不能讓公司將 Mt.Gox 上的財產轉移出來。Mt.Gox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然關閉,不久便向日本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而客戶們在 Mt.Gox 上的鉅額資產也就拿不回來了(在 Mt.Gox 申請破產保護後,其交易系統被修復回正常)。

在 Mt.Gox 破產後不久,該公司曾在 2014 年 3 月份對媒體表示,在那次事件中,它被黑客竊取了隸屬於客戶的 75 萬枚比特幣,以及自己的 10 萬枚比特幣。不過後來其 CEO Mark Karpelès 又意外地在 Mt.Gox 的後臺系統中發現了一個存有 20 萬枚比特幣的錢包,並將其儲存了下來,不過這筆資產仍然屬於 Karpelès。

但是很多 Mt.Gox 的客戶卻認為 Mt.Gox 的破產其實是個陰謀,認為是 Mt.Gox 的內部人員監守自盜了那幾十萬枚比特幣。後來,又有一群匿名黑客入侵了 Mt.Gox 的伺服器,並洩露出了 1800 多萬條交易記錄資料,這些交易記錄資料的交易時間範圍是 2011 年 4 月至 2013 年 11 月,其中包括交易號,數額,時間,貨幣,使用者國家省份,以及使用者名稱等資訊。

於是,那些懷疑是 Mt.Gox 製造陰謀的客戶們對這些洩露出來的資料進行了研究,在對交易資料進行研究後,有人聲稱他們在交易資料中發現了“可疑交易行為”,並且那些可疑交易行為很有可能是由兩個被稱為“Markus”和“Willy”的機器人(即自動程式)操作的。

碰巧的是,在此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是利用了從 Mt.Gox 洩露出來的資料,並且發現研究結果完全符合那幾個客戶的發現,即存在“可疑交易行為”,並且確實是由兩個在不同時期內出現的“交易員”操作的。

在對該資料集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組異常的賬戶,在這組異常的賬戶中,使用者所在地的資訊值竟都為“??”,而不是通用的標準地區編碼符,或者是空值,或者是“!!”。另外,這組異常賬戶的 ID 號非常之高,高的與眾不同。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在那段時間內 Mt.Gox 交易所的賬戶 ID 號一般都是在 650000 左右或以下,而異常賬戶 ID 號卻在 658152-832432 之間。因此研究人員非常懷疑,這些異常賬戶很有可能是 Mt.Gox 的內部員工所建的。

另外這組異常賬戶還有一個最不要臉的特徵,大家都知道當年 Mt.Gox 有過幾次系統關閉的時間段(新聞都可以查的到),外部交易人員都無法在那幾次系統關閉的時間段進行交易。但是研究人員卻發現這組異常賬戶卻依然在系統關閉時間段內進行過買入交易。

接著,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這組異常的賬戶中,其中一個賬戶特別引入注意,因為這個賬戶都發生過買入和賣出比特幣的交易行為,而剩下的其它異常賬戶只存在買入交易行為,沒有賣出行為。所以為方便起見,研究人員也將那個買入和賣出行為兼存在的異常賬戶的主人命名為“Markus”,而剩下的那些只存在買入行為的賬戶的主人命名為“Willy”。

“交易員”Markus 的賬戶首次在 2013 年 2 月 14 日啟用,其有效期截止到 2013 年 9 月 27 日。研究人員發現 Markus 從來沒有付過交易手續費(可能它就是 Mt.Gox 的內部人士),而且他出的收購價看起來非常“隨意”。比如在 2013-04-03 那天他進行過的兩筆交易中,它第一次以每枚比特幣 0.000374 美元的價格收購比特幣,而在第二次交易中,它卻以每枚比特幣 925489.67 美元的價格收購比特幣。

據全部統計,在 Markus13% 的交易次數中,它出的收購價小於 1 美元每比特幣;而在他 3% 的交易次數中(821 次),它出的收購價竟超過 100,000 美元每比特幣。與他的這種非常反常的收購價相比,在 Markus 交易賬戶有效期的時間段內,比特幣在市面上的價格為 20 美元到 229 美元之間。

最奇怪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 Markus 發起的買入交易記錄都是二重的。在這些二次重複交易記錄中,第二次交易都是將第一次發起的“離譜”收購價改為當日的合理市場價。(很明顯,第一次交易是由程式自動發起的,所以出的收購價很隨意離譜;而第二次交易人某人為了將程式發出的離譜收購價改為合理的市場價。)

最後研究人員還發現,Markus 也根本沒有對它要收購的比特幣進行過支付,它的賬戶裡實際上也沒有比特幣,但是在賬面上卻被虛假地顯示為有比特幣。研究人員還發現,並沒有其他合法賬戶收到過 Markus 的匯款,也就是說交易並沒有正常進行過。

在 Markus 的賬戶有效期時間段內,它分別在 33 天的時間裡一共收購了 335898 枚比特幣,按照那時的價格,它應該要付約 7600 萬美元(但它並沒有付)。

而在 Markus 賬戶的賣出交易記錄中,他出的賣價卻符合當時的市價。比如,在 2013-06-02 那天,他以 119.3 美元每比特幣的正常市價賣出了 31.5 枚比特幣。在 Markus 的賬戶有效期時間段內,它總共分別在 6 天內(2927 次交易中)賣出過 35867.18 枚比特幣,價值約 4018681.65 美元。

在 Markus 的賬戶進入永久休眠期的 7 小時 25 分鐘後,Willy 的首個賬戶就啟用了,它的交易活動一直持續到 2013 年 11 月 30 日。Willy 則控制著 49 個賬戶,它利用這些賬戶一個接一個的買入正正好好價值 250 萬美元的比特幣。每當上一個賬戶買滿 250 萬美元之後,它就會立刻用下一個賬戶接著買滿 250 萬美元,但它從來不賣。

在 Willy 的交易行為活躍期內,它共用了約 1.12 億美元共買入了 268132 枚比特幣,它收購的比特幣數量只比 Markus 的少了一點點,不過 Willy 實際上也沒有付錢。

最後研究人員驚人的注意到,Willy 和 Markus 一共收購的比特幣數量大約是 60 多萬枚,這和當年 Mt.Gox 倒閉之後所稱的被黑客盜取的 65 萬枚比特幣的數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說那消失的 60 多萬枚比特幣可能在一開始就不存在過。

隨後,研究人員對可疑交易活動出現的天數與當日比特幣的價格是否上升進行了統計學檢驗,檢驗結果表明二者是非常有關聯的。在 Markus 和 Willy 的賬戶的有效期內,有 80% 的天數是比特幣價格上漲的。相比之下,在沒有可疑交易的那些天裡,只有 55% 的天數其價格是上漲的。此外,在它們活動的那些天裡,比特幣的日漲幅均大於 20 美元。而在同期它們休眠的那些天裡,比特幣的價格幾乎沒變。下圖是研究人員繪製出的結果圖,可以看出,可疑交易行為出現的時間和當時比特幣首次突破 1000 美元大關是幾乎吻合的。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虛假交易操作出現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為了將比特幣的價格炒高。可惜,可能是最後 Mt.Gox 的現金流最終還是斷掉了。所以就有了當年佔有全球比特幣 70% 交易量的 Mt.Gox 一夜之間破產的故事。而那所宣稱消失的比特幣不知是真被黑客盜取,還是 Mt.Gox 的高層監守自盜。

由於加密貨幣的交易都是場外交易,即交易雙方直接進行交易,不必受監管機構控制,當時的 Mt.Gox 交易所也沒有受到監管。但是不受監管,就必然意味著更大的風險性,就極有可能存在交易造假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各國政府越來越強調要加大對加密貨幣市場監管力度的理由了。

另外,正如前幾日瑞士信貸銀行 Credit Suisse 的分析師們發現:現在 97% 的比特幣僅被存放在 4% 的地址裡。這意味著加密數字貨幣的財富的集中程度是“相當中心的呀”,無論那 4% 的一小部分的地址的所有者是個人還是交易所——它都意味著在加密數字貨幣這場遊戲中,僅憑几個關鍵人物就可以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就是被操縱也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 Mt.Gox 的創始人 Karpelès,他目前正因貪汙罪而在日本受審,Tibanne 目前也仍正在接受破產程式。Karpelès 仍是 Tibanne 的 CEO,而 Tibanne 目前也仍擁有 Mt.Gox 88% 的股份,另外 12% 的股份掌握在一個住在舊金山的程式設計師 Jde McCaled 手上。而由於比特幣市價的大漲,Karpelès 現在很有可能會因為那後來找回的 20 萬枚比特幣而成為億萬富翁,而他前段時間還表示看到比特幣現在的行情那麼好,他還想重建 Mt.Gox 呢。

來自:DeepTech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