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到2016年,企業級服務似乎迎來了春天,資本與各類玩家動作頻頻。阿里Q4財報上,釘釘的公開成績是100萬企業使用者,分享銷客拿到一年內的第三輪1億美元融資。隨後企業微信1.0上線,找鋼網也拿到11億元融資。資本寒冬中,企業服務看起來要逆襲。
在認識到2C市場靠補貼戰拼轉化率的真相後,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開始選擇2B方向。資料顯示,僅2015年前3季度獲得融資的2B企業就超過200家。
對這個尚稱得上藍海的市場,機遇和壁壘成為創業者們關心的問題。風口之下,誰將成為第一批獨角獸?搜狐科技在跟數位分析師聊天后,也有些乾貨與諸位分享。
企業級服務包括辦公領域的OA、IM、CRM等通用類服務,醫療、零售、餐飲等垂直行業服務,和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垂直類服務,比如找鋼網等大宗交易撮合者,空間家等空間交易服務者。
不創造新價值的都是耍流氓
要麼減少成本,要麼提高效率,要麼二者兼顧。這是企業級服務最核心的價值。
1.產業鏈條重塑。傳統企業軟體部署需要大量的配套硬體、軟體及服務實施,價格昂貴,技術複雜;對於供應商來說,客戶獲取成本高,轉換成本高。軟體產業鏈條裡環節非常多,企業每買一份軟體要養活整個鏈條上的所有公司,SaaS 的應用可以大幅縮減產業鏈條,減少企業成本費用。
2.價值鏈條重塑。傳統的企業服務軟體支出集中在前期的採購成本,而SAAS按需付費的模式,使客戶以最小的成本獲得產品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前期的一次性投入,並逐漸隨著產品的使用週期增長加大對產品投入,對客戶的價值和對廠商的收益隨之增加,終端使用者風險和收益匹配也更有助於廠商優化現有產品、提升產品價值。
3.營銷渠道重塑。與傳統的通過多級渠道接觸使用者,或一對一服務相比,SAAS使供應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客戶需求,或提供標準化產品,或對通用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大大降低了渠道費用和獲客成本。在SAAS行業發展的初期,通用型產品佔多數的情況下,這一優勢尤為明顯。
時機比趨勢更重要
產品和服務,能否變現為商業上的成功,外部條件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YOUTUBE的創意早10年產生,那麼它註定將是失敗的。當時下載一段最普通的2分鐘視訊,要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ADOBE的FLASH平臺也沒問世。
那麼,當產品內部的技術能力已經基本成形時,如何判斷時機?
1.巨集觀經濟增速下行,人力成本上升,企業轉型需求。在美國,SAAS的快速發展階段正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此前,大公司在內部IT管理方面重金投入,而金融危機使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激增,使以租代購的SAAS軟體應用模式迎來了發展的良機。而在中國,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和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減低企業內外部成本和人員管理成本日益成為企業的需求。
2.網路和移動終端普及,雲端計算基礎設施成熟,硬體條件成熟。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釋出的第37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6.20億,佔比提升至90.1%。個人上網裝置進一步向手機端集中。在企業端,計算機使用比例、網際網路使用比例與固定寬頻接入比例,達到95.2%、89.0%和86.3%。
以阿里云為代表的 IAAS 層自 2013 年以來迅速擴大規模,阿里雲 2016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長 175%至 10.66 億元,超過上一季同比 126%的增速 49個百分點。相比傳統 IDC 機房,SAAS公司使用阿里雲可以降低 70%的成本,同時,雲服務安全性、穩定性進一步提高。
3.消費市場先熱,教育市場使用者,傳導效應明顯。2014到2015年的O2O大潮下,C端產品鋪入市場。而C端產品的使用者和B端產品的使用者和決策者是高度重合的,在使用體驗、營銷方式、產品介面上,B端的企業服務市場正在向C端靠攏。
相較於美國SAAS市場,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技術認可度、付費意願、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資訊保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相比於國際上17%的滲透率,中國5%的水平處於低位。
據統計,美國公司上市融資數量2014年達到 16 家,佔到了同期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IPO 數量的一半。美國上市的63家SAAS 公司中,31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而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上,迄今並沒有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出現,也沒有基於SAAS的10億美元公司。美國 To-B 與 To-C 企業市值約 1:1,中國僅為 20:1在挑戰者的眼中,差距代表的正是巨大的空間和機會。
尋找破局點
企業服務領域的供應商一般可分為通用型和行業型兩種,行業型供應商針對醫療、金融、教育等領域,通用型供應商則涉及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多個層面,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辦公自動化、客戶關係管理等。
從Gartner的統計中可以看出,在全球SAAS領域,CRM(41%),ERP(12%),企業溝通協同(11%),供應鏈管理(8%)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Saleforce作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級SAAS服務提供商,最初正是從CRM產品起步。
企業服務產品的發展路徑,一般是從移動化、標準化程度高,企業決策門檻低、規模化擴張更容易的流程切入,這其中,CRM和辦公協同領域首當其衝。觀察2015年獲得投資的企業服務市場的創業公司分佈,也體現出這一特點:
2015年8月底,釘釘釋出C++戰略,宣佈將在通訊和工作商務關係基礎上,提供企業級服務,並將匯入10億元作為第一期釘釘生態基金,提供給中小企業企業服務的開發者。在釘釘的2.0 版本中,接連推出 C-OA、C-Space、C-Mail 三大功能,將辦公OA、郵箱、檔案儲存搬到雲端,也說明釘釘在搶佔了入口後迅速將產品線延伸到了與IM產品緊密相關的OA服務上,加強產品對使用者的連線與黏性。
2016年4月推出的企業微信除了具有微信聊天功能外,還整合了公費電話和郵件功能。在 OA 功能方面,結合了公告、考勤、請假、報銷,使用者在手機上即可完成辦公需求,接下來將發展 ISV 打造生態圈,並有望實現包括線上繳稅納稅、納稅人輔導、企業報銷在內的稅務服務場景。
除了上述通用類別的入口之選,在企業級服務的垂直維度上還有一個新進崛起的入口,空間選址。
近期,鏈家成功融資60億,市場估值達到330億。鏈家的核心能力,一在於線上房源大資料,一在於線下服務能力,在二手房的基礎上,先後進入新房市場、短租/長租服務市場、以及裝修、保潔、搬家服務等領域。
而在企業空間選址領域,無論是創客團隊的工位需求,中小企業的辦公空間需求,還是行業龍頭的資產投資需要,企業對於空間的需求是剛性的,而與空間需求緊密相連的企業服務需求,金融需求以及基於空間位置的企業社交需求,同樣有著巨大的空間,同時,行業裡尚未出現佔據市場份額10%以上的企業。
誰將成為第一批獨角獸
企業級服務市場吸引資本市場和創業者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個市場上,很難出現消費市場上一家獨大的格局。仍以Salesforce為例,雖然經歷了超過10年的發展,累計覆蓋企業使用者超過了10萬,但在同期美國境內登記的3000萬企業中,覆蓋率仍然不到5%;同時,這一領域還不斷湧現出像Zendesk,Rightnow這樣的新興企業。
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獨角獸的核心基因包括:產品力,渠道力,生態力和資本力四個方面。而這是由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客戶需求和盈利模式所決定的。
與消費端使用者跟著補貼走的高價格敏感性不同,企業使用者更為看重的是產品。這決定了對企業服務的供應者來說,是否具備優秀的產品力,為使用者提供極致的使用體驗和服務體驗,是獲取使用者、留存使用者和實現免費使用者向付費使用者轉化的根本。
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獨角獸所需具備的第二大基因是渠道力。與傳統企業服務企業以大企業客戶為主要擴充和服務的物件不同,企業級服務市場將目光投向了中小企業市場,因此,是否具備強大的廣覆蓋的線下渠道能力,幫助企業在早期快速開啟市場,積累客戶成為了又一塊試金石。
企業客戶的需求往往是從使用標準化產品起步,隨著需求的擴充套件,開始要求定製化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單一產品功能起步,逐漸希望獲得整合的產品服務。滿足這些日益豐富的資源,企業需要充分利用雲端的資源和能力,因此,是否能夠定位自身優勢,佈局生態圈,決定了企業是否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決定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者成敗的最後一個因素是資本力。企業級服務的價值鏈條中,客戶前期一次性投入少,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於後續的增值服務,週期訂閱產生的費用。這就決定了大企業在初期獲得的現金流入相對有限,持續處於虧損期。因此,在企業發展的前期是否有資本力量的支撐,幫助創業走過臨界點就顯得至關重要。是否具備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魅力,也成為獨角獸競技場上勝出的重要因素。
相比於美國幾十個獨角獸企業,市值2000億美元的格局,中國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可以說是方興未艾,以下幾家在關注度最高的賽道上領跑的創業企業,他們中誰將第一個獲得10億美元估值,誰就是中國企業級服務市場獨角獸俱樂部的第一位會員。
相對10億美元的估值,獨角獸的更大意義在於,它會改變人們的生活。Amazon改變了看書方式,Uber改變了叫車方式,airbnb改變了住宿方式。那麼工作方式,將會由誰改變?
來自:搜狐科技 文/楊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