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高煥堂講架構

sissili發表於2009-04-10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是件很舒服的事情,一個小時的演講很快就過去,讓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沒有晦澀的技術詞彙,沒有“HelloWorld”的演示,他從更高遠、更空靈的角度說起,層出不窮的類比,最後總是落腳到架構。讓人不禁懷疑,如果有一天高老師不再講架構,講技術,大概會去研究哲學吧。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才知道人為什麼有兩隻眼睛還可以這樣解釋,“是為了多一個視角看世界”。IT架構師和建築師很類似,比如都會考慮到穩定性,更重要的是都必須具備多重觀點。同樣的,要提高架構的質量,也依賴於架構師兼具多重觀點。小到架構、系統,大到國家、社會,要想將之開發好、發展好,首先要方向正確,其次要路線最佳,不能少的還有多重觀點。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才知道架構更深的含義在於“序”。古人云:大道至簡。越是真理越是簡單。但正如高老師所言:繁雜多變是客觀發展規律,希望不變是違背發展規律。架構就是融合了“序”與“繁雜多變”,用“序”將“繁雜多變”包容其間,使之易。多重觀點就是要架構師兼顧“序”與“繁雜多變”,掌握“序”這個絕佳的手段,實現“易”這個美好的目標。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才知道文化、創新、產業都需融入IT架構之中。傳統的IT架構執單一元素之觀點,以技術為輸入,產品為產出,中間以架構為支撐。而中華文化之於西方科技,正是可以用文化之“序”包容科技之“多變”,Facade模式正如四合院的圍牆可以包容四合院內之多變。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才知道創新思考對於架構的意義。Gelb在《怎樣擁有達芬奇的7種天才》一書中寫道:“能不能看出事物的關係和模式,並做出不尋常的組合和關連,乃是創造力的核心要素。”而達芬奇最常做的是“務必徹徹底底想清楚”,以及“從最終開始”。“從最終開始”的逆向思維,無論對於架構設計還是建築設計,都是意義重大的。

    聽高煥堂老師講架構,才知道架構師要目光高遠,眼裡不光有系統架構,還要有產業架構。高老師說:中國因為內需的增強強化了資訊產業,卻弱化了軟體產業。就如同中國有許多航空公司,但是少有能造飛機的波音公司,以及缺乏造引擎的通用公司。要知道強龍只做系統的40%,而留下60%的工作給地頭蛇,但強龍卻享有60%的收益。例如,Google的Android Framework,微軟的.NET Framework等,其強力支援Google和微軟的強龍地位。請記住:Framework就是一種很重要的IT系統架構。

原文連結:http://tech.it168.com/a2009/0409/271/000000271257.shtml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2231076/viewspace-5870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