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探勘(10):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的一個實現

發表於2015-08-30

前言

從理解卷積神經到實現它,前後花了一個月時間,現在也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理解透徹,CNN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是看哪個的部落格和一兩篇論文就明白了,主要還是靠自己去專研,閱讀推薦列表在末尾的參考文獻。目前實現的CNN在MINIT資料集上效果還不錯,但是還有一些bug,因為最近比較忙,先把之前做的總結一下,以後再繼續優化。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Deep Learning的一個重要演算法,在很多應用上表現出卓越的效果,[1]中對比多重演算法在文件字元識別的效果,結論是CNN優於其他所有的演算法。CNN在手寫體識別取得最好的效果,[2]將CNN應用在基於人臉的性別識別,效果也非常不錯。前段時間我用BP神經網路對手機拍照圖片的數字進行識別,效果還算不錯,接近98%,但在漢字識別上表現不佳,於是想試試卷積神經網路。

 

1、CNN的整體網路結構

卷積神經網路是在BP神經網路的改進,與BP類似,都採用了前向傳播計算輸出值,反向傳播調整權重和偏置;CNN與標準的BP最大的不同是:CNN中相鄰層之間的神經單元並不是全連線,而是部分連線,也就是某個神經單元的感知區域來自於上層的部分神經單元,而不是像BP那樣與所有的神經單元相連線。CNN的有三個重要的思想架構:

  • 區域性區域感知
  • 權重共享
  • 空間或時間上的取樣

區域性區域感知能夠發現資料的一些區域性特徵,比如圖片上的一個角,一段弧,這些基本特徵是構成動物視覺的基礎[3];而BP中,所有的畫素點是一堆混亂的點,相互之間的關係沒有被挖掘。

CNN中每一層的由多個map組成,每個map由多個神經單元組成,同一個map的所有神經單元共用一個卷積核(即權重),卷積核往往代表一個特徵,比如某個卷積和代表一段弧,那麼把這個卷積核在整個圖片上滾一下,卷積值較大的區域就很有可能是一段弧。注意卷積核其實就是權重,我們並不需要單獨去計算一個卷積,而是一個固定大小的權重矩陣去影象上匹配時,這個操作與卷積類似,因此我們稱為卷積神經網路,實際上,BP也可以看做一種特殊的卷積神經網路,只是這個卷積核就是某層的所有權重,即感知區域是整個影象。權重共享策略減少了需要訓練的引數,使得訓練出來的模型的泛華能力更強。

取樣的目的主要是混淆特徵的具體位置,因為某個特徵找出來後,它的具體位置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需要這個特徵與其他的相對位置,比如一個“8”,當我們得到了上面一個”o”時,我們不需要知道它在影象的具體位置,只需要知道它下面又是一個“o”我們就可以知道是一個’8’了,因為圖片中”8″在圖片中偏左或者偏右都不影響我們認識它,這種混淆具體位置的策略能對變形和扭曲的圖片進行識別。

CNN的這三個特點是其對輸入資料在空間(主要針對影象資料)上和時間(主要針對時間序列資料,參考TDNN)上的扭曲有很強的魯棒性。CNN一般採用卷積層與取樣層交替設定,即一層卷積層接一層取樣層,取樣層後接一層卷積…這樣卷積層提取出特徵,再進行組合形成更抽象的特徵,最後形成對圖片物件的描述特徵,CNN後面還可以跟全連線層,全連線層跟BP一樣。下面是一個卷積神經網路的示例:

圖1(圖片來源)

卷積神經網路的基本思想是這樣,但具體實現有多重版本,我參考了matlab的Deep Learning的工具箱DeepLearnToolbox,這裡實現的CNN與其他最大的差別是取樣層沒有權重和偏置,僅僅只對卷積層進行一個取樣過程,這個工具箱的測試資料集是MINIST,每張影象是28*28大小,它實現的是下面這樣一個CNN:

圖2

 

2、網路初始化

CNN的初始化主要是初始化卷積層和輸出層的卷積核(權重)和偏置,DeepLearnToolbox裡面對卷積核和權重進行隨機初始化,而對偏置進行全0初始化。

 

3、前向傳輸計算

前向計算時,輸入層、卷積層、取樣層、輸出層的計算方式不相同。

3.1 輸入層:輸入層沒有輸入值,只有一個輸出向量,這個向量的大小就是圖片的大小,即一個28*28矩陣;

3.2 卷積層:卷積層的輸入要麼來源於輸入層,要麼來源於取樣層,如上圖紅色部分。卷積層的每一個map都有一個大小相同的卷積核,Toolbox裡面是5*5的卷積核。下面是一個示例,為了簡單起見,卷積核大小為2*2,上一層的特徵map大小為4*4,用這個卷積在圖片上滾一遍,得到一個一個(4-2+1)*(4-2+1)=3*3的特徵map,卷積核每次移動一步,因此。在Toolbox的實現中,卷積層的一個map與上層的所有map都關聯,如上圖的S2和C3,即C3共有6*12個卷積核,卷積層的每一個特徵map是不同的卷積核在前一層所有map上作卷積並將對應元素累加後加一個偏置,再求sigmod得到的。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卷積層的map個數是在網路初始化指定的,而卷積層的map的大小是由卷積核和上一層輸入map的大小決定的,假設上一層的map大小是n*n、卷積核的大小是k*k,則該層的map大小是(n-k+1)*(n-k+1),比如上圖的24*24的map大小24=(28-5+1)。 史丹佛的深度學習教程更加詳細的介紹了卷積特徵提取的計算過程。

  圖3

3.3 取樣層(subsampling,Pooling):取樣層是對上一層map的一個取樣處理,這裡的取樣方式是對上一層map的相鄰小區域進行聚合統計,區域大小為scale*scale,有些實現是取小區域的最大值,而ToolBox裡面的實現是採用2*2小區域的均值。注意,卷積的計算視窗是有重疊的,而採用的計算視窗沒有重疊,ToolBox裡面計算取樣也是用卷積(conv2(A,K,’valid’))來實現的,卷積核是2*2,每個元素都是1/4,去掉計算得到的卷積結果中有重疊的部分,即:

圖4

 

4、反向傳輸調整權重

反向傳輸過程是CNN最複雜的地方,雖然從巨集觀上來看基本思想跟BP一樣,都是通過最小化殘差來調整權重和偏置,但CNN的網路結構並不像BP那樣單一,對不同的結構處理方式不一樣,而且因為權重共享,使得計算殘差變得很困難,很多論文[1][5]和文章[4]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述,但我發現還是有一些細節沒有講明白,特別是取樣層的殘差計算,我會在這裡詳細講述。

4.1輸出層的殘差

和BP一樣,CNN的輸出層的殘差與中間層的殘差計算方式不同,輸出層的殘差是輸出值與類標值得誤差值,而中間各層的殘差來源於下一層的殘差的加權和。輸出層的殘差計算如下:

公式來源

這個公式不做解釋,可以檢視公式來源,看史丹佛的深度學習教程的解釋。

4.2 下一層為取樣層(subsampling)的卷積層的殘差

當一個卷積層L的下一層(L+1)為取樣層,並假設我們已經計算得到了取樣層的殘差,現在計算該卷積層的殘差。從最上面的網路結構圖我們知道,取樣層(L+1)的map大小是卷積層L的1/(scale*scale),ToolBox裡面,scale取2,但這兩層的map個數是一樣的,卷積層L的某個map中的4個單元與L+1層對應map的一個單元關聯,可以對取樣層的殘差與一個scale*scale的全1矩陣進行克羅內克積進行擴充,使得采樣層的殘差的維度與上一層的輸出map的維度一致,Toolbox的程式碼如下,其中d表示殘差,a表示輸出值:

擴充套件過程:

圖5

利用卷積計算卷積層的殘差:

圖6

4.3 下一層為卷積層(subsampling)的取樣層的殘差

當某個取樣層L的下一層是卷積層(L+1),並假設我們已經計算出L+1層的殘差,現在計算L層的殘差。取樣層到卷積層直接的連線是有權重和偏置引數的,因此不像卷積層到取樣層那樣簡單。現再假設L層第j個map Mj與L+1層的M2j關聯,按照BP的原理,L層的殘差Dj是L+1層殘差D2j的加權和,但是這裡的困難在於,我們很難理清M2j的那些單元通過哪些權重與Mj的哪些單元關聯,Toolbox裡面還是採用卷積(稍作變形)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其程式碼為:

rot180表示對矩陣進行180度旋轉(可通過行對稱交換和列對稱交換完成),為什麼這裡要對卷積核進行旋轉,答案是:通過這個旋轉,’full’模式下得卷積的正好抓住了前向傳輸計算上層map單元與卷積和及當期層map的關聯關係,需要注意的是matlab的內建函式convn在計算卷積前,會對卷積核進行一次旋轉,因此我們之前的所有卷積的計算都對卷積核進行了旋轉:

convn在計算前還會對待卷積矩陣進行0擴充套件,如果卷積核為k*k,待卷積矩陣為n*n,需要以n*n原矩陣為中心擴充套件到(n+2(k-1))*(n+2(k-1)),所有上面convn(a,k,’full’)的計算過程如下:

圖7

實際上convn內部是否旋轉對網路訓練沒有影響,只要內部保持一致(即都要麼旋轉,要麼都不旋轉),所有我的卷積實現裡面沒有對卷積核旋轉。如果在convn計算前,先對卷積核旋轉180度,然後convn內部又對其旋轉180度,相當於卷積核沒有變。
為了描述清楚對卷積核旋轉180與卷積層的殘差的卷積所關聯的權重與單元,正是前向計算所關聯的權重與單元,我們選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卷積核,即假設卷積層採用用3*3的卷積核,其上一層取樣層的輸出map的大小是5*5,那麼前向傳輸由取樣層得到卷積層的過程如下:

圖8

這裡我們採用自己實現的convn(即內部不會對卷積核旋轉),並假定上面的矩陣A、B下標都從1開始,那麼有:

我們可以得到B矩陣每個單元與哪些卷積核單元和哪些A矩陣的單元之間有關聯:

然後再用matlab的convn(內部會對卷積核進行180度旋轉)進行一次convn(B,K,’full’),結合圖7,看紅色部分,除去0,A11=B’33*K’33=B11*K11,發現A11正好與K11、B11關聯對不對;我們再看一個A24=B’34*K’21+B’35*K’22+B’44*K’31+B’45*K’32=B12*K23+B13*K22+B22*K13+B23*K12,發現參與A24計算的卷積核單元與B矩陣單元,正好是前向計算時關聯的單元,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旋轉卷積核後進行卷積而得到取樣層的殘差。

殘差計算出來後,剩下的就是用更新權重和偏置,這和BP是一樣的,因此不再細究,有問題歡迎交流。

 

5、程式碼實現

詳細的程式碼不再這裡貼了,我依舊放在了github,歡迎參考和指正。我又是在重造車輪了,沒有使用任何第三方的庫類,這裡貼一下呼叫程式碼:

6、參考文獻

[1].YANN LECUN. Gradient-Based Learning Applied to Document Recognition.

[2].Shan Sung LIEW. Gender classification: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3] D. H. Hubel and T. N. Wiesel, “Receptive fields, binocular interaction teraction,and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cat’s visual cortex,”

[4] tornadomeet. http://www.cnblogs.com/tornadomeet/p/3468450.html.

[5] Jake Bouvrie. Notes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6] C++實現的詳細介紹. http://www.codeproject.com/Articles/16650/Neural-Network-for-Recognition-of-Handwritten-Digi

[7] matlab DeepLearnToolbox https://github.com/rasmusbergpalm/DeepLearnToolbox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