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預測的技法--讀書筆記

urinator發表於2007-12-07
預測的常見問題

預測為什麼失敗

預測為何產生出不成功的結果,原因並不神祕,有六種:

1、預測不是集體的努力;而評價使將來不同於過去的內外諸因素的工作要求有各職能部門人員的參與。沒有“專家”能勝任這項工作。

2、發生幻想破滅;對準確度不現實的希望引起拒絕使用預測與不會使用預測; 奇怪的是,人們堅持這種不切實際的希望而重複這種惡性迴圈。

3、發生“自己動手”的變態心理;顯然“他們的預測”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必須自己來做。我們昨天做得不太好,但明天的預測會更好的。

4、人們有不同的需要;銷售人員需要伸展開的去滿足挑戰性的預測,管理者的財務計劃必須是保守的而製造必須具有現實主義態度。

5、無人照管;每個人都希望預測將是對的,知道它將會錯,而且忘記了它,因而喪失了去找出它可能如何錯以及何時它顯然需要修訂的機會。

6、不必要的專案被包含在內;企圖為描述產品的物料清單中的元件或為由選件組成的產品去作需求預測是浪費時間。

下面我詳細的闡述一下我個人的認識:

一、偏執的去追求預測的精確性,忽略了預測本身的不準確性

預測具有以下特徵:

1、預測將是錯的

2、預測附上對誤差的估計是最有用的

3、對於較大的物品組合,預測更準確些

4、對於較短的時間,預測更準確些

也就是說:預測是用來做工作指導,而不是實際操作的指令。追求的是準確而不是精確。

二、期待著精確的預測所帶來的效益,忽視了預測的後續工作。

預測是可作為工作出發點的一組數字,它不是工作的終點。

任何預測,不管如何得出的,是為一個一體化正式系統開始其計劃工作提供起始資料的。當根據更好的知識或新的見解而對於預測作出更改時,或當實際需求與預測不符時,可以更新計劃以指出所需的具體的校正行動。

預測的第二個問題,如何更好地使用預測,比努力去得到更準確的推測,能提供大得多的潛在利益。目前趨勢是達到一種更為合理的觀點,它承認預測必須做而且將被人們作出,因此,最好由最能幹的人去做;它承認使用一個正式的預測作為一切其它預測的基礎的價值,而不是讓許多經營部門各自去猜測未來的事。

三、關注於基於系統提供的資訊的自動處理,忽視了人的模糊邏輯。

一個基本的統計事實是即使總體作為整體具有非常穩定的特徵,總體中每一個體的行為卻是隨機的。

雖然對個別物品的預測要受高度誤差的支配,但對大系列製造產品作出相當高準確度的預測卻是可能的。

而基於ERP系統的獨立物料,大多數分析者習慣了按照ERP設定的物料編碼進行統計,忽視了對於較大的物品組合,預測更準確些。人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電腦所能負擔的是複雜的計算,而不是邏輯功能。

四、預測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是公司的各個部門協同努力的結果。

做預測有五個主要步驟:

1、定義預測的目的

2、準備資料

3、選擇技法

4、作出預測(包括估計的預測誤差)

5、跟蹤預測

為了取得最好的結果,每家公司應產生一整套互相關聯的預測,用來滿足使用者們的需要。從而給每一使用者一個適用於其需要的預測

五、預測的技法很多,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模型。

預測技法:臺爾菲法、一階指數平滑法、 判斷法、二階指數平滑法、移動平均法、基指數法(季節性)、加權平均法、S-曲線、Focus。

基於有詳細資料的驗算是必要的。

六、預測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事項還有需求的引數、需求的時界、客觀和主觀的對比、相應的資訊等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