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開源歷史上的十個重大事

edithfang發表於2014-08-19



1980年——Usenet(即“新聞討論組”)

也許這個開頭就有爭議,但開源的發展一直就離不開合作。藉助Usenet,全球的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合作並共享軟體。這要是放在以前,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Usenet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的頂層結構,不過當時還沒有“網際網路”這個概念。從多方面來說,Usenet是當今網際網路論壇的先驅,它比全球資訊網早整整十年。

1983年——理查·斯托曼發起GNU計劃

1983年9月27日由理查·斯托曼發起GNU計劃,它軟體的大型合作工程,成就了開源和自由軟體在今日的繁榮昌盛。1985年理查·斯托曼又創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會來為GNU計劃提供技術、法律以及財政支援。

隨著時間的推移,GNU計劃產生了不計其數的開源軟體,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也隨之誕生。這時候的GNU軟體中就差一個OS核心尚未完成。1992年Linux與其他GNU軟體結合,完全自由的作業系統正式誕生。

1989年——386 BSD作業系統

儘管BSD Unix作業系統已經開源多年,並且拿到了第一個開源許可證(BSD許可證)。但可惜的是,因為它和AT&T UNIX作業系統共享基礎程式碼和設計,必須要有AT&T的許可才能使用。

1989年William和Lynne Jolitz開發新的BSD系統,在1992年他們釋出386BSD作業系統(也稱Jolix),最終解決了那個問題。這是第一個完全自由開源的BSD版 本,獨/立於AT&T許可證。BSD有很多種衍生版本,比如:FreeBSD、NetBSD 和 OpenBSD。

由於法律糾紛等諸多原因,同為自由軟體的BSD並沒能像Linux一樣廣泛傳開來。

1991年——Linus Torvalds建立Linux

Linus Torvalds最初是不滿意赫爾辛基大學教學所用的Minix作業系統,決定自己開發一個類似的系統(原本打算叫它Freax)。完成之後,他在 Usenet(Usenet的巨大作用不僅在這體現出來了)上釋出。那時的GNU作業系統計劃,真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

Linux”。隨著二者的結合, 史上第作系統終於面世了。

如下是1991年Linus Torvalds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釋出的訊息: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1993年——紅帽的成立

有人會說:“說錯了吧,紅帽明明是在95年成立的”。對的,紅帽是在95年成立,但它的前身ACC公司是在1993年成立的。

紅帽,圍繞自己的Linux系統,提供Linux整合服務,是同類開源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它向世人證明,免費核心,照樣可以高贏利。1999年,紅帽在華爾街上市的第一天,創下華爾街歷史上首日收益最高紀錄。

1994年——MySQL的啟動

在1994年,Michael Widenius和David Axmark兩人著手開發MySQL,並於1995年釋出第一個版本。

經多年發展,MySQL已成為開源資料庫解決方案首選,被大量公司和網站廣泛使用,比如:Facebook和維基百/科。2009年,全球的MySQL安裝數已有1千1百萬。
MySQL也和紅帽一樣證明:開源照樣可以做大生意。2008年,Sun10億美元收購MySQL AB公司。

1996年——Apache稱霸網際網路

Apache的HTTP伺服器,讓使用者充分體驗到開發原始碼軟體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可定製性。在2005年11月的時候達到接近70%的市場佔有率,雖然該資料後來有所下降,但在短期內其霸主地位還是無法撼動。

1998年——Netscape的瀏覽器開源

在和微軟的瀏覽器爭奪戰中,Netscape的收費策略不敵微軟的免費策略,再加上其他因素,最終敗陣。1998年Netscape決定將其瀏覽器開源,併成立開源社群Mozilla。

雖然Netscape隕落了,但沒有它,就不會有Mozilla;沒有Mozilla,也將沒有FireFox。Firefox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的。

補充一點,好像很多朋友雖然知道Firefox,但不知道Mozilla還有另一款基於Firefox開發的瀏覽器--Flock。Firefox比 Flock更佔用資源。比如開啟同一網站,FF佔用120M記憶體,而Flock只用80M。另外,只要能在FireFox上安裝的外掛,都能在Flock 上安裝。本人現在預設的瀏覽器就是Flock。

2004年——Canonical公司釋出Ubuntu

2004年10月20日,當南非富翁馬克·舍特爾沃斯創立的Canonical公司,釋出其首個基於Debian的Linux作業系統Ubuntu時,很少有人能夠預料這個系統能有這麼巨大成功。Ubuntu出色的桌面系統,使其迅速成為最廣泛使用的Linux作業系統。

201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的OpenStack

雲端計算可算是2011最熱的技術領域之一了,OpenStack 是由 Rackspace 和 NASA 共同開發的雲端計算平臺,幫助服務商和企業內部實現類似於 Amazon EC2 和 S3 的雲基礎架構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OpenStack 包含兩個主要模組:Nova 和 Swift,前者是 NASA 開發的虛擬伺服器部署和業務計算模組;後者是Rackspack 開發的分散式雲端儲存模組,兩者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開單獨用。OpenStack 是開源專案,除了獲得Rackspace 和 NASA 的大力支援外,後面還有包括 Dell、Citrix、Cisco、Canonical 這些重量級公司的貢獻和支援,發展速度非常快,有取代另一個業界領先開源雲平臺 Eucalyptus 的態勢。

後記

在開源歷史上,有趣並重大的事情很多,要想列出一份只有幾個的“重大事件”的列表,還是有困難的。如果要您來列一份重大事件表,不知您會加入哪些?不管您是否同意這份列表,歡迎拍磚。如果可能,請曬出您的列表。
來自:CSDN
相關閱讀
評論(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