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e50bd632d21603642506

杜克大學最近發表的一份關於社交媒體的研究令許多企業管理者撓頭。該報告顯示,許多企業的社交媒體支出約佔企業營銷預算的9%,預計未來五年內,這個比例將激增到25%。但半數受訪的企業營銷人員表示,他們根本無法證實社交媒體對他們的企業究竟產生了哪些影響。

很多批評人士認為,企業一窩蜂地在社交媒體上燒錢不過是在填一個無底洞。不過我認為,這些矛盾的數字卻說明了另一個問題:社交網路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同時企業也正不遺餘力地跟上。雖然企業正在通過社交網路接觸更多受眾,也正在看到日益增加的好處,但持續變遷的社交媒體圖景使得獲得持續的成果,以及衡量這些成果,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2015年,社交媒體變革的步伐註定會進一步加快,但對於企業來說,現在與以往存在一個重大差異:主流社交媒體為了生錢,正在想方設法使企業能更輕鬆、同時更富有成效地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同時,隨著各種工具的不斷湧現,追蹤社交媒體支出的成效,甚至衡量每一條微博的收益,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簡言之,2015年是企業利用社交媒體的成效更容易顯現,也更不容易被忽視的一年。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水晶球”,看看明年的社交網路會給企業帶來什麼。

    在Facebook上搞營銷將花費企業更多的錢

你們公司的Facebook主頁已經有了幾千個粉絲,所以這意味著每次你更新內容的時候,都會有幾千人看到,對不對?錯!在Facebook專用演算法的限制下,每條營銷內容大概只會接觸到一個品牌16%的粉絲。不過奧美公關公司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6%左右,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該報告的作者馬修•曼森認為:“Facebook等於是說,可能有一天,營銷內容的‘自然觸及人數’可能達到零。”

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首先,使用者的訊息流中,湧入的內容只會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每條營銷內容被看到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與此同時,Facebook還在鼓勵企業使用它的付費社交廣告,它所觸及到的使用者要比企業釋出的普通內容多得多。這些所謂的“原生廣告”就像普通的Facebook訊息一樣,會直接顯示在使用者的訊息流中,而不是像傳統的橫幅廣告一樣顯示在網頁邊緣。

這對2015年的企業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要想在Facebook上做好“微營銷”,企業可能要在付費社交廣告上砸雙份的錢。與此同時,企業還會把雞蛋往其它的籃子裡放幾個,比如Twitter、Instagram甚至是中國的微信等等。這種廣撒網的方法雖然對Facebook的未來發展不利,但對於企業來說不失為觸及不同人口群體的好辦法。

    如果“微營銷”真能促進銷量,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工具

在Twitter或Facebook上有幾千個數絲,或者在Instagram上收集幾萬個“贊”來秀一下虛榮心,的確不是很難的事。但它們如何轉變成銷量和收入?一直到現在為止,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被規避掉了,企業在社交媒體上砸了那麼多錢,只是基於“曝光度”和“注意力份額”等空泛的術語。

但是這種情況也正在迅速改變。很多新工具正在湧現,它們給社交媒體營銷流程帶來的精確性,就猶如上一代衡量工具之於網路銷售流程。首先,有一些分析工具已經能夠指出哪家社交媒體最能吸引流量和點選率(比如我們公司使用的uberVuTool),並且會記住你正在傳送哪類內容(文字、圖片還是視訊),以及你的目標群體是誰。這些應用可以自動規劃訊息的傳送時間,使它們在一天中最佳的時間傳送出去。同時它們不僅可以報告有多少人閱讀了你傳送的內容,還可以反饋這些讀者的相對影響力。

將這些工具與GoogleAnalytics和Nimble等社交客戶關係管理軟體(它可以記錄客戶在社交媒體的互動情況)結合在一起,企業就有可能追蹤到,所有這些“微營銷”的內容如何轉變為企業網站的訪問量,甚至可以追蹤到有多少人聯絡銷售人員,或者直接通過網購渠道購買。最後,我們就可以明白一條特定的微博可以產生多少實際的銷量,帶來多少真金白銀,而不是想當然地猜測。

    社交網路將與商業聯絡得更緊密

今年11月,Snapchat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Snapcash的產品,由此成為北美第一家允許使用者通過訊息向其他使用者轉賬的主流社交網路。該服務使用的是借記卡資訊,而且至少目前為止還是免費的。一旦它儲存了你的資訊,你就無需再次輸入,只需要在手機上點點劃劃,就可以把錢輕鬆地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

隨著移動支付大戰的升級,其他社交網路可能很快也會如法炮製。事實上,今年10月的黑客事件顯示,Facebook已經悄悄地在其備受歡迎的Messenger應用程式上嵌入了一個隱藏的支付功能。如果該公司將其啟用,該應用的5億使用者就能互相轉賬了。

不過,這種點對點支付還只是一個開始。預測這種功能即將向商家付款開放,並不需要很大的直覺跳躍。這反過來將為社交媒體潛入電子商務世界鋪平道路。打個比方,零售商可以以推文或微博的方式傳送特定產品的資訊,而消費者只需在手機上點一兩下就完成了整個網購流程。實際上這種社交媒體與電商的“合體”已經發生了——目前Facebook和Twitter已經開始對“購買”鍵進行beta測試。

另外,對於商家來說,通過社交媒體接受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轉賬,比接受信用卡支付更有誘惑力,因為信用卡支付每筆都要收取2%至4%的手續費。隨著社交網路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金融交易,用不了幾年,Facebook和其他社交平臺有可能會推出比傳統的信用卡體系更廉價易用的交易系統。

 客戶服務:社交媒體與手機齊上陣

航空、網際網路、有線電視以及許多其他行業都表示,把客戶服務搬上社交媒體後,給他們帶來了顯著的效益。消費者的滿意度之所以會增加,是由於社交媒體的客服體驗更加人性化,同時也比“800服務電話”或通過電子郵件聯絡更加方便快捷。由於對話基本上都是公開的,因此有合理的理由發牢騷的顧客往往會獲得更好的待遇,同時企業如果處理得當,也會很快在社交網路上得到認可。

但這些好處也可能成為負擔。很多客戶資訊非常敏感,不能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討論。另外有些問題比較複雜,很難在140個單詞的微博裡完全解決。當然,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想把不體面的事情公諸於世。不過,一些新的產品正在整合電話服務和社交媒體服務的長處,同時還能減少潛在的負面影響。

明年有可能出現的一個新功能,就是所謂的“推文回電”連結。比如一個顧客通過Twitter反映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一家公司就可以傳送一條單獨的連結。點開該連結,使用者會得到一個單獨的電話號碼,可以直接聯絡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某一位服務代表。一旦通話結束,該號碼就會失效。

通過這種辦法,使用者既能享受社交媒體帶來的快捷的響應時間,又能享受到傳統電話服務的隱私與全面性。另外企業可以繼續提供獨立的電話服務,以解決那些通過低成本的社交渠道無法有效解決的特定問題。

    最大的社交媒體創新或從“後門”而來

雲端計算改變了軟體和技術(包括社交媒體)進入企業的方式。過去一切都是IT總監說了算,但是現在,所有部門的員工都在積極尋找能讓他們的工作做得更好的應用和服務。很多應用使用的免費增值模式使使用者可以免費使用一些應用或服務的基本版,也使使用者能更容易地試用新產品。這些雲工具一般更加直觀也更易用,就像Facebook和其他消費型應用一樣(這種趨勢又被叫做IT的“消費化”)。

所有這些趨勢意味著,雖然很難預測明年哪些應用會真正大紅大紫,但是下一波重大的社交媒體創新,可能已經在你的公司裡悄然醞釀。正如現在已經非常普及的效率社交應用Yammer(用於內部社交)、Dropbox(用於檔案分享)和谷歌的Hangouts(用於電話會議)等應用首先在一線員工中流行起來一樣,下一波更好的社交媒體工具也會從企業的底層先火起來。

想看看你的公司以後會用哪種社交媒體嗎?不妨找一個剛進公司的新人(有19歲左右的實習生更好),把她的膝上型電腦或手機借來,看看她正在使用哪些應用。

via: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