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購的假貨問題到底有多嚴重?無疑是一個頗具爭議和挑戰的問題。4月22日釋出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打假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的結 論是,近5年來官方機構釋出的近百個權威資料中,假貨交易比例最大的為5.83%,最小的是萬分之1.5,平均值為1.58%。

1461503331-8359-9086

《報告》由網規研究中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發布。釋出者介紹,目前國際貿易中,公認的假貨貿易比例約為10%。

根據這一結論,中國網購的假貨問題竟然好過國際水平,這明顯與人們印象中網上假貨滿天飛的印象南轅北轍,其中緣由何在?官方查處和收到投訴中的假貨比例

2015年1月,由國家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出臺的《2014年下半年網路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引起社會熱議,該定向監測對中國主要網上交易平臺的抽查顯示,監測涉及92個批次的6類商品中,正品率為58.7%,淘寶為37.25%。

“我們的報告得出的結果沒有使用抽檢的資料,因為現在僅淘寶上的商品大概就有10億件,上萬個三級類目。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找到能夠抽樣到一定的程度,既權威又有說服力的模型”,報告負責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副主任阿拉木斯說。

阿拉木斯介紹,《報告》蒐集了近5年來官方機構釋出的關於假貨的整體性資料,如工商總局立案數、中消協收到的投訴數等。

比如2010年,工商總局商標局、商評委釋出《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介紹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全國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9萬多件,其中利用網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561件,佔總數的約0.62%。

2014年全國工商系統受理消費者投訴116.22萬件,查處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案件8694件,網路案件佔總數的約0.75%。

2015年中消協收到的投訴總數是639324件,其中遠端購物投訴20083件,而在遠端購物中,網路購物佔比為95.41%,因此網購投訴佔投訴總量佔比為約3%。

《報告》起草人員發現,這些官方資料中,假貨交易比例最大的為5.83%,最小的是萬分之1.5,平均值為1.58%。報告認為“假貨”定義應該瘦身

“為什麼我們的資料和很多人認為的網上假貨嚴重氾濫的情形不一致?”阿拉木斯說。

“一方面,是因為如果我們不做嚴格區分,會把大量不是真正的假貨問題涵蓋進來,比如跨境代購的商品、平行進口、保稅區商品、串貨、無品牌商品、C2B定製商品及農產品(12.34, 0.16, 1.31%)等”,他說。

上述這些產品為何可能被列入假貨行列?這是因為它們並不是非授權生產,但卻可能是非授權銷售的商品。

比如A品牌授權許可B經銷商銷售的範圍為河北省(且不包括網上銷售),一個廣東的網商從B經銷商處進貨到網上售賣,其售賣的產品就是“非授權正規渠道產品”。一個大陸消費者通過海淘方式,從某品牌的日本經銷商處買到產品,這個產品進入中國大陸後就成為“非中國大陸官方正品”。

而上述“非授權正規渠道產品”和“非中國大陸官方正品”都可能成為執法檢查或消費糾紛中的“非正品”,從而與“假貨”扯上關係。

阿拉木斯介紹,國外關於假貨的定義比國內單純得多,比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認為,假冒是“在一種與擁有註冊商標產品相同或類似的產品上非授權使用註冊商標”,其專指侵犯智慧財產權而言。而國內常常將假冒偽劣合併起來,從而使假貨既指侵犯了智慧財產權,又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侵犯消費者權益當然違法,但沒有必要列入假貨概念,因為概念細分有利於解決方案的設定,而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產品可以通過打假以外的方法解決”,他說。

另一方面,造成《報告》資料與人們認為的網上假貨氾濫印象不一致的原因是,“由於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本身的聚合和放大效應,一個假貨實物可能會對映成多個網店裡的銷售資訊而顯得無所不在”,阿拉木斯說。電商打假2.0時代

《報告》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打假已進入2.0時代。

北京理工大學網路法研究所執行所長孟兆平認為,國家級專項政策檔案的頒佈,官、產、學、研、平臺、賣家、消費者多元共治的電商打假生態圈已初步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起到打假先鋒作用的職業打假人正在發生“異化”。

“職業打假人如果完全以營利為目的,可能會被真正需要打擊的假貨集團通過利益收買”,廣東金融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姚志偉說。

姚志偉認為,職業打假人可能因擾亂市場秩序而給社會帶來危害,比如過分擠佔司法和行政資源。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今年3月公佈,該院2015年審結的51件食品安全糾紛案件中,職業打假人提起訴訟的有42件,佔比高達82.4%。

“在海淘風潮下,職業打假人多次、反覆投訴無中文標籤的產品,而實際上監管部門並未明文要求海淘產品必須附有中文標籤”,姚志偉說,“這些投訴既增加了電商平臺的投訴處理工作量,也未對我國假貨治理帶來任何裨益”。

《報告》認為,我國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在大資料精準智慧化打假、線上線下一體化治假等方面已更加成熟。

“由於掌握了大資料等先進打假手段,目前平臺上的打假力度已經嚴於執法部門,值得線下打假借鑑。線上線下一體化治假,已經成為我國打假工作的新趨勢。”孟兆平說。

《報告》還認為,我國假貨治理的供給側改革已經拉開序幕。《報告》認為,假貨的生產是假貨問題的根本與源頭,而各類假貨案件中的假貨生產者均為中小廠商。

“中小企業應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提升品牌意識、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堅決抵制假貨”,《報告》提出。比如2015年4月成立後,淘寶網提出的“中國質造”活動已接收了全國114個重點產業帶,超過4500家工廠企業入駐。

自 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