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自“微博元年”開始的爆發性增長之後,微博使用者規模自2012年開始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當下,關於微博熱度下降的各種言論時而見諸報端。為此,CNNIC分析師劉鋒將在本文中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料平臺的資料來辨別這一觀點的真偽,如圖1所示,我們看到,2013年第一季度,受農曆春節的影響,微部落格類應用 的總覆蓋人數先降後升。第二季度呈逐月降低的態勢,從4月到6月,降幅達8.3%。
圖表 1 2013年上半年微部落格類應用覆蓋人數
在微部落格類應用總覆蓋人數降低的同時,微部落格類應用在提高使用者黏性方面亦表現不佳。為此,筆者選取了使用者覆蓋數排名前三的微部落格平臺,如圖2所示,2013年上半年,騰訊微博和搜狐微博的人均單日訪問次數基本保持穩定,而新浪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單日訪問次數較第一季度略有降低。如圖3所示,2013年上半年,騰訊微博和搜狐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單日訪問時長均較第一季度略有降低,儘管新浪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單日訪問時長呈遞增態勢,但是與2月份的峰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圖表 3 2013年上半年三大微博平臺人均單日訪問時長
綜合以上資料,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微博正面臨熱度降低的事實。那麼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CNNIC分析師劉鋒認為,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2013年上半年PC端網民規模增長乏力,使發端於PC端的微博受牽連。2010年因我國微部落格類應用發展迅猛而被稱為微博元年,而直至那一年年底,根據CNNIC釋出的第2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PC仍是第一大上網終端,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早期的微博使用者主要是通過PC端使用微部落格類的應用。而據CNNIC釋出的第3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2013年上半年我國網民規模較2012年年底提升了2%,在新增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70.0%,高於使用其他裝置上網的網民比例。因而,網民在上網方式方面的變化,必然催生新的應用,從而對發端於PC端的微部落格類應用產生影響,微信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證。
其次,移動端新聞資訊類應用的快速發展搶佔了部分微博使用者。微博作為弱關係性的一類應用,其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即提供資訊。但隨著手機成為新增網民第一來源,網民的碎片化時間逐漸被移動端閱讀所佔據,大量的使用者體驗較優的新聞APP的出現,也是造成微博使用者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微博的商業化傾向過於激進,導致使用者流失。201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收購新浪微博(18%的股權)成為業界的重要新聞,在我們翹首以盼阿里巴巴的加入給新浪微博的商業化之路帶來新思路和活力時,作為新浪微博的使用者,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卻是惱人的私信推廣、強迫性的廣告推送,以及同質化的大號推廣營銷等等,在其他網際網路企業正努力改進使用者體驗,尊重使用者選擇權的今天,微博這種過於激進的做法,或許確實成功的為阿里巴巴匯入了不少流量,但是也確實傷了老使用者的心。
第四,優質內容減少,吸引力降低。在微博風靡的時代,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感嘆是“微博跟新聞聯播不是一個世界”、“微博資訊量真是大啊”,以及“微博上的世界是不是太殘酷了”,雖然用詞大多客觀甚至負面,實則全是褒揚,“因為真實,所以殘酷”,可以說,在微博興起之初,其資訊量的真、快、多讓其快速形成有別於傳統門戶新聞網站的先天優勢而迅速崛起。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發現,我們以真見長的微博上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敏感詞,被刪帖、被封號的抱怨愈發多了。與此同時,草根大號的創作熱情不再,同質化、重複性的內容開始充斥整個頁面。或許,微博在積極尋求商業模式上的突破的同時,也應考慮加強內容建設,留住使用者才是王道,否則,一切都將是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