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的概念炒了好幾年了,從去年開始慢慢已經開始逐步落地,但是“雲端計算”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其實還是很模糊,或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很多廠商也圍繞的雲端計算展開“概念戰”,雲安全,雲端儲存,雲xxx,大部分都是圍繞自己的產品優勢,結合“雲”的概念開發和“炒作”自己的產品。某些服務商也帶著“雲”的概念提供雲服務。

雲到底是什麼?自己YY了下,當然因為對於雲端計算沒有一個BS或ISO的標準說明,可能很多理解不對,大家一起討論拍磚。(隨筆寫一些,後面想到一點補充一點)

我覺得對於“雲”的概念,其實有幾個維度:

1、客戶體驗和服務維度

對於客戶來講,現在鋪天蓋地的會聽到各個廠商所謂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去提這些技術實現,對於客戶來講,我認為“雲”是一種服務和支援模式,區別於傳統的服務模式,雲能給客戶帶來:(也有幾個不同的維度)

  • 資源使用對使用者“透明”,這裡的透明不是說使用者都清楚,而是指使用者不用關心底層東西,如用什麼伺服器,伺服器放在哪裡,只要關心其需求是否提供就可以。
  • 時間響應:對於應用的deployment,能夠隨時按需快速的獲取或deliver資源,因為有了“雲”的構架和解決方案,對於使用者的資源deliver的時間和週期會大大縮短。買伺服器,架設伺服器,開通應用的過程對於客戶會變得簡單、透明。客戶也不要去糾結雲後面到底是什麼,總之從使用者需求角度需要的東西能夠快速提供;
  • 擴充套件性:雲是個大buffer,所以客戶不用關心自己資源的scalability的問題,不用自己考慮預留出未來擴充套件的資源空間。
  • 提高管理能力和資源利用率。通過雲能動態的分配和使用資源,使整個系統的資源利用率能提升。
  • 隨時隨地的使用應用和資料資源,如VDI,雲端儲存

2、技術模式:

  • 雲端儲存,雲端計算: 儲存好理解,如AMAZON的S3,這裡提到的雲端計算主要指分散式計算,通過利用叢集內的多臺機器來完成大規模的計算和資料檢索。目前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廠商如國內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每天都有幾百G的資料需要分析處理,通過單臺高效能的伺服器很難實現,往往都是通過叢集,用hadoop等分散式計算的框架來完成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的計算處理
  • 雲安全,2-3年前瑞星和360就提出了雲安全的概念。大部分還是通過把終端納入到一個雲內,通過資料檢索和挖掘,達到對病毒,***樣本的及時處理和更新。
  • 虛擬化,彈性計算。這個本來是雲端計算概念出來第一個要想到的。計算比較簡單,不多加評論,不過虛擬化應該是現在雲端計算裡面真正形成產業,並比較成功的產品。Amazon的EC2和國內的虛擬機器,已經比較成熟的執行了多年。此外,虛擬儲存,虛擬關聯式資料庫,如Amazon的RDS等也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 開發應用,雲伺服器提供了更好的開發平臺,提供介面給客戶,使用者不用關心底層的實現,效能,壓力等問題,只要關注其業務功能的實現。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