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福特管理層來說,這兩天的心情像坐了雲霄飛車一樣跌宕起伏。此前36氪報導了福特市值被特斯拉超越,來自市場調查公司Navigant的資料調研報告顯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中,福特力壓群雄拿下排名第一的成績。那麼其他玩家的實力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先上乾貨,以下是Navigant給出的自動駕駛領域競爭力排行榜:
1. 福特汽車
2. 通用汽車
3. 雷諾-日產聯盟
4. 戴姆勒-梅賽德斯-賓士
5. 大眾集團
6. 寶馬集團
7. 谷歌Waymo
8. 沃爾沃/Autoliv/Zenuity
9. 德爾福
10. 現代集團
11. 標緻雪鐵龍集團
12. 特斯拉
13. 豐田汽車
14. 採埃孚
15. 本田汽車
16. Uber
17. nuTonomy
18. 百度
Navigant在調研報告中寫道,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就一直沒有停過。隨著近年來底層計算架構和感知技術的發展、成本的大幅下降,這一領域的發展正在加速,汽車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和創業公司都在參與其中。Navigant預計自動駕駛技術“很快”就會研發落地。
具體到此次為主流公司評級打分,Navigant共從十個角度出發,包括產品規劃、市場發展策略、合作伙伴、生產策略、技術、營銷供應和銷售、產品、可靠性、產品組合和長期投入度等多個角度來進行評估。以下為評估成果圖
可以看到,排在第一梯隊的是福特、通用和日產-雷諾聯盟,這與我們的直覺不符,在我們的印象中,排名前幾位的應該是谷歌Waymo、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但正如上文提到的,Navigant的評估包括了質量可靠度、營銷供應和銷售等因素,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CEO Elon Musk宣稱搭載Autopilot 2.0硬體的特斯拉汽車可實現全自動駕駛,這一說法至今沒有得到業內認可。而谷歌Waymo在與克萊斯勒達成合作之前,在汽車營銷和分銷網路建設上的經驗幾乎為零。反觀福特、通用和日產-雷諾聯盟,在汽車製造銷售領域經驗豐富,同時也在通過收購、投資和招攬關鍵人才大力佈局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被歸到第二梯隊的有戴姆勒-梅賽德斯-賓士、大眾、寶馬、谷歌Waymo、沃爾沃/Autoliv/Zenuity、德爾福、現代、標緻雪鐵龍、特斯拉、豐田、採埃孚。
而被列入第三梯隊“市場挑戰者”行列的包括本田、Uber、nuTonomy和百度。
我們挑爭議最大的幾項來說明一下,首先是谷歌Waymo,無論是去年年底的加州車管局的自動駕駛測試報告,還是前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這樣的業內人士評價,谷歌Waymo都被認為是該領域技術實力最強的廠商。為什麼會被列入第二梯隊呢?事實上,在Navigant的技術這一項評估中,Waymo也獲得了最高分,但該公司的市場營銷、產品銷售及分發渠道等得分偏低,使得該公司在所有公司的排名中位列第七。
爭議第二大的是特斯拉,特斯拉將自動駕駛落地時間定在今年年底,這是業內最為激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商用年限。該公司也是業界最先宣佈量產自動駕駛汽車的車企(當然,並未採用成本高昂的鐳射雷達),Navigant報告的作者之一Sam Abuelsamid在郵件中表示,特斯拉的財務穩定性、產品可靠性及分銷網路仍有改進之處。同時他指出,搭載Autopilot 2.0硬體的特斯拉汽車絕對不會擁有超過(有條件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
看到報告最為滿意的自然是福特了,福特CTO Raj Nair興致勃勃的發表了一篇題為《什麼叫自動駕駛的領頭羊》的博文。他在文中提到,Navigant的評估標準非常全面,沒有侷限於新聞熱衷提及的自動駕駛軟硬體,而是涉及了推出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方方面面的能力,福特對此感到滿意。
豐田被普遍認為在自動駕駛領域佈局已經稍顯滯後,但Navigant在報告中寫道,豐田擁有最高的汽車製造水平及成本控制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完善的汽車分銷網路。豐田也是全球最大、利潤水平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擁有充足的資源、資金和技術來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Uber排名較為落後,這與我們的預期差距不大,因為Uber自動駕駛部門最近出現了人事紛爭、技術進展也很緩慢。Abuelsamid認為,汽車製造商複製Uber這樣的叫車平臺比Uber從零學習汽車製造技術要簡單得多。“所有領先的汽車製造商都已經在投資或開發類類似的服務了。” Abuelsamid寫道。
百度名列榜單中最後一位,Navigant提到了去年11月百度和寶馬的分手。此外,百度無人駕駛在國際上發聲確實不多。我們認為,百度面臨著和谷歌Waymo一樣的難題:與之合作的汽車製造商並沒有十足的誠意,而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說法也飽受質疑。
此外,這份報告並未列出一眾志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晶片廠商,如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關於報告的合理性,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末與我討論。
自 36kr